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中医归正 --- 让中医回归经典 / 类风湿 发表 2022年10月15日 分类 摘 Waline: 字数: 1.2k 归正先生微信公众号原文:天道害盈,好胜者残。 归正先生 / 让中医回归经典 / 类风湿 此为往期文章 让中医回归经典 / 太阴 之姐妹篇。随着秋日的深入,许多类风湿病人必感知到宿疾又要犯了。病人对病痛的预知,远非西医的临床和检验可以解释,这也是当代科学所不愿面对的玄学。过敏性鼻炎患者,往往可以提前多日预知天气的变化。我也曾经历过数例患者,精确地预知了自己的死亡... 坦诚而言,所谓预知,其实是病人在特定情况下,对人体一气周流的感知。回到今日的主题——类风湿。天气转凉,病人感受到痛楚,这必是人体阳气收敛的结果。从时下流行的中医理论看,是阳气虚的缘故。《黄帝内经 •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有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主煦之。因此,温阳补气似乎是对的。然而,在治疗类风湿的过程中,很多医者都有温凉两难,愈补愈痹的困惑。五行生克,阴阳气血... 显然,这些后世盛行的中医理论都太笼统了,好比一张天网,虽看似囊括万有,但却无法形成对病痛的聚焦。说好听点,博大精深,说实在点,狗屁不通。在此,且让我站在医圣的角度,说一句真言:类风湿,实为太阳阳明并病。医圣的《伤寒论》一书,鲜谈五脏六腑,气血经络,却有着一套自成体系的三阴三阳体系。何谓三阴三阳?此处就不展开了,可见于往期文章—— 寻回中医的原貌。类风湿,是人体在太阳和阳明节段产生了生理舛错。阳明何在?精读过《黄帝内经》的朋友们都应知道,手阳明之脉属大肠,足阳明之脉属胃。我认为,《伤寒论》所论的阳明之气与《黄帝内经》所论的胃肠之气大致契合。水谷之道,即是阳明所寄之境。太阳何在?这就不是《黄帝内经》中足太阳和手太阳二脉的简单叠加了。《黄帝内经 •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有云:“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从神圣人体的角度看,人体上焦开发,宣五谷之味,熏肌肤,充周身,泽毫发,如若雾露之溉。无境,即是太阳之境也。当太阳收敛至阳明之境,产生滞留时,太阳阳明并病就出现了,这就是类风湿疾病的病因。要特别指出的是,《黄帝内经 • 痹论》中“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观点,是古人读不懂《伤寒论》的情况下所犯的错误。就如我在往期文章 我所知晓的黄帝内经 中曾说的:《黄帝内经》一书,不过是研读《伤寒论》的古人所写下的读书笔记罢了,对错并存,不可迷信。最后,也说类风湿疾病的医治。治太阳之病,桂麻而已,医圣已在《伤寒论》中已说得很清楚。然,治阳明之病,却不宜承气。后世吴有性著有《瘟疫论》,虽犯了“戾气从口鼻而入”的大错,但其“达原”一说,竟歪打正着,正中阳明要害。桂麻,达源,执此二端,顽疾可治也。有诗云: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后续将继续择机推出系列文章——《让中医回归经典》。———— THE END ———— 点击“在看”,传播真知敬请关注“归正先生”---Fu_Acade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