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知

知行诺一

日月随想

日月

阳,阝日,山南水北为阳,因日而名。
阴,阝月,水北山南为阴,因月而名。

阝在左边时即为传统字书的“阜”(fù)部,“阜”字本义为土山,故从阜部的字本义多与山地、地形相关,如“陡”“陆”;在右边时相似的写法即为传统字书的“邑”(yì)部,“邑”字与城市有关,故从邑部的字本义多与城镇、地名相关,如“郊”“邦”。(即左阜右邑)

《易》曰:『大明终始,六位时成。』
明,日月合明,月继日明。乾健于终始,行乎坤内,天包地外而入地中。
阳恒动易亢,阴常静易迷。
阳戒其亢,所以得居而存,义和,秋实;阴克其迷,所以去朋而吉,善长,春华。
动乎静内,润物无声,流水不腐;静乎动中,云行雨施,海纳百川。

作而不息,昼而无夜,饮食不节,《易》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悟”分类下的文章用来记录个人偶思偶得的碎想。请独立思考,切勿轻信。 如若这些小言琐语能引发您的遐想、感悟,不亦乐乎!

新陈代谢随想

水火

《周易·系辞》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放在阴阳之中亦然。乾健不息,健而又健则亢,所以有『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坤顺受物,类聚无主则迷,所谓『东北丧朋,安贞吉』,『履霜坚冰至』。

阴与生俱来有惰性,因积聚一起,越来越多则易沉迷,造成停滞阻塞,谓之”陈“,顺阳动而随之而出,谓之”谢“。阳为活性易向外发散,且以无形驻于有形之躯,受有形之滞阻,需不断补充,谓之”新“,以无形驱动钳制有形使之更替,谓之”代“。

”新陈代谢“的持续运转,有赖阳的健动,达到阴阳的相对平衡。新陈代谢正常,则身体比较健康。反之,身体会反馈并呈现各样的问题。

野外自然条件下的动物,除了老幼和较少的病弱,基本都是体态匀称健壮,而反观动物园人工饲养的动物,反应迟缓的比较多见。

体态比较胖,应是一种阳不能制阴,运化失衡的状态。除了运动较少之外,不能有效节制食欲也应是主要原因,导致消化重负,造成身体失衡。

!!!“悟”分类下的文章用来记录个人偶思偶得的碎想。请独立思考,切勿轻信。 如若这些小言琐语能引发您的遐想、感悟,不亦乐乎!

节气随想

立秋

阳健而不息,阴顺而厚载,然阳有时而隐,阴有时而显,非失其性,应时位之变化而已。
“日月不亏明,金不失其重。”
日乾乾独照,月继日而明。金不浮于水,其象沉而下。
日月各合其宜,无过和不及,则宣发通彻,时过位迁则止,知终终之,和义利物,不伤物、不伤于物,各尽其性,丽(离)所以利矣。

寒暑轮换,有生有死;昼夜交替,有作有息,一因其时位。
夏之丽然后有秋之实,夜之幽乃彰昼之明。有些人置身四时、昼夜之中,夏汗不彻,冬寒不避,昼劳而夜亦不休,精气不能得到补充反而被“蚕食”消耗,身体必然会不畅而致病。

!!!“悟”分类下的文章用来记录个人偶思偶得的碎想。请独立思考,切勿轻信。
如若这些小言琐语能引发您的遐想、感悟,不亦乐乎!

节气随想

夏至

《周易》以时位释卦。时位者,时序(时乘六龙)和德位(德不配位)。
时序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之先后显象;德位指,春,夏,秋,冬,分配乾之四德元,亨,利,贞。

夏季万物蕃盛,天地气交频繁,迅雷疾雨,生长快速,是滋长之时。夏之德亨,含畅而无阻,透彻之意。

《黄帝内经 素问 》曰: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无厌,无怒,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都是让心情亨畅的做法。
夏气繁盛,物产丰富,适宜生长,人体此时由内而外宣发阳能,新陈代谢也相应频繁。正常情况下,人体夏天出汗较其他季节多,既是适应季节的需要,也是“使气得泄”的一种途径。(人与天地气交的)汗道通畅,既可以排出废物、寒邪,又滋养人体毛皮四肢末梢,加强阳气的御外护卫。时(夏)位(亨)相合之下,实现人体的“德施普”。时位不配,则“德施普”或不能实现。

夏至,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夏至时,阳气盛布华夏之地,白昼时间也最长。

!!!“悟”分类下的文章用来记录个人偶思偶得的碎想。请独立思考,切勿轻信。如若这些小言琐语能引发您的遐想、感悟,不亦乐乎!

  时光飞逝,安宝三岁了,想宝也快一岁了。你们出生时的啼哭和模样,似乎还声声在耳、历历在目。但你们早已不是口不能言、目不能视,手脚柔弱的婴儿了,你们已成长为叽叽喳喳,蹦蹦跳跳,活波可爱,精力旺盛,有初步自我意识的幼儿了。

  你们极富感染,一动一静,牵引着家人的心。
  你们生机盎然,哭笑吵闹,让家里欢声洋溢。
  你们时而精灵搞怪,时而礼貌懂事,性情初略成型。
  你们初尝人间疾苦,痛苦溢于表却不知表达,让家人揪心不已。……

  儿女,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也在一定程度上是父母的复刻。终其一生,父母能够给与儿女最好的财富,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此处省略一万字……

  而爸爸妈妈今天赠给你们的礼物是一个字:蒙。

  蒙学,源自《周易蒙卦》,『蒙以养正,圣功也。』

  蒙,有覆盖、遮蔽之意,以之为卦名,大概因象而取意。从上下卦来看,二、五爻以阳居阴位、阴居阳位,皆失其位,阳杂阴中而无纪,五爻以柔下比于二阴。从大象来看,艮上坎下,山水之间,草木丛生,遮蔽路途,险阻隐匿其中。
  然而,九二刚而得中,亦得六五之应。上九比于九二,一阳覆二阴之上,止其得朋而迷。因而亨,利贞。
  幼童,生长蓬勃,好奇心重,幼而无知,浸染模仿而不知择,所以谓之童蒙。

  《周易蒙卦》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周公的彖辞多从大象的角度解释卦辞。高山仰止,坎险在下,知难而止,不蹈其险。于孩童有所择时,告其善,正其不善,以使知行止之有时,知行止之可宜,知行止之所必。

  《周易蒙卦》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孔子的象辞多从人事解释卦辞,所取角度或异于大象。江河海洋,始于涓涓细流,曲折萦回,孜孜不倦,聚溪泉而江河,汇江河成海洋,其势由弱而强,其数则合百而一。志识之士,当以此鞭策激励。

  宝贝们,祝你们儿童节快乐!愿你们健康平安快乐!

  想宝的一些第一次:
  2018年6月16日(戊戌狗年五月初三日)
  前一节气 (6月6 四月二十三)芒种
  后一节气 (6月21 五月初八)夏至
  20180616 九点左右 洗澡
    13:00 左右 胎便
    20:30 左右 鼻塞呼吸不畅
  20180715 满月
  20180923 百日
  20181120 支气管肺炎 住院四天
  20190131 学步车较多
  八个月 踢被子
  八个半月 下门牙
  九个月 手指物
  201903 闹口奶奶妈妈爸爸爷爷
  20190402 洗澡双手打水
  201905 学会摇手拜拜
  201905月底 开始玩汤勺
  201905月底 不做学步车 慢慢学爬 扶站
  20190605 阴历一岁
  20190607 第一次扶着站起来尝试抬脚爬沙发
  20190608 可以松手站立两三秒
  20190609 晚上开始断奶 吵闹两三次 头一次一点多醒来两点半才睡
  20190616 上午玩耍时从客房床上掉下 屁股先落地 幸而无事
  20190619 晚上独自爬上沙发
  ……

阅读全文 »

节气随想

立夏

立夏,夏三月之始。立者建、成。夏含壮、大之意。夏配亨,亨者,气彻而通,物达而彰其性。

夏时,人体阳能蒸腾,彻身而外散,随之引发显著的新陈代谢—充肤熏身,温润毛细末梢,又通过毛孔、汗液等方式排出废泄、病邪。
这些都离不开阳能的循环和消耗补充。

现在大行其道的“清凉”、“泻火”,实则是人为压抑人体的阳能。阳能不壮大,如何德施普?阳能的循环不能均衡、持续,身体的给养、代谢也会随之问题连连。

伤于寒,常常会有发热、发烧的症状。发热、发烧是人体的一种应对系统。百度百科说:“发烧时体温升高,有些病源微生物活性和繁殖就会变得不那么活跃。而人体的免疫系统反应性则显著增强,包括白细胞计数增加,吞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的杀菌活性增强等。所以发烧是人体进化获得的一种对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入侵的有益的保护性机制。”

甫一发烧便使用物理、西药降温等人为干预,便是一种妨碍人体自身保护性机制的行为。人体本能以“增兵”来御敌、驱敌。而人为干预则是内耗式的“撤兵”甚至“不战而降”,如何御敌、驱敌?时间一久,有生防御力量消耗殆尽,病邪在由表而里、由外而内的入侵之途,将遭遇很小的人体本能“预警”甚至“零抵御”,结果如何?敌人可以随意长驱直入,我们的身体也将变换“大王”旗了。

!!!“悟”分类下的文章用来记录个人偶思偶得的碎想。请独立思考,切勿轻信。 如若这些小言琐语能引发您的遐想、感悟,不亦乐乎!

什么是排病反应?和误治的区别在哪里?

按照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把人体的生理病理区块分了六大区块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这六个区块在生理上和病理上的传变都有一定的规律

从伤寒论的生理病理上看 人最早得病的最轻的是在太阳病

也就是人体的最浅层 主要以发烧感冒的症状 表现出来

当病情逐渐往里层传 就会传到其他区块 最深层就是厥阴层

排病反应是什么?

中医治病过程中

有时候病人吃药后

感觉病情加剧了

比如哮喘的孩子

吃了中药咳嗽反而更加

厉害了

或者出现了异常的反应

比如小便变成了黄褐色

或者突然拉肚子

等等等等

有的时候

这种异常反应之后

病情快速转好

于是坊间就把吃中药后的异常反应

都统统说成了排病反应

其实

有部分异常是排病反应

有一些异常是误治

今天

我们就详细说说什么

是排病反应?

和误治的区别在哪里?

按照医圣张仲景的

《伤寒杂病论》

把人体的生理病理区块分了

六大区块

太阳、阳明、少阳、

太阴、少阴、厥阴

这六个区块

在生理上和病理上的传变

都有一定的规律

从伤寒论的生理病理上看

人最早得病的最轻的是在

太阳病

也就是人体的最浅层

主要以发烧感冒的症状

表现出来

当病情逐渐往里层传

就会传到其他区块

最深层就是厥阴层

所以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

一个重病或者慢性病

在治愈的过程中

也许就会从深层逐渐向

表层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

就会出现很多新的疾病

这种是疾病的一种转变形式

是逐步好转的象征

这种排病反应

和误治的副作用

患者是很难区分

那么误治和排病反应的区别

在哪里呢?

排病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

七个方面

一、特别想睡觉

这是身体气机通畅之后的

一个表现

修复身体以往的损伤

将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

就是在深度睡眠的情况下身体自动完成的

二、放屁多

突然变得放屁特别多

并且气味难闻

中医最讲究的是身体的

气的层面上治疗疾病

当身体调理的气机畅通

原来体内瘀滞的气得到了释放

多余的,不畅的淤堵

都会通过肠道排解出去

就表现出放屁。

三、皮肤上突然生出了

各种疹子,斑点

体内的一切热毒

通过微细皮肤毛孔

代谢出来

所以皮肤上的一切东西

都是内脏上的表现

当把身体调节通畅时

皮肤上一切的斑点都可以

神奇的消失

这也是为什么有人在

吃中药的过程中

突然发现皮肤变好了

整个人也变美了

这就是中医的美容作用

四、小便异常颜色

有些病邪

是通过小便排出的

比如黄疸病服用茵阵蒿汤后

尿如皂汁状

五、突然腹泻

或者大便异常

有些病邪是通过大便

排出来的

处方里没有用泻肚子的药

可病人的大便次数突然

特别多

就说明体内瘀滞病邪从

大便排出了

或者大便的颜色异常

或者拉出异常油浊之物等等

六、发烧

在治疗的过程中

疾病好转的表现也可能是

通过发烧来表现的

当病邪从里面推到最外面的

太阳区块的时候

往往表现为发烧

所以在服用中药的过程中

不管是因为不慎受凉引起的发烧

还是因为疾病的转化引起的发烧

都不要擅自作处理

不要用自己用药或用退烧药来处理

而是要及时的联系医生

进行复诊

根据变化情况给予

正确的处方

七,咳嗽增加

肺部的疾病

特别是小朋友的哮喘

在服药过程中

有时候会阵发性加重的咳嗽

同时带来呕吐

呕吐物为粘液或食物

但过后咳嗽会明显減轻

而不是持续加重

这也是一种排病的反应

八、瞑眩反应

有些药物有瞑眩反应

小柴胡的瞑眩反应就是

突然昏厥

但是这个时间很短

大概也就是一二分钟

那么在服药过程中

到底是排病反应还是误治引起的异常呢?

其实也比较容易识别

首先不要紧张

仔细观察异常后的身体感受

如果是排病反应

通常身体的感受是精神会

变好

身体感觉会变得有劲

虚弱的身体会有充实感

而误治则会让病人变得更加

无力和虚弱

其次呢

也可以根据上面写得

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病情在异常反应时身体的

感受

比如皮肤病

在排病反应过程中

皮肤变痒

甚至有些皮肤病会渗液增强

但是病人的身体感受会变得轻松

这就是正常的反应。

当然

我们也必须注意忌口

忌口不等于吃素

一些素食也会会让病情恶化

比如道家讲的五辛

(葱酸韭菜洋葱荞头

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还有芋头

也是会增加湿浊导致

影响疗效

还有豆浆难以消化影响疗效

那么通常吃什么呀?

大米粥和青菜是最稳妥的

其他平时不常吃的东西就

不要吃

我肚子饿怎么办?

那就吃馒头吧!


为什么不能吃小米粥?

五谷是稻(俗称水稻、大米)、黍(shǔ,俗称黄米)、稷(jì,又称粟,俗称小米)、麦(俗称小麦,制作面粉用)、菽(俗称大豆)。

稷是一种禾本科植物

味甘,性寒,无毒,有治益气,补不足,治疗热毒、解苦瓠毒,安中利胃益脾,凉血解暑的功效。

性寒

所以生病不喝小米粥。


·END·
 

药香小屋

 探寻经典中医本源

 追求健康人生品质



阅读全文 »

聊聊因果 (2019-04-22 08:00:58)

凡事皆有因果,这个结论应该站得住脚,现今科学昌明,大凡受过系统性教育的都应该清楚,科学实际上就是在阐明或者显现因果关系,比如数学中那些优美的公式,就是一个个直观的因果,有句话流传甚广,科学的尽头是神学,个人认为这句话是错的,科学是清晰的因果,神学是混沌的因果,二者的叠加就是天道,呵呵;

其实我的看法是:神学是明天的科学,科学是昨天的神学,科学应该是没有尽头的,比如天体物理学:宇宙大爆炸的那个奇点,是谁放在哪里的?好像这个问题只能归结为神,但实际上它为科学提供了线索,指引着方向,沿着这个思路继续清晰化因果,走入无尽的未来。

这些天围绕黑洞产生了诸多的讨论,当然,也出现极为不和谐的视觉中国这样令人生厌的东西,通过对黑洞的探索,我们可以明了很多问题,假想,幻想,猜想甚至玄想,冥想,无须来龙去脉,无须因缘一线牵,它是混沌的,科学就是把这些混沌的东西清晰化因果的过程,这次看来爱因斯坦又胜利了,对于这个穿越客,我是无比佩服的,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似乎爱同学的声望在逐渐下降,我的看法是很多东西过快的下结论都是有问题的。

比如我,年少时崇拜父亲到五体投地,长大后却百般嫌弃,年纪再大些却又觉得他很多东西是对的,这样不断变化的认知,是随着个人成长不断变化的,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无疑也必是随着成长经历类似的阶段,当下过于跪舔量子力学,归根结底可能也是成长的烦恼;

爱因斯坦与波尔最经典的争论:“上帝掷骰子吗”,随着探索的不断深入,出现波粒二象性,出现薛定谔既生又死的猫,这举凡种种,都似乎在证明爱兄错了,但仔细思考,我以为可能是人类的认知障,是宏观到微观,三维到更高维度可能出现时思维受限所致,举个简单例子,人活60岁,感觉一生比较漫长了,可是若放在地球年龄,宇宙年龄里考量,显而易见一出生就死了,哈哈;

既生又死, 或许是参照系不同的结果,时间,维度感受不同,结论也完全不一样,量子力学目前的阶段,是人类首次进入微观世界但思维始终受限于宏观的必然,后面还有非常多的可能性,以目前的理论完全否定爱兄,最终可能跟我在年轻时盲目否定我父亲的结果一样,呵呵。

我倾向于爱兄的结论,上帝不掷骰子,掷骰子的都不是上帝,是“天子”,人设的上帝,哈哈,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逻辑:自以为上帝会如我们般思考的,通常都是把自己当成上帝了,掷骰子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因果的不确定性,随机性,那么就会出现一个很尖锐的问题:难道上帝只会在波粒二象性中出现掷骰子吗?

既然是掷骰子,必定意味着一切的随机性,任何事物都没有因果必然,这些随机,那些因果,这是人类的思维,是屁股决定脑袋的思维,上帝掷骰子,意味着一切必然的随机,无序化,而更有意思的是,假如上帝掷骰子,则意味着有情,意味着上帝也可以作弊,同时也是可以死亡的,当然,这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给财神爷烧点高香,无论做什么坏事情,依然可以升官发财,定下规则-无情的执行,这是天道,定下规则-可以改变,可以选择,这是不折不扣人类的思维。

天道必然因果,是掌握一切变化后的必然,若可以随机,可以改变,那么最终自然只有一个指向,混乱乃至死亡,当然,也有这种可能性,人类的出现本来就是偶然的,毫无意义的的,根本没有天道,上帝一说,这些都是人自己想象折腾出来的东西,本身就是一个随机环境中的随机事件而已,如此则所有的东西其实都没有探索的价值;

阅读全文 »

知诺浮想: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塗,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
又曰:“百姓日用而不知。”
“节”、“礼”,文饰,先贤以之教化育民、移风易俗。司马迁曰:“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象百而道一,由其文而窥其质。

归正先生微信公众号原文如下:


归正先生 / 关于复活节的一些思考

引言今日文章,讲的是基督教的一个传统节日---复活节。然而,这里不谈宗教信仰,只谈信仰背后更接近真理的道理。归正认为,人类的信仰可以有千千万万,可让人类世代繁衍生息的天地却只有一个。这个天地,是造物主向世人展现真理的天地,若能参透天地,距离真理也就近了。复活节,在真心向神的人眼中,不过是一个美丽的隐喻罢了。

常理,只有在认识中才能相信

真理,只有在相信中才能领悟

---Paolo Uccello《The Resurrection of Jesus


今日是复活节。所谓复活节,是广义基督教的一个重要节日,在每年春分月圆之后第一个星期日,用以纪念救世主耶稣基督死后复活,完成对世人原罪的救赎。

耶稣基督何日钉死于十字架?又何日从死人中复活?

对于这些问题,历史上不乏有信仰坚定的护教士拿出言之凿凿的证据。归正着实钦佩他们的虔诚,也真心认为活在纯粹信仰中的人最幸福然,对于复活节,归正有着自己坚定不移的解读:

纵观整本《圣经》,归正很看重《约翰福音》十四章第六节的一句话:

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归正旧时求学于高山之上,曾苦心钻研基督教历史。其间,得知《约翰福音》在基督教历史上有着较大争议。在中世纪之前的数次教义争论中,多次险被删除,最后,凭着现今已无从考证的几位英雄们的坚持,《约翰福音》才得以保存在今日通行的《圣经》之中。也正是由于《约翰福音》仍在,基督教教义才得以残留一二。

在《约翰福音》中,当然也记载了耶稣基督生平事迹,但篇幅明显变少,而独异于另外三大福音书(《马可福音》、《马太福音》、《路加福音》)的,是耶稣基督被抽象化为“道路”“真理”“生命”。这是在提醒着我们,在景仰作为“人”的耶稣基督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注意到“人”以外的耶稣基督。

就拿复活节来说,何必苦心追问耶稣基督究竟在何日复活呢?何必执着于耶稣基督究竟是否在复活节复活呢?

我们更应该着眼于这个美丽的季节:东仪雷震,万物复苏,谁也无法无视造物主的大能,最终拜倒,真心赞美!不是说耶稣基督是道路、真理、生命吗?让我们在世间万物中去找寻造物主的足迹,让我们在神圣的人体中去找寻通往真理的道路吧!

文章至此,归正想到了《论语》中的一段经典对话:

子曰:“予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真理,籍着语言说出来,就偏离真理了... 孔子终其一生,孜孜汲汲追求真理,可最终却将一切归于苍茫天地,读懂了天地,则近于道矣!这个道理,无论是放在复活节上,还是放在正统中医上,都是合适的。

最后,归正真实地说出心里话:复活的耶稣,在真心向神的人心中,祂早已幻化成为一个会心一笑的隐喻。


推荐阅读:

我的外公(归正一生的楷模)

请慎用你的精神力

你所知道的中医都错了

归正先生---如果让我再学一次中医

归正先生---我们凭什么得以永生

归正先生---我所知道的“修炼”

有病方为贵:告诉你身体小毛病背后的故事

须弥山

仰望苍穹:向你还原古人眼中的天

鬲肓之上:人体最重要的器官是什么?

上古天真:也谈阴阳学说下的人体潜力

自古神水出高原:寻找人体能量的源头

也说癌症 / 归正先生

归正先生 / 寻回中医的原貌

做实在学问,写良心文章

敬请继续关注“归正先生”---Fu_Academy


[请关注中医归正(中医修正)先生公众号]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7KASfJQtJQfps6qgtdIc-Q

知诺浮想:

古人非常注重“气”,现在很多的词语都带着它,如“一团和气、秋高气爽、气急败坏、理直气壮、气象万千、心浮气躁、一鼓作气、意气风发、朝气蓬勃”,然而现代人仿佛迷于“唯物”,越来越忽视了它。

《孟子》曰:『夫志,气之帅也。』可以说,人的“志”是“气”的一种。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第二》也有很多“志”、“气”的描述:
春三月,言“志”『…以使志生』
夏三月,言“志”『…使志无怒』,言“气”『…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
秋三月,言“志”『…使志安宁…使秋气平,无外其志』,言“气”『…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冬三月,言“志”『…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言“气”『…无泄皮肤,使气亟夺』
这些似乎是从精神层面对人体作简单的导引。

而五禽戏、八段锦侧重从动作方面对人体作导引。
两者有类似的功效,让气舒畅。

归正先生微信公众号原文如下:


归正先生 / 与你的脏腑对话

谈天说地,尽纳人体

---Daniel Knight《Stopping For Conversation


归正尝闻:“脏腑而能语,医师色如土”

道行深的中医能听到或感受到脏腑之语吗? 翻开中医史,医圣张仲景没这么说过,神医华佗也不敢这么说,但神医扁鹊可能就有这般能力,《史记》记载扁鹊能“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然而,这句话并非扁鹊自己说的,而是司马迁把道听途说的写下来罢了...

人体脏腑活动是可见、可感知的吗?从中医现存的经典《黄帝内经》和《伤寒论》来看,归正认为今天所谓的神医们都在骗人,且无一例外。

如果中医无法做到,那么,同样对人体进行研究的道家丹士可能修成这般能力吗?说不准,归正认为道行深时有可能触及,但丹书却也把在修行过程中所见得的“体内异象”描述成“外见”,尽量避免把这些与所谓的特异功能混为一谈。此外,从道成脱胎后把血肉之躯视作臭皮囊的道家思维来看,道家丹士似乎并不在意脏腑活动的景观和感知。

好了,接下来是今天谈论的重点。

以人体为唯一研究对象,介于医学和丹学之间,另有一门失传的学问---导引吐纳。归正认为,这曾经是上古士人们进行保健养生真学。随着士人阶层在春秋战国之后的瓦解,这门真学很遗憾地失传了。导引吐纳之学,最后一次显现在历史的长河中,是在东汉末年的元华吴普师徒。在此之后,未闻明传,让人拍案叹息。这导引吐纳,本是医学养生伸向丹学的重要分支,在当今中医和道家皆还幸存的情况下,却失传了将近1800年,岂不怪哉?究其为学,本不离医,妙不及丹,两头钳皆在,君遁何方?

煌煌天地,必定也必须有真理的支撑。然而,这真理绝非凡心可以触及。所谓“守御密固,阏绝”,又谓“于无住处而生其心”;还谓“于是把他赶出去了。又在伊甸园的东边安设基路伯,和四面转动发火焰的剑,要把守生命树的道路”。真理的大门,向一切生命敞开,不过不许夹带邪念而来。有苛严的宗教,甚至否定了世人触碰真理的可能性,比如我们今天看到的阉割版基督教

归正认为,唯有导引吐纳一门,能短暂地躲开真理对凡心的厌恶,给予世人短暂且有条件的拯救。医圣“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神医“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并教导弟子“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可惜,吴普后,未闻也。

实际上,与医理丹道相比,导引吐纳并非困难之举。被失传1800年,归正相信有其必然的道理。人性在这二千多年来的堕落,堪称古来未有之浩劫,堕落的人性已经无法与高阶的法门匹配。同时,归正也相信导引吐纳并未失传,这世界上至今仍有极少数人知而行之,归正算是此种一人吗?归正无从得知。

文末圈重点,也回到文章的最初话题“与脏腑对话”:有所导有所引的过程中,在吐与纳伴随的宫商角徵羽中,习练者已经同脏腑进行着初级的对话。不过,请大家别尝试着跟脏腑对话,无论从医学丹学论,那都不是正道。归正希望大家懂得与仲景对话,至少能直接听祂讲话。

莫名山下还珠洞,石室久等叩门声。


推荐阅读:

我的外公(归正一生的楷模)

请慎用你的精神力

你所知道的中医都错了

归正先生---如果让我再学一次中医

归正先生---我们凭什么得以永生

归正先生---我所知道的“修炼”

有病方为贵:告诉你身体小毛病背后的故事

须弥山

仰望苍穹:向你还原古人眼中的天

鬲肓之上:人体最重要的器官是什么?

上古天真:也谈阴阳学说下的人体潜力

自古神水出高原:寻找人体能量的源头

也说癌症 / 归正先生

归正先生 / 寻回中医的原貌


———— THE END ————


做实在学问,写良心文章

敬请继续关注“归正先生”---Fu_Academy


[请关注中医归正(中医修正)先生公众号]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jIecN89_x47ESZkxZa5e2Q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