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中医归正 --- 让中医回归经典
归正先生微信公众号原文:
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顿于风烟
归正先生 / 让中医回归经典
久未谈医理。此篇不讨喜,不易读,心性浮躁,功利心强的朋友,不是此篇的目标读者。
中医的核心理论,绝非时下流行的“五行脏象论”。至少说,五行生克只是中低端的中医理论。
“脏象”,在《黄帝内经》中原文是“藏象”。
何谓“藏象”?藏,深藏于内之义,脏是臓的简体字,而臓的原字是藏。象,是脏腑功能的具体表述。
在中医最高经典《伤寒论》中,作为提纲的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黄帝内经》称之为六节藏象。《黄帝内经》第九篇有《六节藏象论》,这是中医经典中唯一一篇以藏象论命名的篇章,却从未见与之齐名的“五行藏象论”。足见,六节藏象才是中医的真正核心。
本篇谈六节之太阴。
从后世所熟知的足太阴脾、手太阴肺看,这脾肺两脏似乎皆属太阴。
脾在腹中,主水谷运化;肺在胸中,主气司呼吸。
从两脏所处的位置和主持的职能看,似乎脾比肺更太阴。相信时下所有中医人都深以为然。
然而很遗憾,脾太阴的观点完全错了,肺才是太阴。脾只是阳明的扈从。这就是为什么《阴阳离合论》三阴两提,一正一从,前面的太阴只是陪衬阳明而已,后面的太阴才是太阴本尊。
脾运化水谷的核心,是产生了阳明水谷之气。坦诚而言,脾、胃、大小肠,都是为二阳之气阳明铺鞍置镫的一群奴才。脾胃乃阳明之奴,我早就在不同场合不同文章中说烦了,奈何当下中医人的档次和段位实在低,至今明者寥寥,一坨烂泥。
太阴称三阴,这是相较于厥阴一阴、少阴二阴而言。三阴,三指的是阴化功能达到最盛。由于“气有多少、异用也”,太阴少阴厥阴存在气与用的分离,这与少阳阳明太阳气用一致有别。
三阴承接而直折三阳,于是乎化湿,上古丹书谓之“气传母子而液行夫妇”。化湿,使得肺为水之上源。这上源,如果理解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那就枉读经典了。毕竟,经过太阴化湿、治节调理后的上源水,都是纯粹而可以封藏的精华,也是神圣人体能量的的真正源头。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后续将择机推出系列文章——《让中医回归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