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知

知行诺一

《三阴三阳六气标本气化之理》说略 (2017-01-01 08:24)

人身生化是气化的一个过程,三阴三阳六气标本谈的是气化,所以六气为本,三阴三阳是行令之所为标。
首先看少阳相火,这个少阳之火他是相,他是听命而行的,所以不可妄动。而且这个少阳之火不是少阳自身产生的,他不是自主的,他是在阴的基础上产生的,这个阴就是肝,而肝足厥阴经所行,本经之气是属于阴的。然而肝的功能是从阴化阳的,所以称肝为阴中之少阳。少阳火化出之后他是需要去路运行的,这个运行之道就是手足少阳。三阳是管阳用的,少阳也不例外,因为少阳运行的是火,火为阳,标本同气,从本。
那么,这个少阳相火是干什么用的呢?火气生发运行天地。作用有二:一个是作用于天,一个是作用于地。作用于天,天赋生命以动力;作用于地,地气得开发利用。作用于地的相火,他只有在进食后,胃中有水谷,即有了地气,这个相火才释放开始工作,不然就静若处子。而作用于天的相火,则必须在心君行令的状态下工作的,也就是在心太阳宣布水谷精气于全身的状态下工作的。不然,如果断食,水谷之气用尽了,生命的动力也就消息了。所以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从这个层面看生命机制,那么,生命体的整个运作过程无非就是开发利用水谷精气充身生化的一个过程,也就是开发利用胃气的一个过程。所以生命的病理状态无非也就是胃气不化或不运的一个状态。胃气不化责在阳明无火或阳明藏器受伤,阳明无火责在少阳火气不足而藏器受伤责在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或劳倦伤脾。

阳明燥金,这个阳明他是胆少阳火气化胃中水谷之气而出阳明精气,阳明精气由少阳火即日精与脾胃土即水谷之精气即月精化合而来,日月合明,故称阳明。天为阳,地为阴,水谷之精即阴中之阳,具有滋润作用,天气下为雨,而雨出地气,即地气上为云变化而来,所以这个阳明精气还具有降下的作用。滋润即能润燥,降下的功能即金气的功能,所以称阳明燥金。而这个滋润与降下的功能就是太阴肺的功能。所以阳明不从标本而从乎中,而阳明与太阴互为中气,故阳明从乎中即从乎太阴也。

太阳寒水,这个太阳他也不是自主的,也是在阴的基础上产生的,心为阳中之太阳,心手少阴经,心之性属阴而其功用为阳,是宣通敷布阳明精气于全身,供一身新陈代谢的,心主神明,神者,示申也,申即宣之义也,通上彻下,德施周普。所以太阳是宣通供养一身阳气的,太阳宣发敷布的阳明精气与机体的原始动力三焦相火合化而新陈代谢,产生太阳磅礴之气,产生一身的生命活动,一身才得温暖柔和,充满活力。阳明与少阳合化而出磅礴充身之三阳,亦称太阳。太阳是真正赋予一身机体生命活力的,一身之新陈代谢活动是在太阳气交之分进行的。人身有一处阳气不到就化寒,有一处水气不化就停积水饮障碍机体气化运行。人身生命气化活动停止肉身就变成冰冷僵硬,一身之水就称死水不动。所以太阳具有化寒化水功能,故称太阳寒水。寒水为阴,标本异气,故太阳从本从标。

太阴湿土,这个三阴是自主的,太阴是由肺调节的,肺手太阴经,本性为阴,主收降,肃肃出于高原,阴阳转接之所,先有心之彻底宣通而后才有肺之顺利收降,故称肺主宣降。太阳心的宣布是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为气,是气传子母的过程。而太阴肺则是液行夫妇的过程,高处不胜寒,肃肃出于高原,将太阳之气收敛化液而滋润机体。太阴肺能将人身的整个大气收敛住,才不会产生大气向外涣散无度,心肺协和,则气机开合有度。这样形成了云行雨施,天地交感,产生气化循环。太阴肺能将太阳气交新陈代谢各种产物,该升的升,该降的降,该出的出,该入的入,分别作出处理,以行治节。机体整个的生命代谢产物的分清别浊处理,其责在肺。但从藏气流传上讲,主要的功能是将太阳气化合成出的精微物质收归入肾,为人体生化的可持续能源作储蓄补充。机体的滋润,润滑之性来自于太阴之收降,故称太阴湿土。湿土为阴,标本同气,故太阴从本。

少阴君火,少阴也是自主的。先看“君”字,尹者治理也,口代表四方可引申为天下。治理天下者君之德也。火者气化之动力也。少阴肾主封藏,将太阴肺整合收降的精微物质即太阳心君布化产出的成果转化成新能源,新能源交由肝与包络储藏,再通过疏泄而起极化为少阳相火。少阴所藏的是太阳心君布化产出之物,故称少阴君火。而此物又是少阳生发之源,相火生发利用可化出君火,君火布化合成出新物质经收藏而后又可化出相火,。君相两火之间是如此相依为用的。火为阳,标本异气,故称少阴从本从标。

厥阴风木,厥阴也是自主的,厥阴包络为主。包络是人身再造之地,生殖之门户。也是人身起死回生之地,手握绝阴回阳之职。生命之门从此开启,开天辟地由乎此。故称风者六气之长也。无风之动,六气无由生。生殖之门可以再造新生命,但却是一把双刃剑,同时会消耗本身而甚至毁灭本身。生殖之门开启过大,则相火化出必受制约。因为同出一源也。由此得见,生门死户同一处也。风者动气也,厥阴为绝阴化阳,由静化动,从此万物得以生长。故称厥阴风木。风动向阳化为相火而为一身之气化动力,风动是为生相火入少阳,故厥阴不从标本而从乎中,厥阴少阳互为中气,故厥阴从乎少阳。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c78c240102wtdr.html

节气随想

小寒

冬至后是小寒。冬季寒冷,北方太阳直射时间少,阴寒更甚,天地阴气较多, 常年温度不高。或许因此,文王八卦以“坎 ☵”(坎卦上下皆阴)置于北方之位;《黄帝内经》以肾置于北方之位,主人身之水。

寒,阴之属,可聚热,亦可息热。反过来,热,阳之属,可敛寒,亦可止寒。

人之生,阳生阴成,因阳依阴,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以“伤寒”为题的缘由,也许正是从阴寒可息阳热而伤生的角度而作的点睛。

太阳于小寒到达黄经285度。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同样是冷,小寒和小雪有什么区别?小雪之时,阴将盛,地阳将尽未尽;小寒之时,阳将兴,地阳将生方生。

!!!“悟”分类下的文章用来记录个人偶思偶得的碎想。请独立思考,切勿轻信。
如若这些小言琐语能引发您的遐想、感悟,不亦乐乎!

六节藏象(一) (2017-01-01 09:56:39)

修正传真(771)03182919

一阳/少阳,胆三焦———〉二阳/阳明,脾胃———〉三阳/太阳,心———〉三阴/太阴,肺———〉二阴/少阴,肾———〉一阴/厥阴,肝胞络———〉一阳/少阳,这便是六节藏象的框架:将人体藏气流传形成的圜道——天,分成“六节”,彼此传递流行,如环无端。如果把这一框架内容具体化,大致是:饮食入胃,就如坤土厚积导致了一阳萌生,如卦之复,少阳胆汁输于中土而帮助食物消化;中焦蒸腐运化的结果,产生了阳明之气(二阳);浊气归心之后,宣布灌输于四肢百骸、五藏六府、周身各处,德施周普就如太阳普照(三阳);全身各处气化的结果,归朝于肺,经肺的治节审理,判其该升该降该去该藏,此三阴承接三阳,天运到此由气化转入液化,三阴化湿为水之上源;治节审理后,精华部分递交于肾而封藏,少阴为二阴;肾合冬主水依旧,而藏阴精主生殖的功能又大部分转移到胞络与肝,厥阴为一阴。 厥阴精室血海,再将转化少阳而六节圜道肇始于此。

六节藏象见于《素问》第九篇《六节藏象论》,而六节这三阴三阳初见于《素问》第六篇《阴阳离合论》,可惜这两篇经文都被有意地大篇幅删除过,中医史上百家注经者,对此都巧妙地含糊躲避过,这便是六节藏象论失落千年的根结所在

本文是31年前“生气通天谈藏象”的继续,最好参考一下新浪博客“中医修正”于2012-01-30的“藏气流传”。这里还有几个问题需要指出:
  1)浊气归心:《素问》第21篇《经脉别论》还提到“散精于肝”“上输于脾”“经气归于肺”,为何只提到“浊气归心”?是否断章取义?
  2)肺朝百脉,是向肺性归朝,而不是离肺性输布,中西医研究同样的人体,其结果不应该反若冰炭。这不是向西旁靠,而是基于中医经典理论思维,对这一“传统化”的谬误修正。
  3)形藏四者,胆、胃、大肠、小肠,与五神藏合为九野。
  4)中医史上不少“传统理论”,都将面临这一不同思路的审视和质疑。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5ee16d0102xd20.html

新年献疑: 《金匮真言论》真言在哪里? (2013-01-01 11:52:54)

修正传真(771)03182919

这是《黄帝内经素问》第一卷的最后一篇,处于承先启后的位置。作者既然以“真言”名篇,应该有一两句真言吧?医圣张机,看懂了真言,才“撰用《素问》九卷”,将《素问》列为《伤寒杂病论》的第一参考书。不过,从后世中医人一路挣扎下来的泥泞看,从政府大力扶持却依然被吼废除的现实情况看,敝人断定没人看出本篇的真言何在。
敝人真心希望中医人有认真探究的精神,因此一年内不会说出自己的看法,期待有年轻人说出我的心里话。
本博文将在一月内更新数次。

以下是《素问 金匮真言论》原文:

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藏,邪气发病。所谓得四时之胜者,长夏长夏,所谓四时之胜也。
东风生于,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病在心,俞在胸胁;
西风生于,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气者病在头,气者病在藏,气者病在肩背,气者病在四支。
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善病风疟,善病痹厥。
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藏府中阴阳。则藏者为阴,府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府,皆为阳。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病在阴,病在阳,病在阴,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
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俞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帝曰:五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岐伯曰:有。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谿,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藏六府,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5ee16d0102ea2i.html

藏气流传 (2012-01-30 10:10:25)

修正传真(771)03182919

这是一篇写于1986年的中医学术探讨文章,当时笔者出于私心,尽量避免六节藏象内容。今天,既然在网上公告六节次序,当然想让中医学术风气从此有根本改观。所以,尝试在此寻找知音、结识同志,为拯救中医共同努力。今天先把这篇文章扫描上传,再慢慢打字上网以免字迹不清缺点。

26年过去,笔者对六节藏象的理解当然已经不同于当时,再次阅读自己文章后必然需要更新和更正,希望各位看官能持续关注、不吝指点批评。 26年过去,四位高知的回信仍在书房,学术气氛一点都没有好转,中医被废的危机年年加深。不过,笔者相信,还是当年这篇没有引起重视的年轻人文章的写作思路,终将拯救中医的覆亡。

照片上的文字(“二、 夏之蕃秀(9)与心主血脉”后面由阿福代为打字,在此表示谢意。):

医学资料汇编 / 第二期 / 医院学术委员会编 /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 赠阅 请批评 请交换
编者话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中医政策,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步伐,坚持办院方针,突出中医特色,努力搞好中医院业务建设,根据一年来我院开展学术活动所积累的资料加以整理汇编成册。 限于我们的水平,资料比较粗糙,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但本着抛砖引玉,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精神,诚恳欢迎同道给予批评指正。 医院学术委员会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

目录 /生气通天谈脏象(1) /浅谈辩证和辨病相结合中的取向(25) /浅谈《女科要旨》之论治(31) /浅谈傅青主先生的外科学术思想(35) /谈学习瘀血证和活血瘀法的体会(41) /中药复方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187例体会(51) /半夏厚朴汤加味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体会(58) /医案三则(63) /颅脑外伤综合症治验一例(67) 推拿治疗肱骨外上踝炎的体会(69) /肺结核空洞伴咯血一例治验(73) /浅谈七情护理的方法(76) /浅谈糖尿病的饮食疗法(80) /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简易骶管激素封闭疗法(86) /浅谈封闭疗法在骨伤科中的运用(91)

生气通天谈脏象

内容提要

一、笔者沿着《内经》探讨脏象的思路——生气通天观来探讨脏象。
二、文章的中心内容是脏气变通,探讨内脏之气彼此间如何流通变化。
三、脏气变通不同于十二经脉流注(按时逐一循环方式),它指的是人体生命之气总的流通变化规律,它不是循一条经脉逐一进行,也与时间无关,可能在二条以上乃至无数条经(络)脉内同时进行。
四、脏气变通以五脏为中心而不按五脏的五行生克次序进行,它遵循自然界四时之气的生长收藏变通规律。
五、脏气变通的概况是:以肝心肺肾四脏为主序循环流传,依肝生升,心浮散,肺敛降,肾沉藏的方式变化。
六、肝疏泄的对象是肾所藏之精气。肝泄肾之藏后肾之精气化为少阳之气(亦即元气,详后文),自手少阳三焦和足少阳胆而出,从三焦敷布周身,从胆入脾助消化而开发后天资源,化生水谷精气。水谷精气生成之后从脾入肝再入心,经血脉敷布周身,在全身各处以三焦元气为启激力量,以水谷精气为物质基础进行气化活动,全身气化的结果又经血脉归朝于心肺,由肺审理治节,判其该升、该降、该出、该入、该去、该藏,肺气活动的归转是收敛下降,经肺之敛降,精气下藏于肾脏,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所藏之精气便是肝脏疏泄的物质基础。
七、“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是指脏气流通变化而不是指神志活动。“上焦开发”是指心脏功能而不是指肺,不可与肺主宣发,肺行营卫阴阳、肺朝百脉、诸气皆属于肺、十二经流注始于肺这些相提并论。

生气通天,作为中医学的基本理论(1),是指人体生命之气通应与自然界之气并受后者影响,如卫气运行有昼夜变化,生理脉象有四季不同,冬寒多尿、夏热多汗等等。《内经》论医理多从生气通天观出发,《素问》中有大量关于生气通天地论述(2),《素问》开头几篇都是阐述生气通天观,还有直以“生气通天”命名的篇目,并不止一次强调“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3)。纵观《素问》全书结构,正如《素问病能论》所说的“上经者,言气之通天也;下经者,言病之变化也”。先以生气通天观阐明脏象,在此指导下才讨论疾病的变化。因此,《内经》大作者张志聪在《素问集注》序言中总结出《素问》一书“所详者天人一原之旨”。可见,生气通天观在《内经》医理中处于指导地位。

“脏气变通”,虽未见诸经典明文,但《内经》的“五脏相通,移皆有次”(4),《金匮要略》的“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5)等经文,都明确指出了内脏之气处于有秩序的流通传递状态。脏气有流通运动就必然有变化,因为“不生不化,静之期也,静则气立孤危”(6)。因此,我想“脏气变通”的提出应不悖于经旨,还可能是一则被人们长期疏忽而又十分重要的脏象内容,当今教科书对脏气变通这方面理论就十分疏忽,在谈论五脏之间的关系时仅以五行生克关系表示,不能全面甚至曲解了《内经》脏气流传变化的旨义,进而无法解释“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为何义,肝疏泄地对象是什么?以为心火生脾土才能运化水谷等等一系列问题。我认为,弄清脏气流通这一问题,不但使我们能更全面地理解中医基础理论,还将发现当今教科书上一些错误的脏象内容。

内脏之气如何流通变化呢?《素问六节脏象论》中有精辟的论述,该章先论天后论人,从生气通天观探讨脏象,在回答“脏象何如”时,明确指出肝通春气、心通夏气、肺通秋气、肾通冬气。以四脏通应四时之气所指何义呢?王冰(7)认为是四脏旺于四时,马莳认为四脏四时是借五行属性相通的,历代注家对此多有歧见,现今《内经》教科书,对此四脏通应四时之气问题均避而不谈。考四时之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并依次流传连成一气。我认为《素问六节脏象论》以四脏通应四时之气所寓之义,便是借四时之气地生长收藏变化来阐明人体内脏气的流传变化:脏气发生于肝,长盛于心,收敛于肺,封藏于肾,如此循环不已。再重温本篇经文在讨论脏象前为何大谈天地之气地流传变化,即可发人深思,《素问》本是医术,谈天说地岂能离开人体、医理?谈论天气的流传变化,其意就在于人体内脏气的流传变化。我认为,脏气流传变化地概况应是按肝春生、心夏长、肺秋收、肾冬藏这样循环进行,不过从现今通行的五行配五脏观点看,四脏配四时似乎有欠“全面”,经文中明明五脏俱论,也有“长夏”字眼,为何只提四脏应四时呢?春夏秋冬合于木火金水,无长夏岂不缺土?这该如何而论?

首先,《素问》中也有以“五时”配五脏与四时四脏之异,分歧就在于脾土一脏,或以为脾主长夏,或以为脾不主时。但从专论脾胃的《素问太阴阳明论》所载的“脾者……不得独主于时也”看,四脏配四时是正确的,并非有缺漏。何况《素问》中《四气调神大论》、《生气通天论》、《玉机真脏论》、《水热穴论》等篇谈论医理时也都只提四时而不是“五时”,并且还反复强调“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8)。显然,四时具有独特的说理功用,这不是五行生克关系所能取代的,何必一切都拘于五行生克?《素问宝命全形论》明确指出“人以四时之法成”,人体内到底什么东西取法四时而成呢?千古不明,若再将《素问六节脏象论》所述的四脏配四时与四时生长收藏流传变化这一基本规律(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中均有论述)相参合而看,四时配四脏不正是说明脏气的流传变化吗?我想取四取五当与所论不同有关,若论五脏各自的属性、功用,当然要取五,人们不会怀疑脾配五行之土、位中央以养四方(脏)的说法,但若论五脏之气的流通变化,就不一定遵循五行的生克次序进行,而是按四时之气流传变化。

其次,我想藏气流传变化取四而不取五还可能与古天文有关。从《内经》生气通天观论,人体生命之气的运行当与天运相参,人体生命之气的周身流传变化,就如天象天气的周流变化,《灵枢》论营卫之气的运行便是如此(参考《灵枢》中的《五十营》、《营气》、《营卫生会》、《卫气行》诸篇),《素问六节脏象论》既以四步论脏气流传变化,并在此前大谈天运流传变化,那么四步流传变化合于天运的可能性就很大。考古天文,取周天廿八宿以纪度天运,如《尚书尧典》便以昏见之宿推知天运入于何时何节,《吕氏春秋》“十二纪”以日在何宿,昏旦各见何宿而推知天运入于何时何节。古天文书皆以廿八宿经天代表着天运,天运一周则廿八宿亦经天一周。廿八宿在古天文中分为“四象”,即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其中苍龙七宿在东应春,白虎七宿在西应秋,朱雀七宿在南应夏,玄武七宿在北应冬。所以,论天运之简易者,只是四象流迁,苍龙、玄武、白虎、朱雀依次流传变化,如此反复不已,守此四象流迁即可以简御繁,执天之行。也就是说,天运一周以四象流迁变化一周(历春、夏、秋、冬)为纪,上有四象流迁之垂象可望见,下有四时气候变化可感知。《素问六节脏象论》取四脏通应四时,而四时之气生长收藏变化又上应四象之流迁,因而脏气流传之通天,实际上就是古天文之四象流迁。不过,上天之垂象除四象流迁外,亦有五行星之流迁,为何取四而不取五呢?这是因为五行星各自之运行(视运动)多变(迟、速、伏、留)而无常,各自之周天亦快慢不一,彼此间更不按五行生克次序经天,而天运则有常,寒暑相代,四时流传,皆与五行星之运行无关,因而五行星之经天不能代表天运。廿八宿经天则恒常不变,古天文谓之“恒星天”(九重天之一),寒暑相待,四时流传,皆可从观测恒星天诸宿(四象而已)之流迁而纪定。所以四象(廿八宿)可用以代表天运。要之,天运一周以四象流迁一周(历春、夏、秋、冬)为纪,它既不以五行星流迁为纪,也不按五行生克次序进行。我想,这可能便是《素问六节脏象论》取四时论脏气周身变通,而不取五行论的天文缘故。

再论四时与五行的关系,也没有理由用五行来统四时,四时合于四象,《周易》论四时四象是直接从阴阳两仪中派生出来(阴阳太少四则),“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9),从未谈及五行,若以五行统四时而视四时为不全面的五行,显然荒谬。《周易》曾明确指出“变通配四时”,“变通莫大乎四时”(9),论变通者何拘于五行之生克?可见,论流通变化之从四而不从五,上有天文可考,古有《周易》明文,而生气通天,易医相通皆医学之大理,那么《素问六节脏象论》提出四脏应四时之脏气流传变化又和怪之有?若一切都从五行论,讨论脏气流传时也硬将长夏塞入夏秋之间,改四季为“五时”以应五行之数,不仅显得机械,并且在具体讨论脏气流传时也有不尽善之处。如张介宾、徐灵胎等历代不少名家都对五行脏象观的心火生脾土提出了异议(10),所论不无道理,笔者将四时论脏象与五行论脏象对比之后,认为《素问六节脏象论》以四时论脏象比用五行论脏象更本质地反映了脏气的流传变化。

下就从生气通天观出发,以四脏应四时为中心,四时生长收藏循环为序,对五脏功能作一管窥,对于被人们所忽视的脏气变通问题做重点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所涉及的某些基础理论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肝脏疏泄的对象是什么?是教科书上所说的消化、神态、气血吗?“凡十一脏取决于胆”的意义究竟何在?被喻为至阴、死阴的脾脏为何能健运、升清?五脏六腑皆受气于肺?上焦开发是指肺的宣发吗?文中谬误之处谨望同志们指正。

阅读全文 »

节气随想

冬至

太阳于冬至到达黄经270度。这时太阳直射地球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渐长,黑夜渐短。

复卦之象,一阳震动起于五阴之下。《周易》 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至日就是冬至。阴极而阳生,一阳来复,阳气复始于地下。生而复始,生生不息,此谓天地之心。然一阳尚弱,必休息呵护以待其长。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言外之意,冬藏已极,春生将复。

四时周流复始,如圜无端,而人生于天地之后,无法知春夏秋冬四者谁为始,谁为终。喜明恶暗,人之常情,古人观天地,以光明为阳,以黑暗为阴。引申发明之后,渐渐的阳便代表生气、光明、向上、善,等等,阴代表浊气、黑暗、向下、恶,等等。

以春为始,以春节为年初,和以复月(阴历十一月)为十二月之首,古人所设定的一年之始虽或早或迟,但都以阳之生发作为起始,其实也表达了古人对生气、光明的向往和尊崇。

!!!“悟”分类下的文章用来记录个人偶思偶得的碎想。请独立思考,切勿轻信。
如若这些小言琐语能引发您的遐想、感悟,不亦乐乎!

再谈心学 (2016-01-01 16:13:49)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826c890102xkml.html

前两天写了篇王阳明,我对这位仁兄,是真心无比的佩服,倒不是创立了新的学派,心学,终究还是儒家的一个分支,或者说一种创新,但本质上,还是脱不了儒家这一脉,最令我佩服的,是阳明兄终其一生,虽然基本上吃了一辈子的官家饭,但始终没有跪下,思考问题,从来屁股也不是歪的,真正是在解决问题,这样的人物太难得了,他在中秋诗里面抨击了两位同学,朱熹和郑玄,非常到位,“影响犹疑朱仲晦,支离羞作郑康成”,说朱熹根本没看到真正的道体,而郑玄呢?学问支离破碎,太过散乱,纯粹为了学问而学问,不是真正的实干家,我相当认同阳明同学的观点,朱熹自不必说,程朱理学,二程真心还不错,而朱熹,个人认为,就是一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伪君子,郑玄呢?历史评价还行,但我总觉得这人研究的东西跟孔乙己差不多:茴字有几种写法,看似学问高深,实则完全不接地气,就是古代骚客喜欢玩的诸如对穿肠之类的奇技淫巧,解决不了现实问题。

中国以道德大国自居,然而时至今日,我们切身体会到,这东西已经完全被玩坏了,问题出在哪里?我相信阳明同学一定深刻的反思过这个问题,否则也不会提出良知二字,道德其实是非讲不可的,丛林社会,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那套,真的不适合人类社会,原因其实很逻辑,除了最高和最low的那两个人,其余中间所有人,既是猎人,也是猎物,你在捕猎淘汰他人的同时,也同时被比你强悍的人捕猎着,如此循环,最后就玩成二人转了,呵呵,所以,必须建立一套标准来保护弱小,防止恶意掠夺,人与动物不同,基于欲望的无止境,他不会主动停止这种捕猎,所以,为了保障繁衍,道德是必不可少的,法律起不了预防的作用。黑猫白猫理论非常可笑,他的机理决定了,必然首先淘汰白猫,最后黑猫群里互相淘汰,剩黑猫里最黑的那只,哈哈。

然而这里面就有了一个问题,道德标准如何制定,谁来制定的问题,什么才是道德?这个问题非常复杂,你说的道德为什么是标准?我觉得那样才是标准,你的不对,所以,在这里必须建立权威,西方把权威给了上帝,东方呢?以圣人说开始,呵呵,其实就是包装一个你无法反驳的对象罢了,这种方式绝对会出大问题,到了朱熹时代,弄出”存天理,灭人欲”,儒学彻底玩砸,解释道德,解释天理的权力落在了统治者手里,所有的东西,就成了一种工具。

阳明同学显然发现了这个关键问题,说教式的道德,必然沦为洗脑工具,握有道德的解释权,真的威力无比,法力无边,呵呵,今天我们清晰的看到,道德居然成为了一种斗争的工具,可以用不道德随意拿下政敌,这是相当诡异而可笑的事情,所以罗兰夫人说的很好:“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带有主观色彩的东西,一旦成为工具,其危害性无比巨大,拥有了类似解释权的人,可以任意胡作非为,一顶不道德、妨碍自由的的帽子,可以压死所有他想打击的对象,比核弹的威力都大。

任何带有意识性质的东西,如果掌握到一个人或者一个集团手里,都是非常危险的,掌握国家政权,只能从肉体上控制人,而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就能从精神上对群体进行控制,这是更高一级的独裁,阳明兄显然发现了这里面的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其实不是完全的创新,只是对儒家的一种革新,故此,至今也把心学当成儒学的分支,王阳明也是儒家公认的圣人,当然,24圣滥竽充数者众,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就阳明同学和曾国藩二人,呵呵。

道德是什么?其实儒家很早就给出了答案:八个字,“己不所欲,勿施于人”,良知呢?归纳起来也不复杂“己所欲,施与人”,所以,道德良知根本无须外部的说教,他是先验的,道德,主要从我不能做什么这个角度出发,遏制人本能的冲动,一种自律,所以,扣不道德大帽子这种他律的行为,本身才是最不道德的,呵呵,而良知,则从我应该做什么出发,体现了人类作为有灵生物的独有的智能,深层次的内容是合作分工互助带来的效率提高进而利己,它是人这个弱小动物却能以合作分工的方式不断向前发展的基石。己欲,己不欲,与生俱来,发自于心,没有说教,没有填鸭,这个标准可以把所有的道德标准囊括进去,对于每个人而言,你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却强加于人,这就是不道德,而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同样作用于他人,这就是良知,呵呵。

简单而言,韩寒在外面打着自由的旗号搞三妻四妾,这里面其实存在一个道德还是自由的分水岭,若他同意她的妻子也在外面包二爷,这就是自由,而若他只能自己玩,不允许他妻子包养秦慕楚,这就只能呵呵了,平等和自由不能分开讨论,自由的基础必是平等,我的自由却妨碍了他人的自由,这是对自由的亵渎,自由的最大限度是不能限制他人的自由,呵呵,所以,当人有意无意模糊这个界限时,监管就不得不出现,当然,这带来另一个令人痛苦的问题,监管者没有能力把自由限制在边界处,所以他会压缩被监管对象的最大化自由,好的解决方法当然有,每个人都能真正认识到自己自由的边界,也就不需要监管了,基于良知的自由是最好的状态,如此,每个人自律的让自由放在不影响他人自由的边界处,即享受了自我自由的最大空间,同时又不会被监管压缩自由的空间,所以对整体而言必然是最幸福的状态,呵呵。不过这是一种理想状态,权力的本质就是享受毫无约束的自由,所以他必然以无底线压缩他人自由的空间为目的,权力越大,越不受约束,则对他人自由空间的压制越严酷,这种自由扩张与压缩矛盾斗争,将贯穿于人类的整个进程中,直至终点。类似的问题可以推而广之,比如我常说的吸毒,嫖娼的问题,很多自由卫士都说这是个体自愿自由,旁人不得干涉,其实只需问问,你儿子吸毒你愿不愿意,你老婆出去卖你同不同意,问题自解,呵呵,自己可以嫖娼却而不让老婆出去卖淫,这是典型的打着自由的旗号行一己私欲的伪君子,据此,谢作诗此人,人品极其猥琐。

观察我们这个宇宙,可能能够理解的更深刻一点,引力的设计,本质上就是一种约束,每个星体都有它的轨道,在这个轨道上,运行是自由的,愉快的,但一旦脱离这个轨道无序的自由运行,带来的后果很明显,碰撞后的毁灭,呵呵,所以,西方数千年追求自由,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探索,然而,由于哲学上的缺陷,始终不能把自由与监管这对矛盾上升到辩证的程度,所以总是一不小心就掉进自由的陷阱,进入无序自由的状态,最终带来纵欲,带来自毁,美国的今天也面临这样的考验,频频通过邮件,各种监控手段监控国民甚至盟友,就是这种矛盾的体现。

阅读全文 »

节气随想

大雪

太阳于大雪到达黄经255度。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

大雪之后是冬至,古人云:“冬至一阳生。”说的是阴极盛之后阳能生发,指的就是大雪和冬至这段时间。

阴者,静滞易积聚,与阳,动燥易离散,恰恰相反。现代科学认为同一构成的物质的形态,如H2O,对应水蒸气,水,冰三种不同形态,是因为分子结合的紧密度不同。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阴阳的一种表征。

!!!“悟”分类下的文章用来记录个人偶思偶得的碎想。请独立思考,切勿轻信。
如若这些小言琐语能引发您的遐想、感悟,不亦乐乎!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蒙者,草卉丛生之谓,晦翳而未有辨也。阴阳之交也,始自屯,乃一回旋之际,阴得阳滋而盛,阳为之隐,初阳进而居二,五阳往而居上,皆失其位,阳杂阴中而无纪,五为卦主,而柔暗下比于二阴,故为蒙。但以柔得中而下应乎二,阴虽盛而上能止之,以不终于昧,下听二之正己,故有亨通之道焉。匪我求童蒙以下,皆言处蒙之道,而归功于二也。二刚而得中,治蒙之任属焉。故内之而称我。童蒙谓五也,谓之童蒙者,鸟兽之生,得慧最夙,及长渐而流于顽戾,惟人之方童,蒙昧无识,理未曙而欲亦有所闲止而不知纵。六五之阴暗,而上有阳以止之,其象也;人之所以异于禽普也。屯动乎险中,出以济险,治道之始也;刚得上位,君道立而可以定难也。蒙险而止之,以闲邪而抑其非僻,教道之豫也;刚在下而得中,道不可行而可明,君道诎而道在师也。礼有来学,无往教;五虚中而二以刚应之,五求二,二不求五也。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二之所以得师道者,五求而应,初筮之告也。刚中而不枉道,渎则不告也。当告则告,不可告则不告,中道而立,使自得之,养蒙之正术,能利益于蒙。利且贞,是以亨。

:蒙之利,传道解惑开智;蒙之贞,中正不枉。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

此以二体之象,释卦名之义。山在上,既不易登,而下有险,愈茫昧不知所适。然遇险而止,不涉倾危,安于未有知而不妄行,则未为善而亦未习于不善,童蒙待启之象。

蒙亨,以亨行时中也。

蒙之所以亨者,以方在蒙昧,而能求阳以通其蔽,资中道以止愚妄,及欲觉未觉,愤悱之时,求亨通而不自锢也。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

六五之志,与二相应,自然来学,不待往教,所以得亨。

“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

阅读全文 »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屯”者,草茅穿土初出之名,阳气动物,发生而未遂之象也。此卦初九一阳,生于三阴之下,为震动之主。三阴亦坤体也,九五出于其上,有出地之势,上六一阴复冒其上,而不得遂,故为屯。冬春之交,气动地中,而生达地上,于时复有风雨凝寒未尽之雪霜,遏之而不得畅,天地始交,理数之自然者也。元亨利贞,乾之四德,此卦震首得阳施,为物资始,阳气震动,于物可通,九五刚健中正,虽陷阴中而不自失,足以利物而自得其正,故乾之四德,皆能有之,此天地之始化,得天最夙者也。然虽具此四德,而于时方为屯难,初阳潜于地下,五阳陷于阴中,阳为阴覆,道不得伸,则与乾初勿用之时义同,而无同声、同气之辅,虽在天位而不足以飞,是以勿用有攸往也。利建侯者,九五居尊,阳刚得位,而道孤逢难,必资初九之阳鼓荡迷留之群阴,乃可在险而不忧。此为大有为者,王业初开,艰难未就,必建亲贤英毅者遥为羽翼,以动民心而归己,然后可出险而有功。故其合宜而利物者,在建初九以为辅也。阳,君也,而在下;又震为长子,皆元侯之象。凡此类,取义甚大,非小事所可用。然以义推之,则凡事在艰难,资刚克之才,以济己于险,亦可通占,而困勉之学,宜资师友以辅仁,亦此理也。易之义类旁通,玩象占者所宜推广,然必依立辞之理,非术士附会象辞之迹以射覆,可云“易者意也”,而以饰其妖妄也。

:屯以其初下启阳升、上五得中正,具乾始之象,是以有元亨利贞四德。

彔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

始交,谓继乾坤而为阴阳相杂之始也。周易并建乾坤以为首,立天地阴阳之全体也。全体立则大用行,六十二卦备天道人事,阴阳变化之大用,物之始生,天道人事变化之始也。阴以为质,阳以为神,质立而神发焉;阳气先动,以交乎固有之阴,物乃以生?屯之为卦,阳一交而处乎下,以震动乎阴之藏;再交而函乎中,以主阴而施其润。其在草木,则阳方兴而欲出之象。故屯继乾坤而为阴阳之始交。以象言之,则雷动云兴,为天地蒸变,将施泽于物而未行之象。坤立而阳交,宜以复为始,而始屯者,天包地外而入地中,天道不息之自然,阴虽繁盛,阳气自不绝于地上,有动则必有应,地中之阳兴于下,地上之阳即感而为主于中,“屯”以成焉。若孤阳起于群阴之下而为复者,人事之变尔。乾坤初立,天道方兴,非阴极阳生之谓,是故不以复为始交而以屯也。
难生,谓九五陷于二阴之中,为上六所复蔽,有相争不宁之道焉。阳之交阴,本以和阴而普成其用,然阴质凝滞而吝于施,阳入其中,欲散其滞以流形于品物,情且疑沮而不相信任,则难之生不能免也。故六二疑寇,九五屯膏,上六泣血,皆难也。戡乱以定治,而民未遽服,正性以治情,而心犹交战,皆物始出土,余寒相困之象也。

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

震动于下,坎险于上,方险而动,阳刚不为难阻,体天之健行以出而有功,所以具四德而首出咸通,得性命之正。震雷发乎地中,坎雨行乎天位,鼓动积阴而为之主,虽一阴复上,不为衰桡,得其正则于物无不利也。此释元亨利贞之义。

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此以人事释“勿用有攸往,利建侯”之义。天造犹言天运,谓天欲开治之时也。草,草创也。昧,蒙昧也。宁,谓安意坦行也。一阳起于阴中,王业草创之象。九五虽居尊位,而在群阴之中,万物未睹,昧于所从,于斯时也,所恃者初九动而有为,宜建之为侯,以感人心而济险,未得快意决往,遽求定以自为功也。

:震之一阳交二阴之下,坎之一阳陷二阴之中,险也。然若上不失其正,下应九五而奋进,则积阴可彻,事功可期而成。

阅读全文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