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知

知行诺一

节气随想

夏至

夏至,一年之中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之时。此时阳气盛布华夏之地。

黄帝内经言:“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阴阳为体,水火为其用。征兆即显用。

文王八卦之中,离对应四季之夏。离者,其象为火,体阴而用阳。似阳自内而外,发内里之阳能敷布外表之象。

以人体之应时而言,夏季多汗,其实为体内之阳能向外而敷布周身,阳能外散而气化成汗。

文王八卦之中,坎对应四季之冬。坎者,其象为水,体阳而用阴。似阳自外而内,收外表之阳能敛藏内里之象。

以人体之应时而言,冬季多尿,其实为体内之阳能向内而敛藏脏腑,阳能内集而液化为尿。

!!!“悟”分类下的文章用来记录个人偶思偶得的碎想。请独立思考,切勿轻信。
如若这些小言琐语能引发您的遐想、感悟,不亦乐乎!

节气随想

芒种

芒种, 《说郛》卷九引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录》:“所谓芒种五月节者,谓麦至是而始可收,稻过是而不可种。”

芒种,麦之收有时、稻之种有时。 

物各有其时。子曰“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

何谓?知时之至而始之,可谓知几;知时将终而终之,可谓知义。

!!!“悟”分类下的文章用来记录个人偶思偶得的碎想。请独立思考,切勿轻信。
如若这些小言琐语能引发您的遐想、感悟,不亦乐乎!

节气随想

小满

小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物至于此小得盈满。

万物之生因阳,其成由阴。阴阳合和,所以始生而有成。

阳未至,则物不得生;阴不受,则物不得长。

时至小满,夏气渐升而日盛,万物受其阳而生、长,小有所成,花渐繁茂,果趋丰实。

!!!“悟”分类下的文章用来记录个人偶思偶得的碎想。请独立思考,切勿轻信。
如若这些小言琐语能引发您的遐想、感悟,不亦乐乎!

节气随想

立夏

立夏,夏三月之始。立者建、成。

黄帝内经言:夏三月,此谓蕃秀(言夏三月承春三月之发陈出新,因而滋长繁盛),天地气交(言阴阳合和之融洽,于此而渐趋于盛极。夏三月,泰和而离明),万物华实。 

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言人宜应夏日蕃盛之阳气,以外阳扶助体内之阳,以养长。) ,使志无怒(怒伤肝,肝伤则无以发陈,无以滋长。),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悟”分类下的文章用来记录个人偶思偶得的碎想。请独立思考,切勿轻信。
如若这些小言琐语能引发您的遐想、感悟,不亦乐乎!

节气随想

清明

清明,清而和,景而明。 

惊蛰以来,清阳之气先震动地内,而后渐出地面,与浊阴之气争锋,虽或胜或不胜,仍健行不已。 

直至清明,清阳之气乃始普济地上, 天气也逐渐变得清和、景明,气温渐趋平稳,生机磅礴,人也较不易生病。 

!!!“悟”分类下的文章用来记录个人偶思偶得的碎想。请独立思考,切勿轻信。
如若这些小言琐语能引发您的遐想、感悟,不亦乐乎!

节气随想

春分

春分,于一日言,黑白各半 ;于一岁言,阳由少而多,阴由多而少。 

然阳性燥,动而升清。阴性缓,静而沉浊。阳虽方兴而势正壮,而阴久居亦不可骤消,由此你来我往,你攻我守。所以冬春之际,雨水多,而人易病。 

黄帝内经有言:太阳之上,寒气主之。
医圣张仲景亦以伤寒为其医书之名。
由此可见,寒为人体生病之重要原因。 

试为之解: 
春夏秋冬四季,高于人体温之时寥寥无几,低于人体温之时比比皆是。 
太阳,指人由内而外宣通散布能量之心神。 
太阳,宣发输布精气于周身。太阳之能不达或受阻,则,风,寒,燥,火,暑,湿,六淫易侵入而造病于人。而寒为最。 

!!!“悟”分类下的文章用来记录个人偶思偶得的碎想。请独立思考,切勿轻信。
如若这些小言琐语能引发您的遐想、感悟,不亦乐乎!

节气随想

谷雨

谷雨,地阳升而天阴降,冷热交替,汇雨成谷,润物资长。 

雨水,水之为阴用者。

黄帝内经言: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水,坎也,卦象阳体而有阴之用,阴之甚明者。承乾则利生,承坤则助藏? 

火,离也,卦象阴体而有阳之用,阳之甚丽者。承乾则资长,承坤则肇收? 

水火之利万物,亦需因时而生成。 

!!!“悟”分类下的文章用来记录个人偶思偶得的碎想。请独立思考,切勿轻信。
如若这些小言琐语能引发您的遐想、感悟,不亦乐乎!

节气随想

惊蛰

惊蛰,震卦之象,阳出地面,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始。

黄帝内经云,春三月谓发陈。

如何发陈?舒志缓形,以秋冬收藏之精、气,待春气之疏达。

发陈,出新。

!!!“悟”分类下的文章用来记录个人偶思偶得的碎想。请独立思考,切勿轻信。
如若这些小言琐语能引发您的遐想、感悟,不亦乐乎!

老话说,吃到七分饱,非虚言也。

为什么呢?食,即是人获取能量的途径,但同时也是包含了能量消耗的过程。一般饮食后,我们获取的能量大于消耗,这也是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

然而,如果摄入的饮食不易被个体消化吸收,反而会加重人体相应器官的负担,甚至出现消耗的能量大于获取的能量,进而影响身体健康。单个或多个因素都可能引发这种情况,如吃的过多过过少,如油腻食物,如风寒伤胃,等等。日积月累,小题变大事。

原文如下:

中医养生一
2016-04-25 中医修正 杏林寻路
修正传真: (771)03182919

养生保健,是人人都用心了解的学问,试问谁没病?谁不想维持健康?在衣食不缺、平均年龄明显老化的今天,养生保健越来越被普通民众关注。拜科技进步所赐,电子化的媒体已经将众多专家的养生知识送到人们的眼前、耳中,不论中医还是西医,养生似乎成了时代的热学。不过,普及的同时却常常被低俗化,在以商业利益为核心的时代,养生正沦落为商品的走卒。
顺便说两句西医养生,本来说糖、蛋白质、脂肪是人体的三大营养物质,多年来也未闻在医学界被敕贬,社会方面也有纽约时报“卖给傻瓜的大补丸”。但维他命和微量元素早已充斥市场,大大超越前者地位却是时代的现实。
现代中医养生兴起的背景太有趣了,就在中医学术江河日下、历经废议的今天,逆势而上,借商业广告之力,将中医养生搞得红红火火,能不叫人拍案叫绝?以下分三段谈中医养生:
一)  饮食养生:最基础,也是最低级的养生
二)  运动养生:温饱之后的上层建筑
三)  修心养生:没有心性修为的升华,养生终究欠缺

一)   饮食养生:最基础,也是最低级的养生。
民以食为天,没有饮食入口,生命便无法维持,谈何其他养生?养生当然要从饮食开始谈。
吃进不同的东西,对人体健康有不同的影响。羊肉与白菜的价位不同,人参与萝卜的功能各异,几千年来,人类对食品的认识都不是毫无根据的。
相当多的人相信健康是吃出来的,特别是从战乱贫穷年代走过来的人,这种观念尤其强烈,滋补强壮药食在国人心中地位颇重。对此,敝人有疑问,买得起鹿肉、燕窝、冬虫夏草、百年野山参的富贵人,身体是否比劳动人民更健康?寿命是否更长呢?记得三四十年前,一位全国知名的老中医说过:虚羸甚者,非草根树皮所能奏功,须用血肉有情之品。从当时的经济基础看,他说得相当在理。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天大多数人三餐鱼肉不缺,如果仍然身体虚弱,那是“血肉有情之品所能奏效的吗?富屋贫身历来不少见,出家人素食身体健康的同样不少见,为什么?
或许适当组织调配饮食,对健康大有好处,于是秘方药膳便出炉了。敝人同样不看好这样的思路,当基础饮食得到满足之后,优化食谱以求营养最大化的努力是愚蠢的。因为每个人的起居活动,支配了饮食入口后的吸收、分配和运用。
多余的食物,对胃肠道和人体都是负担。敝人曾经见过多例发斑疹的病人,之前曾强烈运动并且已经2-5天大便未解。仙人辟谷,或许只是神话传说,但辟谷养生的记载可不少。
张良帮高汉祖平定天下后,功成身退,从赤松子游,聪明豁达。旁人回忆他的生平,记述了他一直都在努力辟谷。
华佗曾经对徒弟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
运动养生,是在饮食满足之上的养生构建,而五禽戏便是这上层建筑的杰作。

!!!“悟”分类下的文章用来记录个人偶思偶得的碎想。请独立思考,切勿轻信。
如若这些小言琐语能引发您的遐想、感悟,不亦乐乎!

随想

“知识就是力量”,这是以前经常被引用的话语,但是人们往往很少思考它的内涵:什么样的知识才是力量?什么样的人拥有的知识可以转化成力量?什么样的力量值得拥有?什么样的人拥有的力量能够经久不衰?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外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实践三类(这三类其实概括起来就是他人的经验、思考总结,个人的经验、思考两种),学校教育只是人获取知识的一个特定途径,而有选择性、带有政治洗脑性质、强制推广使用并加以考核的教育,充其量只是一个驯化工具,绝对不能称为知识教育。家庭教育,其重要程度不比学校教育所起的作用低。而实践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习得在社会中的运用,其作用因人而异,有些人通过实践不断反思、调整、改进自己的知识、经验,而有些人可能从此止步不前,或者进步很小。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知识,不同的转化能力,不同的境遇,交织在一起,融合成为社会前行的合力。教人如何思考,如何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如何做人处事,如何洞悉社会变化而不盲从的知识才称得上持久的力量。

司马迁的史记里有句名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利欲心。有人求财,有人求官,有人求平安,利往往不可兼得,利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为求得利,一些人尔虞我诈,你死我活;一些人忙碌的没时间关注自己的健康;一些人四处奔波,一年到头才能见两次亲人。大部分人求的是财富,什么是财富呢?金钱只是一种符号,虽然它能买到很多有用的东西,但也不是万能的,金钱也会升值、贬值,资产同样有涨有落。民间有说法叫做“富不过三代”,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证明,这个说法基本准确。所以,没有足够的智慧,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那拥有的那些过剩的钱和物,只是别人交给你暂时保管而已。从这个角度来说,智慧也是一种财富,从长远来看,它是优于金钱和资产的财富。

!!!“悟”分类下的文章用来记录个人偶思偶得的碎想。请独立思考,切勿轻信。
如若这些小言琐语能引发您的遐想、感悟,不亦乐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