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中医修正 - 六节藏象(一)
六节藏象(一) (2017-01-01 09:56:39)
修正传真(771)03182919
一阳/少阳,胆三焦———〉二阳/阳明,脾胃———〉三阳/太阳,心———〉三阴/太阴,肺———〉二阴/少阴,肾———〉一阴/厥阴,肝胞络———〉一阳/少阳,这便是六节藏象的框架:将人体藏气流传形成的圜道——天,分成“六节”,彼此传递流行,如环无端。如果把这一框架内容具体化,大致是:饮食入胃,就如坤土厚积导致了一阳萌生,如卦之复,少阳胆汁输于中土而帮助食物消化;中焦蒸腐运化的结果,产生了阳明之气(二阳);浊气归心之后,宣布灌输于四肢百骸、五藏六府、周身各处,德施周普就如太阳普照(三阳);全身各处气化的结果,归朝于肺,经肺的治节审理,判其该升该降该去该藏,此三阴承接三阳,天运到此由气化转入液化,三阴化湿为水之上源;治节审理后,精华部分递交于肾而封藏,少阴为二阴;肾合冬主水依旧,而藏阴精主生殖的功能又大部分转移到胞络与肝,厥阴为一阴。 厥阴精室血海,再将转化少阳而六节圜道肇始于此。
六节藏象见于《素问》第九篇《六节藏象论》,而六节这三阴三阳初见于《素问》第六篇《阴阳离合论》,可惜这两篇经文都被有意地大篇幅删除过,中医史上百家注经者,对此都巧妙地含糊躲避过,这便是六节藏象论失落千年的根结所在
本文是31年前“生气通天谈藏象”的继续,最好参考一下新浪博客“中医修正”于2012-01-30的“藏气流传”。这里还有几个问题需要指出:
1)浊气归心:《素问》第21篇《经脉别论》还提到“散精于肝”“上输于脾”“经气归于肺”,为何只提到“浊气归心”?是否断章取义?
2)肺朝百脉,是向肺性归朝,而不是离肺性输布,中西医研究同样的人体,其结果不应该反若冰炭。这不是向西旁靠,而是基于中医经典理论思维,对这一“传统化”的谬误修正。
3)形藏四者,胆、胃、大肠、小肠,与五神藏合为九野。
4)中医史上不少“传统理论”,都将面临这一不同思路的审视和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