日新知

知行诺一

鬲肓之上:人体最重要的器官是什么?

归正按: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是什么?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在归正看来,神圣的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没有哪个器官不重要,都在各司其职,都是不可或缺。然而,这并不妨碍人体器官有着层次之分。这才是本期文章要讨论的重点。

本期文章所阐述的理论较现行的中医理论有着很大的差别。归正希望读者能够清空曾经的所学,理性客观地看待本文。

纯心于医,才可能有拨云见日的一天

---Rembrandt《Doctor Faustus》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

这是中医界传承了几百年的妙论,首见于明朝李中梓的《医宗必读》。大意是:人出生后的所有生命活动都靠脾胃摄入的营养物质,而人体禀赋的强弱和发育的迟缓都靠肾脏中的先天能量。

平心而论,归正认为先后天之本的说法相当有道理。当下,绝大部分中医都接受先后天之本的说法,并因此认定脾肾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然而,在人体的五脏六腑中,脾肾真是最重要的吗?归正认为未必。

首先,从脾肾二字的字面来看:

脾:从肉(月为肉)从卑,脾之为言裨,意之所指,乃帝王次等礼服也;

肾:从肉(月为肉)从臤,臣牵之意也。 

从字形结构和所要表达的意思上看,都不像是人体最重要的脏器。当然,从字义引申出的疑惑,不可作为医理的依据,质疑必须出自医理或中医经典。

请大家翻开《黄帝内经》第八篇《灵兰秘典论》:该篇通论人体十二脏腑,其中:心肺列第一第二,脾列第六,肾列第九。按这排列顺序来看,脾肾的重要性似乎被忽略了。

再翻开第九篇《六节藏象论》:该篇虽将人体五脏(心肺肝脾肾)分封为五“本”,但却没有明确指出脾肾为先后天之本,也没有专门讨论先后天问题,而心肺二脏依然高列第一第二。

纵观整部《黄帝内经》,谈及五脏次序的时候,除了需要与四时节气相匹配外,更多是按心肺肝脾肾的次序排列,如《灵兰秘典论》、《五脏生成》、《本脏》、《九针》、《病传》、《阴阳系日月》、《胀论》、《五癃津液别》等等。

先后顺序,在崇尚“君臣父子”各就其位的古代,是明确而严格的。心肺,是人体唯一位于鬲肓(即现代人所谓的膈肌)之上的两大器官。古人形象地将心肺称为君主和相傅之官,主神明而行治节,抑或称为父母之官,其生理地位无与伦比。就算毫无医学知识的人,都能感受到胸腔内心跳动不休、肺呼吸不止的生命活动。然而,有谁又能够感受到体内脾肾的生命活动呢?

文行至此,归正先说句玄乎的:

一阴一阳井泉见,三阴三阳会云天

此话怎解?从人体解剖学上来看:

肝肾幽潜重泉,位于整个腹腔的下方(中医称为下焦),当然有能量,但不会轻易用,只能说是生理活动的预备队脾胃位于中焦,运作时盛时衰(说白了就是人不可能不停地饮食),只能说是为生理活动增补粮草;而真正让人体的生理活动可以存续的,主要是时刻跳动的心和辅佐心脏而不停呼吸的肺。

归正认为,将五脏平等看待,已经偏离了经典思维;先后天之本的提出,对脾肾自身的理解没错,但若凌驾心肺之上,那就大错特错了。现代中医过分强调脾肾为先后天之本,既是对脏腑理解的肤浅,也是对人体整体观意识的浅薄。作为父母之官的心肺,绝非肝脾胃能够比拟的。魂兮归来,最重要的脏器从来就在胸腔之中!

心肺既然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那么,中医对心肺的调养手段又是如何?归正闲读各家医书,调养脾肾的方药却比心肺的多无数。为什么?那是因为现代中医对正统中医的心肺概念已然非常模糊了,乃至于无知。无法正确理解正统中医里的心肺,就自欺欺人地说心肺不会得病,自圆其说的功夫倒是不错,美其名曰:心既为君主,就不应该病,诸病皆心包代之?肺为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说白了就是:心肺可牛逼了,不会得病,即使有病症,病原也不在心肺。对此,归正实在不敢苟同。

小孩在外面被人欺负了,一定是回来找父母;人体一有异动,找的也首先是作为父母之官的心肺。身体若受了风寒,是不是上呼吸道先出问题?是不是四肢冰冷且畏寒?有谁身体一有毛病马上脾肾犯毛病的?心肺,是人体应对外来病患的桥头堡,桥头堡垮了,疾病才能深化。翻开医圣的《伤寒论》,满满的都是对心肺症候治疗的描述,脾肾的当然也有,篇幅毕竟很少。《伤寒论》虽然用字平淡,却留下了医圣高超的生理病理理解。对于《伤寒论》,中医人必须有儒生十阅《春秋》的敬畏,否则连入门都难。归正相信,真正看懂《伤寒论》的人,对心肺的真实地位及其在人体内的“境界”都会有全新的领悟,届时,一定会感慨当下中医皆是伪学。

说到这里,且让归正多说两句:归正认为,医者,必须要有舍己济世的傻气和书生气。当学人对中医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之后,若无济世宏愿,那么他的境界将就此停滞,终归沦落江湖世俗。愿当下的学人多一分精诚,少一点浮躁。

本期文章关联阅读较多,可供参考学习的归正文章包括:

水断上源:告诉你吸烟背后的故事

千古谬论:胆大的人真“胆大”吗?

太阳中天照:告诉你高血压的本来面目

秋日进补:你深以为然的养生误区

自古神水出高原:寻找人体能量的源头

做实在学问,写良心文章

敬请继续关注“归正先生”---Fu_Academy


[请关注中医归正(中医修正)先生公众号]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Nak34IUdu0NbxFOjo9ev9g

水断上源:告诉你吸烟背后的故事

本期文章旨在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吸烟当然不利于健康,但从中医生理学的角度究竟应该如何解释?

2、吸烟会带来暂时的快感,这快感究竟从何而来?

3、当下中医对吸烟、对肺的理解,是否及格?

本篇与前期文章《自古神水出高原:寻找人体能量的源头》有着很大的关联性,归正建议读者将两篇文章合而阅读,也许对神圣人体会有更加深刻的认知:

自古神水出高原:寻找人体能量的源头

人体的江河是否顺畅,不能指望眼前的河流,要看到远方的高原雪山

---Frederic Edwin Church《The Magdalena River》


“差不多所有的作家都是瘾君子”

这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一句名言。当然,老马本人就一把老烟枪。无独有偶,我们熟知的鲁迅先生也是。再说远点,文人墨客无比向往的魏晋风流,不也是青烟袅绕的吗?更不论改变近代中国的两位巨子,毛泽东和邓小平,他们从没鼓励国人抽烟,可自己却烟不离手。可见,吸烟确实有它吸引人的地方。

大致来讲烟瘾大的就两种人:天才和神经病...

---Vincent Van Gogh《绷带裹耳嘴含烟斗自画像》

吸烟危害健康,这是当今医学界的共识。医生用药以矫枉,但也知道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同样的,抽烟给人带来一时一面好处的同时,也必然留下诸多副作用。在此,归正从正统中医的角度出发,谈谈吸烟对人体的影响,但大家千万不要误会归正鼓励吸烟,千万不要。

烟火入肺,熏灼克金。当今中医人的对吸烟的思考最多到此为止。归正认为这结论即使不算错,也是非常非常肤浅的。

在谈吸烟之前,归正先向中医人提两个问题:

1、什么是太阴?

2、肺是不是太阴?

是否觉得这些问题问得莫名其妙?若是,那么很遗憾,归正认为您还是中医门外汉。若要对人体的脉络做一个系统梳理的话,归正认为肺才是人体内真正的太阴,而不是很多人推崇的脾,当下中医人的知识结构太有限了,死抱五行的后果,就是对人体认知的彻底迷失。

没有正确的指引,怎么摆脱旷野中的迷失?

---Jean Baptiste Corot《旷野中的夏甲》

在抱定肺为太阴的前提下,大家还必须认识到,在正统中医看来,人体是一个气化--液化--再气化的一个大循环。所谓气化,就是人体能量自少阴肾开始蒸腾向上,提供人体运动所需能量;所谓液化,就是太阴肺部将蒸腾向上的能量再次凝结,并将能量再次收藏入少阴肾。

好了,继续讨论吸烟。接下来这句话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重点的重点要说三遍:肺部(太阴)吸入高温浊气,烟熏火灼,严重妨碍了太阴化湿,水枯上源,白虎声嘶,导致了人体太阳之气难以被转化和抑制,但同时也带来了暂时的两大益处:

一、提振精神:这是吸烟人最原始最主要的临时受益。天气阴冷、精神萎靡无聊时,点支烟吸几口,提振精神确有其效。归正从19岁在餐馆打工时就开始时而抽烟,断断续续至今,没什么烟瘾。吸烟提振精神,深有体会,但感觉多抽未必就更精神,抽多了还可能引起烦躁不宁。抽烟,就如喝咖啡、喝茶,一时多抽或不恰当地抽,不但不会更清醒,反而会醉。不信?问问身边的吸烟人,是否如此?勤于思考的朋友,可以结合归正上文讲到的,想想为什么。

吸了一口神清气爽,给你一个眼神就知道了

---Gyula Tornai《荒野吸烟者》

二、减轻体重:这是不宜宣传的秘密。就归正多年所见,吸烟的人相对偏瘦,是概率较高的事件。当年归正初来美国之时,曾惊讶于社会上的大批女烟民(尤其是少女),这迥异于中国男性烟民居多的情况。在中国,男性吸烟或许始于社交和装酷,而女人吸烟向来被认为有伤风化。而在美国,女性吸烟却有着实实在在的考量:减轻体重以保持苗条的身材。Virginia Slim是美国较为出名的女烟,曾经广告说“To keep a slender figure, no one can deny/吸烟保持苗条身材,没人能否认”。

---Alphonse Maria Mucha《卷烟纸广告》

上述的这两个暂时性好处,是建立在人体太阳之气无法转化,进而长期耗损神圣人体的基础上的。这种耗损的危害,自是罄竹难书,标准化的答案可以问百度,归正在此就用一句话归纳一下吧:吸烟严重阻碍了太阴化湿。通俗一点讲,水断上源。

做实在学问,写良心文章

敬请继续关注“归正先生”---Fu_Academy


[请关注中医归正(中医修正)先生公众号]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z68iPvMJq6nrdqIpFHj6jA

仰望苍穹:向你还原古人眼中的天

归正按:在生命亿万年的进化长河中,地球上的生灵曾无数次脚踏着这片厚实的土地,仰观天上星辰,感受宇宙浩荡。慢慢地,随着人类的出现,生命完成了在精神力运用方面的本质蜕变,对天地动静的深刻思考成为了可能。

---Tiziano Vecellio《圣母升天图(局部)


本文篇幅较长,预计需要三十分钟时间

好久以前,有个叫庄周的人,倚着大地厚土,望向穹顶苍天,叹曰: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之于人,浩荡无极,蕴藏着无限的未知。庄周的感慨,是几千年来人类“领悟”浩瀚天际的一个缩影。然而,工业革命之后,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天的探索,逐渐从偏唯心的“领悟”转向了纯唯物的“观测”。在此,不敢对这种转向妄加评论,归正只是单纯地想在这篇文章中向大家解析古人曾经领悟到的“天”,并由此展开,还原古人对神圣人体的认知。

概括地说,古人眼中的天,分为三个层次:圜道之天、覆盖之天、行健之天。

一、圜道之天

我们的先祖,俯仰天地之间,最直观的感受是地静止不动,而天上的日月星辰都在运动:一颗星星当下在某个位置,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星位开始逐渐偏离,直到次年的同一时刻,又回到了原位。似乎星星在天际之间走了一圈之后又回来了,这就是所谓的“圜者,天体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其注曰:“体者,道体,非形体也”)。自此以后,古人“天圜道也”和“天道好还”的概念也确立了。

---Frederic Edwin Church《The Evening Star》

易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古人在圜道之天的基础上,产生出了阴和阳的概念,阴阳对立变化着,最直观的便是日月明晦、昼夜旦昏、气候冷热的相互更替。阴阳再进一步细分,便出现了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少阳的次序流转,即周天以四象(即天际中的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为主体的众星流迁旋转。

在天际阴阳依次流转的同时,地上万物便由于春夏秋冬的更迭而感受到了温热凉寒。草木秋枯春萌之收发,赖以为生的昆虫、草食性动物及相伴而生存的肉食性动物乃至人类也都同步跟随着,甚至无机物之夏胀冬缩,万物之可睹者,皆因时序流迁而显密更替。覆载之间,人与万物无不受此天际四时变化的影响:此自然不可违之命,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由此孕育而出的,是古人“天人合一”的养生观。

万物的生长和劳作,都在天际之下

---Victor Gabriel Gilbert《La Moisson》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从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开始谈论人体,思路就是遵循天际四象的循环往复,呼应《周易》“变通配四时”、“变通莫大乎四时”的世界观,将人体能量的流转活动归纳为:肝应春,主萌发;心应夏,主生长;肺应秋,主收敛;肾应冬,主封藏。循环反复,如天际四象,周而复始。

圜道之天,始于天际,纳入人体,最终达到了人体和宇宙的完美和谐。归正旧读西方哲学时,曾在古希腊的Stoicism学派中读到过“自然乃大宇宙,人乃小宇宙”这样的表述。在此一刻,令人赞叹的共鸣!

二、覆盖之天

阳光下,万事万物的活动都在进行着,湖泽的水荡漾着泛起涟漪,植物通过叶片排出水气,动物通过皮肤排出汗液… 这一切水分,终究要化成水气,朝天升腾归集,到了一定的境界,又凝结成水珠,化为雨水甘露,润泽大地。这让水气重新化为液体的天,就像是一层弧形的薄膜,笼盖于大地万事万物之上,此为覆盖之天。

---Frederic Edwin Church《哈德逊河谷上的日落》

我们的先哲遵从“天人合一”的思路,也将覆盖之天纳入了人体。《灵枢》有云:“五脏之应天者肺也,肺者,五脏六府之盖也”。

从人体解剖学上来看,肺位于五脏六腑之巅,有如华盖,挡住了人体从肝到胃、再从胃到心的升腾宣发之气,这些被挡住了的升腾之气,要么化为滋养肉体的玉液琼浆,要么变作排出人体的痰饮糟粕,一切,都取决于这覆盖之天的甄选。云腾终化雨,肃肃出乎天在此证见。

此谓覆盖之天,列上下之位,相对于地之天,虽也见上下循环,毕竟有异于穹顶苍茫圜道之天。

三、行健之天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究其所云,大致意思是:你看那日月星辰周而复始,亘古不变,君子也应如此,谨守天真,方能达到最完美的生命状态。因此,这行健之天,虽尚有“天”之名,实际上需要很高的思维境界,才能着实地将“天”联系到人体。

何谓天真?天真天真,天命之真也!应有两重境界:

第一重:《大学》有云“所受之谓命”,天地所赋予生命个体的本质,即是天命之真。朝菌生而难见天日,一朝终其一生,此朝菌天命之真;燕雀出卵,一月比于父母而能飞,此燕雀天命之真;人十月怀胎成形,二七二八比于父母,七七八八终归尘土(这里不是说女的到了四十九岁或者男的到了六十四岁就活不成了,而是说生殖功能的基本丧失),此人天命之真。因此,古人谈人命生理者,常说女七七男八八,这是人的天命大数,凡夫俗子终难免。

心无旁骛,不受任何外力的影响,是寻回天真的第一要务

---Simone Martini《Meditation》

第二重:恬淡虚无之天真。即不掺杂任何人心妄念,使虚明清健的生命能量在肉体率行无碍,这样不但可以颐养天年,更有可能让生命达到更高的形态和境界。说到这里,已经触及人体奥妙的禁区了,各类宗教,教义各异,最终都交集于此。顺便一讲,《黄帝内经》的开篇《上古天真论》,有超过一半的道家内容,讲的都是恬淡虚无之天真。此乃医家最上乘,归正修习未达,不敢不讲,不敢乱讲。

行健之天,此无色无住之天,不关日月四时也。

四、结语

写到这里,似乎早已忘了动笔的目的,毕竟这苍穹所包容的太多,最终都化成了一片恬淡的苍苍虚无。然而,归正还是想给个总结:

穿越满天星辰,最终尽数纳入人体,这就是古人眼中的天。

本篇文章始于庄周《南华经-逍遥游》,且让我们止于康德的名句: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做实在学问,写良心文章

敬请继续关注“归正先生”---Fu_Academy


[请关注中医归正(中医修正)先生公众号]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KX92YsA9mixR_P3B9YZTxw

上古天真:也谈阴阳学说下的人体潜力

归正按:

本期文章由《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展开,讨论古人对阴阳的认知,并分析不同的阴阳运用对人体的深远影响,有一些文字描述可能超出现代科学的理解范畴,但就如归正在开立此公众号之初所说的,归正所写,皆是实在学问、良心文章。

此外,本期文章还对《黄帝内经》中无处不在的阴阳略作梳理,归正认为若不将遍布全书的“阴阳”进行分层分次,读者只会迷失,难有“原来如此”的领悟。

---Master S《St.Mary Magdalene and St.John the Evangelist》



阴阳,从来不是容易理解和运用的概念。

归正认为,谈阴阳,先要回归概念的本源:一动一静、一升一降、一寒一热、一明一暗,皆是阴阳。但是,要进一步认识阴阳,那就不容易了,因为存在着阴阳叠加和拆离的问题,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

阴阳的概念,要么一言即中,要么流散无穷

---HONORÉ DAUMIER《Comment on devient un grand mathématicien》

然,其要一也:若以天地为炉,人与万物置身其间,则阴阳如炭。养生治病,就如调理炭火,赏罚应春秋,昏明顺寒暑,参同造化之工矣!

要说古人对人体的理解,不可避免地要提到《黄帝内经》。这书虽以阴阳为核心,但很多表述现代人已经看不懂了,这可能是由于在历史的长河中,核心理论已经失传。归正在这里不敢铺得太开,今天主谈《内经》开篇的《上古天真论》,这篇结合医与道的神作,视野已然超越了狭义医学的范畴,其中记载了理解和运用人体阴阳的四层境界:真人、至人、圣人、贤人。

小朋友们,你们对神作的认知还太浅薄了...

---Mather Brown《Bible Lesson》

一、真人

“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如何把握阴阳?或许古人认定后世读者鲜有善根厚德,说透了也无福消受,因此,就数句带过,用意很明显——你们知道有这回事就可以了。至于“把握阴阳”后所能达到的“肌肉若一”,又怎么理解?

要说真人,那死而复生的耶稣基督当仁不让

---Master of the Boccaccio《The Resurrection》

我们现代人,早已习惯了以实验结果为导向、可重复的科学思维,在这“肌肉若一”面前,就如同冲撞到了科学无法穿越的天花板。这是人体境界的最上层,也是诸多宗教修炼的最终目标。熟悉基督教《圣经》的朋友们可以翻开新约看看,保罗书信里面有着大量关于“Transformation”的记载,也属这个范畴。

二、至人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 亦归于真人”

这里应该注意的是:古人在“和于阴阳”之后加了句“调于四时”。四时,即春夏秋冬,是阴阳理论的衍生概念。

顺应于四季之生长,是凡人超越肉体束缚的唯一途径

---Stefano Della Bella《Heads of the Four Seasons》

古人将四时与阴阳并提,其实是一种善意的提示:如果未曾十世行善,福慧欠缺,那就从相对实在且容易的四时变迁着手,修好四时,以便和于阴阳。

当然,至人养生“亦归于真人”,说白了,还是停留在宗教和神秘主义的层面上。....

三、圣人

“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瞋之心”

圣人的境界,原文中没有提到“阴阳”二字,但留下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瞋之心”的描述。所谓“适嗜欲”,即适当遵从肉身的需求,但也须“无恚瞋之心”,即对欲望的追求不可太过。圣人常无心,具备无缺的智慧,对世间万物是处于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春夏,则顺逐阳气之生升,秋冬,则顺应阴气之收藏,归正将这种状态归纳为顺从阴阳。

在归正看来圣安东尼在西方名气虽大,但终究不过圣人

---Albercht Durer《Saint Anthony》

圣人虽然具备了“心无所执”,但终究未摆脱凡体的累赘。要达到教化世俗的使命,圣人行不欲离于世,只能适嗜欲于世俗之间,而顺从阴阳。

四、贤人

真人至人,彻底超出了医书的范围,故《黄帝内经》述而不论。圣人的境界,也非医书所论的重点,因此,基本也只出现在《黄帝内经》的头四篇。而贤人,则是世俗与医术的共同起点在此开始:

“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

写了《忏悔录》的圣奥古斯丁,在归正看来,至多是贤人罢了

---Jacques Callot《Conversion of St.Augustine》

贤人的境界,则是“逆从阴阳”,归正的理解是:作为人体四层境界的末流,这类人不得以将养生与治病糅合为一体,不得不逆从阴阳了。审疾问病,有病就医自这类人开始。

五、展开

“逆从阴阳”,虽是人体境界的最末流,但《黄帝内经》对此的经文数不胜数,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书本身就是一本给凡人看病的书啊。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这是《黄帝内经》第五篇《阴阳应象大论》的开篇经文。初看篇名,似乎是整书最主要的阴阳论篇。尽管开篇就是统论春秋的语气,并高度概括地谈了天地阴阳静躁生杀形气寒热清浊,但这篇经文所谈的,既不是“把握”、也不及“和于”、甚至“顺从”都及不上,只是对贤人逆从阴阳的展开。

归正劝各位读书人,莫执迷于眼前幻境,要有跨过山丘觅风景的勇气和信念

---Ralph Albert Blakelock《Transcendental Landscape》

类似的理论,诸如“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阳化气阴成形”“阳胜则热阴胜则寒”这些被认为具备高度概括的阴阳论,也无法纳入阴阳运用的高层境界。就算《移精变气论》这样似乎有高级养生意义的篇名,其中“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的养生方式,好像连动物都懂得这些常识,当然也应该被归入阴阳养生治病的末流。

那么,比“逆从阴阳”高一档的“顺从阴阳”又该如何做到呢?圣人的教训就在那里——《四气调神大论》,收起人心,让人体与四时同步,概括起来仅此而已。凡人只要能够坚持,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效果,当要说是否能够入真入至,决定于个人的夙业,没人可以帮助。

按我们今天的知识结构,去理解“逆从阴阳”尚有难度,但这境界在古人看来已是最低一等了。那么,说到这里,归正不禁要问:今天开口闭口不离吃什么最养生的国医大师们,又还处在哪层境界呢?

暂定下一篇文章为《仰望苍穹:向你还原古人眼中的天》,敬请继续关注“归正先生”---Fu_Academy


[请关注中医归正(中医修正)先生公众号]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OwNM1pPm7tPle8m8DroaEA

知诺浮想:
逆从阴阳,顺从阴阳,一被动适应,一主动调节,“圣”、“贤”之别。
若一直迷于名相,所以“日用而不知”。原始返终,方可“举一而反’三’”。

节气随想

立冬

简单的说,熵是描述一个系统的无序程度的变量,越有序则熵越小,越无序则熵越大。熵增定律,也就是指一切事物都是从有序趋向无序。一般而言,过程都是不可逆的,都是从有序到无序的。

当前人类文明,生命基本是不可逆的,然而,质朴的先贤们却通过对天地,大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慢慢感悟、归纳、演绎,乃至掌握了天地的“道”,提出可以延缓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逆转这一过程。先圣孔子提出“克己复礼”,“克己”是个体自控,“复礼”是社会自律,如此则华夏文明一定时期可以自觉不自觉的降低熵增,减少内耗,经久稳定的发展。又如《黄帝内经》有“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说法,似乎指明了一条逆转人体熵增的道路。

我们的天地,几万年来如刻度般准确的日升月落,日落月升,经年累月得以繁育出品类众多、形态各异的生命,这种有序(或规律、自律)居功至伟,先贤称之为“天行健”。然而,天地尚不能一直精准,也会出现“过”和“不及”的时候,比如闰月。当“天行健”这一圜道的某个环节出问题,必会引发天地的变化。对天地而言,这是调节自身“过”或“不及”的机制,但对天地之间很多的生灵而言,意味着巨变,甚至毁灭,比如“厄尔尼诺现象”。

!!!“悟”分类下的文章用来记录个人偶思偶得的碎想。请独立思考,切勿轻信。
如若这些小言琐语能引发您的遐想、感悟,不亦乐乎!

给亲亲宝贝一个保护


节日凑热闹闲逛新开张的华润,央企头榜的品牌,自是高端大气,热闹非凡。忽见一妈妈怀抱一婴儿,有神的小眼睛四处眺望,但脑袋却斜倚妈妈胸前,估摸也就一月有余,因为小脑袋还不能自行举起。不禁暗暗为妈妈捏一把冷汗,这么大小儿竟敢逛商场。

一个三岁孩子,出生在南方,身体健康,基本没生个什么病,爸爸妈妈带着去了一趟新疆游玩,回来后就毛病不断,要么发烧,要么腹泻,半年之内基本在和医院打交道。

还有一个两岁孩子,被父母带着去了一趟新加坡,回来后夜夜哭闹,急的爷爷奶奶给孩子讲迷信,说孩子中邪了。

这种因为见了异物或者去了陌生之处而引起的身体不适的症状,中医叫做客杵


什么是小儿客杵

中医古籍中记载一种小儿常患的一种病,叫小儿客杵。所谓“客杵”,是指因突然强烈的意外刺激而引起的精神失调,轻则哭闹,夜卧不安;重则抽搐,其状似病。

小儿客杵,出之《千金要方》,即客杵。明人万密斋在《育婴家秘》中也讲:“凡儿童嬉戏,不可妄指它物作虫作蛇,儿童啼哭,不可令装扮欺诈,以止其啼,使神志昏乱,心小胆怯成客杵也。”

在千金方里,专讲小儿病时有一篇专讲客杵。指一岁左右,特别是一岁前的小儿最易犯的常见病,这种病主要是由动物或者人冲撞小儿致病的。动物比如牛马,书里提到,哪怕是大人的衣服沾上牛马的气味都可能造成小儿的客杵之病,而生人也是造成客杵的常见原因(这也是很多地方流行百日之前婴儿不见陌生人的来源),还有不光是生人,哪怕是小儿的父母如果不注意也可能造成客杵,比如穿的衣服不对,或者其它的不注意事项也会造成这种病。

中医古籍中这方面有大量的论述:

1.中客忤候:小儿中客忤者,是小儿神气软弱,忽有非常之物,或未经识见之人触之,与鬼神气相忤而发病,谓之客忤也,亦名中客,又名中人。其状∶吐下青黄白色,水谷解离,腹痛反倒夭矫,面变易五色。其状似痫,但眼不上摇耳,其脉弦急数者是也。若失时不治,久则难治。(诸病源候论)

婴幼儿突然见到不是每日日常所看见之物品,或者突然见到陌生之人,或者听闻鸡鸣狗吠,或者玩耍中突然受惊,都会受到惊吓,轻者哭泣,重者留下疾患,难以根治。


2.小儿客忤无辜,皆因客入所触及暴露星月。小儿嫩弱,所以此候多恶。(颅囟经)

小儿无辜的受了外来邪气侵袭,比如突然来个外人,突然接触了他的气息,或者晚上出去,见了星月,都有可能会出现很多奇怪的症状,甚至抽搐,厥逆。小儿,属于少见多怪。他突然见到或者接触的新事物,就害怕,民间有人就认为是中了鬼神了。


3.论曰:小儿所以有客忤病者,是外人来气息忤之,一名中人,是为客忤也。(千金)

客忤,就是外人突然造访,小儿感触其人身上带来的异常气息,感觉不适而所发的疾病。又叫中人。外感有中风,小儿有中人,都是感触的意思。


4.虽是家人,或别房异户,虽是乳母及父母或从外还,衣服经履鬼神粗恶暴气,或牛马之气,皆为忤也。(千金)

虽然是家里人,但是不在一个房中居住的,或者虽是父母及奶娘出外归来,衣服带上了外面的一些异常浊气以及牛马动物身上的一些气息异味,都可以使小儿感受不安,造成客忤。

小儿对外界的异常温度以及气味是十分灵敏的,尤其是家中装修的,要特别注意。有不少案例就是因为在怀孕或者婴儿期,家里装修用了有毒的材料,造成小儿白血病的。每个人身上的气味也都不同,小儿就能识出来,常见几个月的孩子不明原因的夜啼哭闹,很多时候母亲或者父亲从外面回来衣服上有异常味道造成,家长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所以传统坐月子期间是不许外人探视的,就是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发生。


5.凡诸乘马行,得马汗气臭,未盥洗易衣装便向儿边,令儿中马客忤。儿卒见马来,及闻马鸣惊,及马上衣物马气,皆令小儿中马客忤。慎护之,特重一岁儿也。(千金)

过去都用马作交通工具,骑马归来,马身上的汗臭沾到衣服上,没盥洗和更换衣服就抱孩子,要中客忤。或者小儿突然看见马来了,听到马叫,以及接触到马身上的鞍具器物,都会客忤。尤其以一岁以里的孩子为严重。客忤,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惊吓。当然,也存在一些其他的外来病邪的干扰。


6.凡小儿衣,布帛绵中不得有头发,腹中亦尔,白衣青带,青衣白带,皆令中忤。(千金)

白衣服,黑束带;黑衣服,白束带,都很扎眼!小儿看了,要被惊吓,因而发客忤。衣服被褥,鞋里,不能有头发。小儿最怕毛发,尤其是一些猫狗宠物,接触了就受惊吓。有的人不明白,抱着不满周岁的孩子参加丧礼,回来孩子就得病,以为是遇到鬼神了,那是孩子受到了惊吓的原因。小儿刚到这个世界上,少见多怪的很,稍有异常,就怕的要命。这些都要注意。


7.凡非常人及诸物从外来,亦能惊小儿至致病。欲防之法,诸有从外来人及有异物入户,当将儿避之,勿令见也,若不避者,烧牛屡,令常有烟气置户前,则善。(千金)

客忤,防不胜防,家里总要来客人的。在农村可以做到避开客人,城市房间少就不行了。预防的办法,一个是不让小儿见客人;第二个,是在门前烧牛粪,用烟熏,解除邪气。城市里可以用艾条熏,屋中一天熏燃个几分钟,要屋中有淡淡的艾烟就可以辟除外邪。


8.小儿中客为病者,无时不有此病也。而秋初一切小儿皆病者,岂是一切小儿悉中客邪。夫小儿所以春冬少病,秋夏多病者,秋夏小儿阳气在外,血脉嫩弱,秋初夏末,晨夕时有暴冷,小儿嫩弱,其外则易伤,暴冷折其阳,阳结则壮热,胃冷则下痢,是故夏末秋初,小儿多壮热而下痢,未必皆是中客及魃也。若治少小法,夏末秋初常宜候天气温凉也。有暴寒卒冷者,其少小则多患壮热而下痢也,慎不可先下之,皆先杀毒后下之耳。(千金)

小儿客忤,时时处处都会发生。但是到了初秋季节,小儿容易发病,也是因为小儿肌表血脉稚嫩,抵抗力弱。入秋后早晨多有异常的气候变化,这样就会因为突然暴冷伤了在表的阳气。这种要么是伤寒寒感冒引起高热恶寒,要么就是所谓的秋季腹泻(因为胃中受冷而导致的下利),这些就未必是因为客忤导致的。这种高烧或者腹泻,不要以为是有食积而先用攻下,要先解表或温里,稳定之后再根据情况攻一下原有的实邪。

夏末秋初,是小儿外感病的多发季节,客忤病和伤寒,不是很好区别,临证要细辩细问。



从以上古籍中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不要让小儿突然见非常之物,所以《育婴家秘》指出“小儿忽见非常之物,或见未识之人,或鸡鸣犬吠,或见牛马等兽,或嬉戏惊触,或闻大声,因而作搐者,缘心气乘虚,则精神中散故也。常用补心温气药治之,则成慢惊风搐。如腹胀足冷者,难治也。”

这一点要特别拿出来说明一下,小儿的多发病中,惊吓绝对是一个重要的、却经常被忽略的因素。而在中医领域,从古至今都非常重视这一点,因为中医强调“恐伤肾”。

今天的世界,产生惊吓的因素比古代多出何止十倍?而且很多人喜欢用新奇玩具吓唬孩子,往往孩子哇哇大哭,大人哈哈大笑,这纯属虐待。

游乐设施也是这样,商家为了赢利,往往光怪陆离无所不用其极,我们应该记住,我们的初衷是为了给孩子带来快乐,而不是满足我们自己的好奇心,我们认为好玩的,孩子未必喜欢,甚至会讨厌、恐惧。


客杵之病,不光是古代所记载的惊吓之类的病种,在现在这个病毒细菌变异非常厉害的时代更有重要意义。亲吻孩子,本是父母对孩子爱意的表达,孩子也会通过父母的亲吻感受到爱意和安全感。然而,在有些时候,特别是对抵抗力尚未健全的孩子来说,亲吻这种爱的表达方式背后,隐藏着致病危险。

“18天女婴因被患病亲友亲吻致死”

小宝宝叫Mariana,因感染HSV-1病毒,导致发生了病毒性脑膜炎而死亡。这种病毒在成年人身上可能只会以疱疹的形态出现,但是,一旦接触到身体娇弱的新生宝宝身上,就极有可能危及生命。

在医院挣扎了一周的Mariana在去世前,先后经历了内出血和心脏、脑衰竭。出生才十几天,可爱的小天使便离开了这个还未来得及看的世界。

但是,经医生测试发现小Mariana父母并没有携带这种病毒,这就说明,极有可能是某位家人或亲友携带了这种病毒,在亲吻宝宝的时候把可致脑膜炎的HSV病毒传染给了她。与病魔经过一周的斗争,7月18日上午, 18天的小Mariana不幸离开了这个世界。

“把你的宝宝隔离起来,别让任何人来看他们,别让任何人亲吻你的宝宝,如果他们要抱宝宝,请确保他们有仔细地洗过手。” Mariana的妈妈悲痛地表示。  

Mariana的悲剧不是个例,这样的报道也不止一次。


国外被亲吻造成的其他悲剧

英国小姑娘Sienna Duffield在2岁生日的时候,被一个亲戚亲了一口。之后她竟然开始天天脸颊流血,嘴巴慢慢溃烂,脸上长出很多让她很痛很痒的水泡,皮肤上布满了疮跟脓液。“就好像有人向她的脸泼了硫酸一样。” 她的妈妈Savina表示。幸运的是,经过8个月的治疗, Sienna Duffield的病情已经恢复了很多,容貌也好转了许多。

同样的事情,去年也发生在14个月大的英国孩子Oliver身上,他被家人亲吻后传染了疱疹病毒,造成全身溃烂,长满皮疹和溃疡。幸亏发现得早,医生表示如果再晚一点,就可能面临生命危险。


国内张思莱医师的微博案例

“我曾经治疗过一个新生儿因金葡感染引起败血症后死亡的病例。这个新生儿是三代单传的独生子,家里的老人高兴的合不拢嘴,每天爷爷抱都要着孩子不停地亲吻。孩子住院细菌培养结果出来后,在追问病史时,母亲含着泪告诉我,孩子的爷爷下巴长了一个小小的脓包。孩子死后全家捶胸顿足哭泣,可是已经晚了。”


请不要随便亲吻小宝宝,不是嫌弃谁,而是病菌人人都有,即便是看起来非常健康的人,体内也可能有许多病毒和细菌潜伏,虽然不会导致成年人生病,但这些病毒和细菌都是确实的存在,而口腔唾液是最常见最有效的传播方式。

很多病菌在人群中的携带率都在50%以上!这些病毒引起的病症有时候甚至是致命的!说几个最常见的。

亲亲宝贝导致的疾病

1. 亲吻病

“亲吻病”是指EB病毒感染所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病毒属人类疱疹病毒的一种,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病毒,90%以上的成年人体内均有携带。该病多由口咽分泌物经密切接触而感染病毒,被俗称为“亲吻病”。

如果父母感染了EB病毒,那么亲吻宝宝,或者和孩子合用水杯、餐具、吸管等孩子都会感染。

该病常见症状包括:乏力、发热、咽喉痛、淋巴结(特别是颈部)肿大、身体疼痛、食欲不振。严重者还会合并脑膜炎、心肌炎、噬血细胞综合征等并发症。

另一个常见症状是皮疹。

大多数症状在 2~4 周内消失,但感染者的疲劳感可能会持续数周甚至数月。需要父母们注意的是,EB 病毒感染者在出现任何症状前以及症状消失后数月都具有传染性。


2. 胃炎、胃溃疡

儿童胃病研究方面已经证实,引起小儿胃炎、胃溃疡的病原菌主要是幽门螺旋杆菌。小儿胃溃疡,其中约有1/4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

由于幽门螺旋杆菌可以在牙菌斑中生存,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感染后会出现食欲下降、胃痛胃胀、口腔异味等症状,容易诱发胃炎和消化道溃疡。

如果家中有人是感染者,若不注意生活中的小细节,比如:

  • 大人和孩子嘴对嘴的亲吻;

  • 家庭共餐中,用自己的筷子给孩子夹菜;

  • 用嘴把饭嚼碎了喂孩子;

  • 给孩子喂饭时,用嘴去吹饭降温,唾沫带到食物上;

  • 孩子使用大人的水杯、牙刷、毛巾、脸盆等容易沾到唾液的生活用品。

感染者唾液中的细菌就有机会通过食物和用具传染给孩子。


3.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颊炎是一个肠道病毒(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的、常见的一个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患者以婴幼儿为主。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唾液、口腔接触等,感染性较强,传播较快。如果爸爸妈妈患有疱疹性咽颊炎,又嘴对嘴亲吻孩子的话,是很有可能把病毒传染给孩子的。

其实,肠道病毒并不是我们想象的只会引起拉肚子、腹泻、呕吐这些。它叫肠道病毒,其实它对孩子的打击是从上呼吸道开始的。 

孩子感染疱疹性咽颊炎,会出现高烧、呕吐、腹泻等症状,之后口腔上腭粘膜就会出现水疱,并开始溃破。这个时候的孩子,会有强烈的痛感,会十分拒食,哭闹,口水也会比较多。

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相似,因此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感冒进行治疗,从而延误了治疗。


4. 流感病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中,随着咳嗽、喷嚏排出体外,空气飞沫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哪怕没有任何接触,只是一个喷嚏,带有病原体的飞沫进入口内、呼吸道或眼睛,都有可能引起感染。

亲吻无疑是更加亲密的接触,在呼吸系统流行病爆发的时期都应当禁止。

如果大人是流感患者或者是隐性感染者,与孩子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带病毒的唾液或空气飞沫就有机会侵入宝宝的鼻腔使孩子致病,那么,亲吻时与孩子近距离接触的过程也可以成为病毒传播的好时机。


5.   致龋细菌

最厉害的致龋细菌叫做变形链球菌,它是牙菌斑最重要的成分之一,能产生特别强的酸性,导致孩子牙齿遭到蛀蚀。

致龋细菌同样是会通过唾液传染的。想想成年人龋齿的比例有多高,就知道致龋细菌的携带者有多少了。如果携带致龋细菌的成年人还热心地给孩子献吻,那孩子的一口小白牙就危险了!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携带各种病菌,不光是陌生人、七大姑八大姨,亲爷爷亲奶奶甚至亲爹妈都是病菌携带者。这不是矫情,更不是嫌弃谁,而是大家都有!


做好这些,放心亲吻孩子

亲吻竟然会带来这么多病毒!很多妈妈都会担心,以后真的不能亲孩子了吗?用亲吻来表达爱意几乎要算是人类的本能了,面对那么可爱的宝宝,怎么忍得住呢?

 一般情况下,家人、父母健康时和孩子亲密接触,不会造成严重后果,大家也不用谈“吻”色变。但我们还是要给出几点建议:

  • 下班回家三件事:洗脸、洗手、换外套,然后再去接触孩子;

  • 尽量避免跟孩子嘴对嘴的亲吻,毕竟通过唾液传播的病菌太多了,这点还是要小心;

  • 在感觉身体不适的时候,尽量避免跟孩子过多的亲密接触,有时候成年人的小不适,到了脆弱的孩子身上,可能就会有大问题;

  • 对于状况不熟悉的亲戚、朋友、路人的拥抱、亲吻亲密接触这些,还是要慎重一些,尤其是小婴儿阶段,该拒绝一定要拒绝;

  • 随着孩子越长越大,抵抗力越来越强,我们可以多放手一些。如果亲戚朋友实在喜欢孩子,亲亲孩子的额头、脸蛋就好。孩子懂事了,也可以告诉孩子,有亲人、朋友想亲他的时候,把脸颊侧给对方亲吻,保护自己的健康。



·END·
 

药香小屋

 探寻经典中医本源

 追求健康人生品质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KG7L-SKLUjHcvEJeKdQgSA

从苏格拉底说开来:也谈西方哲学中的灵魂

归正按:

本周不谈医,谈哲学。

所谓“哲学”,即古希腊语中的“Φιλοσοφία”,Φιλο意为“爱”,σοφία意为“智慧”。因此,哲学的本源,绝非艰涩难懂的逻辑演绎,而是对智慧的单纯热爱。在苏格拉底看来,灵魂存在的真谛,即是在万事万物之中,汲取纯粹的智慧,最终达到个体的完满。

---Jacques-Louis David《苏格拉底之死


要说西方哲学,大家必然要说到苏格拉底,归正认为敢于承认自己无知的智者是最伟大的。

翻开西方哲学史,苏格拉底可谓是谈论灵魂(Psyche)的第一人,虽然他从未清晰地定义过灵魂究竟为何物,也不见得他确切地知晓灵魂的份量(西方哲学谈论灵魂极多,但敢于深刻剖析的却极少,基督教哲学的最初形态曾依附于古希腊哲学,归正深信那时的基督教对灵魂的见解迥异于现在,那是基督教曾有的辉煌,但现在早已失传)

归正相信,在圣母升天的背后,绝非人们所熟知的“圣灵感孕”,而是有让灵魂解脱的神圣法门。

---Correggio《圣母升天图》

然而,归正依然非常认可苏格拉底对灵魂的一些见解。

在临死前,苏格拉底与前来送别的朋友们讨论灵魂的不朽,他将灵魂看做是至珍至贵,自由永恒的真理,并告诉他的朋友们,灵魂是从理型世界(the world of forms)降至人间,将来必在人死后回归那里。而人身,不过是一个暂时的栖所,抑或说,是灵魂的囚室。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穷尽一生都在探索这个来自理型世界的灵魂为何物。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争论,究竟是要在对世间万物中萃取真理?还是要将灵魂栖息在那个遥不可及的理型世界?古中国“出世入世”的论题,在这里再现。

---Raphael《雅典学派》

要证明苏格拉底观点的正确与否,可以从人们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上入手。

很多数学知识虽看似普世且正确的,但仔细思考后会发现,这些知识绝非从自然世界中获得的,例如:世上绝无完全相等的两个物体。

因此,很多正确的知识,其实是人们通过运用灵魂,演化而来的,这些知识归属理型世界,而非自然世界。而在苏格拉底看来,人生在世的目的,就是逐渐回忆并重新掌握人类灵魂在理型世界里所熟知的真理。

人类的知识,虽得自对万物的观察认知,却也真实地独立于这个世界。

---Solomon Koninck《一位年长的科学家》

真正的哲学家,善于唤醒人们对真理的演化能力。通过这种方式,让人们预备好最终极的快乐---“知道”,所谓“朝闻道,夕可以死”。哲学家必须时常思考“死亡”,让灵魂准备好从这个若有若无的肉体里解脱,回归到他的原本来处。

人身,虽然本非罪恶,但确实欺骗了我们,因为他引导我们相信肉体的感观才是真实的世界。苏格拉底说这就好像所有的人都被关在一个洞穴之中,在里面人们只能看到映在墙上的影子。我们认识的感观世界,即是苏格拉底说的影子世界,虚幻而又短暂。

所谓哲学家,即是把自我从虚幻中解放出来,进而思考不变的真理,只有通过这种方式,灵魂方得自由。也许这种思维方式,对于当下走投无路的中医而言,也是一种启发吧。

下篇文章《我的外公》定于11月8日与大家见面,以此感恩并纪念归正的外公。做实在学问,写良心文章。敬请继续关注“归正先生”---Fu_Academy


[请关注中医归正(中医修正)先生公众号]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OVQXVcG1eIsE4LxJfZ4wgQ

节气随想 - 浅悟归正先生剖析高血压一文 - 《太阳中天照:告诉你高血压的本来面目

霜降

我们所处的大自然,秋冬时节,河道变浅变窄,可谓“水落石出”。更有甚者,还可以观察到冬藏的特别现象,水结冰。事实上,一定量的液态水变成固态冰,体积会缩小约10%。就人体而言,人体内“水”约占体重的70%,虽然人是恒温动物,体温基本保持在37度上下,然而,愚以为,大自然秋收冬藏这一不可抗力,对人体内“水”的影响绝不可忽视。秋冬季节,人体内“水”的状态也势必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只不过大多数人“只缘身在此山中“,“日用而不知”。

液态水的流动性降低,覆盖一定体积的总水量也会增加。同样,血液也如此。若血液的循环能力减弱(血管不畅),对灌溉身体的血量需求是增高的,当在身体造血功能弱或身体供养不足的一定时期,心脏会加大血液的流速,即增加泵血的压力。气态水也多少遵循这一物理特性。当液态和气态的通道变窄之后,必须增大气压,加大流动性,才能维持必要的“德施普”。

易曰:『履霜坚冰至。』人体生发不足和/或生发受阻,非一旦而成,日积月累的不良生活饮食习惯,消耗了人体的生阳之气,慢慢使得阴气累积而不受阳施,进而又阻滞阳气的生发和循环,如此负强化,身体自然容易生病。

太阳于霜降到达黄经210度。

!!!“悟”分类下的文章用来记录个人偶思偶得的碎想。请独立思考,切勿轻信。
如若这些小言琐语能引发您的遐想、感悟,不亦乐乎!

太阳中天照:告诉你高血压的本来面目

归正按:

1、本文比较尖锐,对当下中医高血压的认知做了很大的否定,并通过逻辑推导,提出归正认为正确的高血压病理基础和治疗方法。

2、本文无任何时髦创新,纯粹从正统中医的角度,思考神圣的人体。

3、本文内容较多,不易消化,归正希望大家不学则已,学则用心。

---Vincent Van Gogh《群山艳阳下的橄榄园


高血压,再普通不过的西医概念。中医界研究高血压也很多年了,经验和心得肯定有,也应该尊重。但,不可否认犯过错,且是不可逆的重大错误。归正梳理了一下,认为主要有两点:

一、方向错误:以西医标准来引导和筛选中药,实际上就是去医存药,阉割国学。

二、理论错误:现代中医通过各种“辨证”,推理出高血压是由于人体阴虚或内热导致的“肝阳上亢”。归正极不认同这结论,窃以为有狗屁不通之嫌。

迷失了方向,混淆了理论,纵有千军万马,也必败无疑

---Vincent Van Gogh《群山艳阳下的橄榄园

骂归骂,也要骂得负责任。那么,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归正眼中的高血压:

首先,是高血压的常见症状。这个好归纳,中西医不会有太大的不同:头痛头胀、眩晕耳鸣、心悸易怒、口苦咽干、腰腿酸软、步履轻飘、并在情绪波动或起居不宁时加剧。

接着,是发病机理。现代中医通过临症所见,结合各类辩证(主要是八纲辨证和脏腑辨证),得出了高血压是由于“阴虚内热导致肝阳上亢”的论断。翻译成大白话:病人体内阳气太强大,阴气太虚hold不住阳气,阳气亢奋,到处乱窜,所以“嘣”的一下就高血压了……

---Thomas Couture《皮埃罗的疾病

归正认为,医者辩症固然重要,但在高血压的问题上,我们忽视了两个极端重要的客观事实---年龄和体态。

一、年龄:高血压患者集中于中老年人,青少年很少见。

若将年龄划分为少青中老四阶段,人的一生就如经历了春夏秋冬:少年如春,草木发生向上;青年如夏,万物蕃茂相见,体力达到了巅峰;中年如秋,停止生长,收敛向内向下,生理功能走下坡;老年如冬,生理功能逐渐衰退,等待死亡。

归正认为,高血压集中发生于中老年身上,这是典型的秋冬之病。秋冬者,金风肃杀、天寒地冻,对应人体,就是中老年日渐衰弱的身体。阳气都快消耗殆尽了,身体哪来的阳气到处乱窜啊?相反的,年轻人,肝火旺盛,阳气有余,为什么却极少见高血压的症状?

---Jean-Baptiste Greuze《Head of An Old Man

二、体态:进入中老年,大多数腰身臃肿、大腹便便、行动迟缓。这像是阴虚阳亢的体质吗?还是用形盛气衰来形容更恰当?

黄帝内经》有云:“阳化气,阴成型”,人体有形的都是阴,无形的都是阳。人到中年,阳气减弱,阴气占了上风,因此,“富态”就开始显露了。归正认为,这种“富态”,正是阳气不足的典型表现!

对,基本就长我这样...

---Robert Campin《胖男子肖像

文章到此,归正先做个小结: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阳气衰退的客观情况,不再强壮的身体绝没有“肝阳上亢”的本钱。所以,用“阴气太虚hold不住旺盛的阳气”来解释高血压,此路绝对不通。

归正提醒:此篇文章再往下,要进入极为专业的论述,对于纯粹的中医爱好者来说,读起来将有很高难度。

那么,高血压的真面目究竟是什么呢?

归正认为,医者应谨记医圣在《金匮要略》第一篇“千般疢难,不越三条”的圣训,第三条讲得是“房室、金刃、虫兽所伤”,这也许跟高血压无关,但第一条“经络受邪入脏腑”和第二条“四肢九窍,血脉相传”的记载,就应该跟高血压联系起来。

中医的出路只有一条---回归经典

---Simone Contarini《Saint Matthew and the Angel

读过《伤寒论》的人应该懂得太阳宣发的急性障碍产生了太阳病,若不及时治疗,就可能导致阳明病和少阳病。

同样的,中老年人太阳宣发的慢性障碍,也会诱导相应的阳明病和少阳病。由于阳明有着相对独立于太阳和少阳的生理特点,因此,慢性的太阳宣发障碍的本质,是长期阻碍着肝部少阳之气的萌申,长期郁遏之后,“肝阳上亢”便是迟早的事了。归根结底,高血压的本质,是人体太阳宣发受阻。

在大自然中,水流疏通的渠道堵了,就可能化作洪水。同理,人体太阳宣发的通道堵了,高血压就有可能发生。

---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洪水

病症和机理讲完,接下来是治疗。

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时下中医盛行用重潜、酸收、苦降的药物(说白了,就是能够压制阳气的中草药),或可见效于一时,长期使用,对形盛气衰、阳气渐少的老年人都是祸害,必定缩短寿命。

归正认为,使用“桂枝汤”去理顺“少阳”前方的路,让太阳宣发回归正常,才是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最高境界。当然,归正也不建议患者轻率用此汤方,桂枝汤,貌似平淡,着实难用,界内有桂枝“下咽即毙”的恐吓。因此,归正建议,除非遇到大医生,不然还是遵《金匮要略》第一篇所说的“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导引擦摩的部位应在肩胛项背,须顺应时节,略作增减。长此以往,定能见效。

凡医庸医,见桂枝唯恐躲闪不及。而习得《伤寒论》真谛的大医生,却可将桂枝化作引导人体内循环的神龙

---Alonso Cano《Saint John and the Poisoned Cup

对归正说的有疑问?可以做个实验:先请自测血压,记下。光着肩背到寒风雨雪中散步几分钟,争取得个急性太阳病,恶风寒、头项强痛、打几个喷嚏、来几声咳嗽,再测量自己的血压,看看是否上升,上升了多少?再推己及人,关心一下家人和病人在感冒前后的血压差别,相信诸位会有自己的结论。

至于这篇文章中不断出现的“太阳”“阳明”“少阳”究竟是什么,归正日后会有专文探讨,大家不必百度,因为搜出来的结果在归正看来基本都是瞎扯淡。这里,就请大家记住“太阳”“阳明”“少阳”是人体内二分之一的循环通道,循环方向清轻而上。如果循环通道畅通无阻了,没有上行压力了,高血压就自然滚蛋了。

做实在学问,写良心文章。敬请继续关注“归正先生”---Fu_Academy


[请关注中医归正(中医修正)先生公众号]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GE7ai5Ap1K5KmTLD0MVfuQ

节气随想

寒露

春夏养阳,养人体之阳,因阴性敛藏,经秋冬两季,非磅礴之太阳不足以普施之;秋冬养阴,养人体之阴,因阳性浮散,历春夏两时,非肃杀之太阴不足以驯致之。

春夏用秋冬蓄藏之精滋长磅礴之阳气;秋冬借春夏萌生之气驯致凝炼之阴精。

阴阳互根,相生而相因。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天寒遇地热,地热不胜天寒,凝而成露。寒露,露之外又加之寒,阴寒所凝也。

太阳于寒露到达黄经195度。

!!!“悟”分类下的文章用来记录个人偶思偶得的碎想。请独立思考,切勿轻信。
如若这些小言琐语能引发您的遐想、感悟,不亦乐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