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中医归正 - 仰望苍穹:向你还原古人眼中的天
仰望苍穹:向你还原古人眼中的天
归正按:在生命亿万年的进化长河中,地球上的生灵曾无数次脚踏着这片厚实的土地,仰观天上星辰,感受宇宙浩荡。慢慢地,随着人类的出现,生命完成了在精神力运用方面的本质蜕变,对天地动静的深刻思考成为了可能。
---Tiziano Vecellio《圣母升天图》(局部)
本文篇幅较长,预计需要三十分钟时间
好久以前,有个叫庄周的人,倚着大地厚土,望向穹顶苍天,叹曰: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之于人,浩荡无极,蕴藏着无限的未知。庄周的感慨,是几千年来人类“领悟”浩瀚天际的一个缩影。然而,工业革命之后,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天的探索,逐渐从偏唯心的“领悟”转向了纯唯物的“观测”。在此,不敢对这种转向妄加评论,归正只是单纯地想在这篇文章中向大家解析古人曾经领悟到的“天”,并由此展开,还原古人对神圣人体的认知。
概括地说,古人眼中的天,分为三个层次:圜道之天、覆盖之天、行健之天。
一、圜道之天
我们的先祖,俯仰天地之间,最直观的感受是地静止不动,而天上的日月星辰都在运动:一颗星星当下在某个位置,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星位开始逐渐偏离,直到次年的同一时刻,又回到了原位。似乎星星在天际之间走了一圈之后又回来了,这就是所谓的“圜者,天体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其注曰:“体者,道体,非形体也”)。自此以后,古人“天圜道也”和“天道好还”的概念也确立了。
---Frederic Edwin Church《The Evening Star》
易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古人在圜道之天的基础上,产生出了阴和阳的概念,阴阳对立变化着,最直观的便是日月明晦、昼夜旦昏、气候冷热的相互更替。阴阳再进一步细分,便出现了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少阳的次序流转,即周天以四象(即天际中的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为主体的众星流迁旋转。
在天际阴阳依次流转的同时,地上万物便由于春夏秋冬的更迭而感受到了温热凉寒。草木秋枯春萌之收发,赖以为生的昆虫、草食性动物及相伴而生存的肉食性动物乃至人类也都同步跟随着,甚至无机物之夏胀冬缩,万物之可睹者,皆因时序流迁而显密更替。覆载之间,人与万物无不受此天际四时变化的影响:此自然不可违之命,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由此孕育而出的,是古人“天人合一”的养生观。
万物的生长和劳作,都在天际之下
---Victor Gabriel Gilbert《La Moisson》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从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开始谈论人体,思路就是遵循天际四象的循环往复,呼应《周易》“变通配四时”、“变通莫大乎四时”的世界观,将人体能量的流转活动归纳为:肝应春,主萌发;心应夏,主生长;肺应秋,主收敛;肾应冬,主封藏。循环反复,如天际四象,周而复始。
圜道之天,始于天际,纳入人体,最终达到了人体和宇宙的完美和谐。归正旧读西方哲学时,曾在古希腊的Stoicism学派中读到过“自然乃大宇宙,人乃小宇宙”这样的表述。在此一刻,令人赞叹的共鸣!
二、覆盖之天
阳光下,万事万物的活动都在进行着,湖泽的水荡漾着泛起涟漪,植物通过叶片排出水气,动物通过皮肤排出汗液… 这一切水分,终究要化成水气,朝天升腾归集,到了一定的境界,又凝结成水珠,化为雨水甘露,润泽大地。这让水气重新化为液体的天,就像是一层弧形的薄膜,笼盖于大地万事万物之上,此为覆盖之天。
---Frederic Edwin Church《哈德逊河谷上的日落》
我们的先哲遵从“天人合一”的思路,也将覆盖之天纳入了人体。《灵枢》有云:“五脏之应天者肺也,肺者,五脏六府之盖也”。
从人体解剖学上来看,肺位于五脏六腑之巅,有如华盖,挡住了人体从肝到胃、再从胃到心的升腾宣发之气,这些被挡住了的升腾之气,要么化为滋养肉体的玉液琼浆,要么变作排出人体的痰饮糟粕,一切,都取决于这覆盖之天的甄选。云腾终化雨,肃肃出乎天在此证见。
此谓覆盖之天,列上下之位,相对于地之天,虽也见上下循环,毕竟有异于穹顶苍茫圜道之天。
三、行健之天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究其所云,大致意思是:你看那日月星辰周而复始,亘古不变,君子也应如此,谨守天真,方能达到最完美的生命状态。因此,这行健之天,虽尚有“天”之名,实际上需要很高的思维境界,才能着实地将“天”联系到人体。
何谓天真?天真天真,天命之真也!应有两重境界:
第一重:《大学》有云“所受之谓命”,天地所赋予生命个体的本质,即是天命之真。朝菌生而难见天日,一朝终其一生,此朝菌天命之真;燕雀出卵,一月比于父母而能飞,此燕雀天命之真;人十月怀胎成形,二七二八比于父母,七七八八终归尘土(这里不是说女的到了四十九岁或者男的到了六十四岁就活不成了,而是说生殖功能的基本丧失),此人天命之真。因此,古人谈人命生理者,常说女七七男八八,这是人的天命大数,凡夫俗子终难免。
心无旁骛,不受任何外力的影响,是寻回天真的第一要务
---Simone Martini《Meditation》
第二重:恬淡虚无之天真。即不掺杂任何人心妄念,使虚明清健的生命能量在肉体率行无碍,这样不但可以颐养天年,更有可能让生命达到更高的形态和境界。说到这里,已经触及人体奥妙的禁区了,各类宗教,教义各异,最终都交集于此。顺便一讲,《黄帝内经》的开篇《上古天真论》,有超过一半的道家内容,讲的都是恬淡虚无之天真。此乃医家最上乘,归正修习未达,不敢不讲,不敢乱讲。
行健之天,此无色无住之天,不关日月四时也。
四、结语
写到这里,似乎早已忘了动笔的目的,毕竟这苍穹所包容的太多,最终都化成了一片恬淡的苍苍虚无。然而,归正还是想给个总结:
穿越满天星辰,最终尽数纳入人体,这就是古人眼中的天。
本篇文章始于庄周《南华经-逍遥游》,且让我们止于康德的名句: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做实在学问,写良心文章
敬请继续关注“归正先生”---Fu_Academy
[请关注中医归正(中医修正)先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