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因果 (2019-04-22 08:00:58)
凡事皆有因果,这个结论应该站得住脚,现今科学昌明,大凡受过系统性教育的都应该清楚,科学实际上就是在阐明或者显现因果关系,比如数学中那些优美的公式,就是一个个直观的因果,有句话流传甚广,科学的尽头是神学,个人认为这句话是错的,科学是清晰的因果,神学是混沌的因果,二者的叠加就是天道,呵呵;
其实我的看法是:神学是明天的科学,科学是昨天的神学,科学应该是没有尽头的,比如天体物理学:宇宙大爆炸的那个奇点,是谁放在哪里的?好像这个问题只能归结为神,但实际上它为科学提供了线索,指引着方向,沿着这个思路继续清晰化因果,走入无尽的未来。
这些天围绕黑洞产生了诸多的讨论,当然,也出现极为不和谐的视觉中国这样令人生厌的东西,通过对黑洞的探索,我们可以明了很多问题,假想,幻想,猜想甚至玄想,冥想,无须来龙去脉,无须因缘一线牵,它是混沌的,科学就是把这些混沌的东西清晰化因果的过程,这次看来爱因斯坦又胜利了,对于这个穿越客,我是无比佩服的,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似乎爱同学的声望在逐渐下降,我的看法是很多东西过快的下结论都是有问题的。
比如我,年少时崇拜父亲到五体投地,长大后却百般嫌弃,年纪再大些却又觉得他很多东西是对的,这样不断变化的认知,是随着个人成长不断变化的,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无疑也必是随着成长经历类似的阶段,当下过于跪舔量子力学,归根结底可能也是成长的烦恼;
爱因斯坦与波尔最经典的争论:“上帝掷骰子吗”,随着探索的不断深入,出现波粒二象性,出现薛定谔既生又死的猫,这举凡种种,都似乎在证明爱兄错了,但仔细思考,我以为可能是人类的认知障,是宏观到微观,三维到更高维度可能出现时思维受限所致,举个简单例子,人活60岁,感觉一生比较漫长了,可是若放在地球年龄,宇宙年龄里考量,显而易见一出生就死了,哈哈;
既生又死, 或许是参照系不同的结果,时间,维度感受不同,结论也完全不一样,量子力学目前的阶段,是人类首次进入微观世界但思维始终受限于宏观的必然,后面还有非常多的可能性,以目前的理论完全否定爱兄,最终可能跟我在年轻时盲目否定我父亲的结果一样,呵呵。
我倾向于爱兄的结论,上帝不掷骰子,掷骰子的都不是上帝,是“天子”,人设的上帝,哈哈,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逻辑:自以为上帝会如我们般思考的,通常都是把自己当成上帝了,掷骰子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因果的不确定性,随机性,那么就会出现一个很尖锐的问题:难道上帝只会在波粒二象性中出现掷骰子吗?
既然是掷骰子,必定意味着一切的随机性,任何事物都没有因果必然,这些随机,那些因果,这是人类的思维,是屁股决定脑袋的思维,上帝掷骰子,意味着一切必然的随机,无序化,而更有意思的是,假如上帝掷骰子,则意味着有情,意味着上帝也可以作弊,同时也是可以死亡的,当然,这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给财神爷烧点高香,无论做什么坏事情,依然可以升官发财,定下规则-无情的执行,这是天道,定下规则-可以改变,可以选择,这是不折不扣人类的思维。
天道必然因果,是掌握一切变化后的必然,若可以随机,可以改变,那么最终自然只有一个指向,混乱乃至死亡,当然,也有这种可能性,人类的出现本来就是偶然的,毫无意义的的,根本没有天道,上帝一说,这些都是人自己想象折腾出来的东西,本身就是一个随机环境中的随机事件而已,如此则所有的东西其实都没有探索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