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知

知行诺一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颓然委顺之谓坤,阴柔之象也。此卦六爻皆阴,柔静之至,故其德为坤。凡卦有取象于物理人事者,而乾坤独以德立名,尽天下之事物,无有象此纯阳纯阴者也。阴阳二气氤氲于宙合,融结于万汇,不相离,不相胜,无有阳而无阴,有阴而无阳,无有地而无天,有天而无地。故周易并建乾坤为诸卦之统宗,不孤立也。然阳有独运之神,阴有自立之体,天入地中,地函天化,而抑各效其功能。故伏羲氏于二仪交合以成能之中,摘出其阳之成象者,以为六画之乾,而文王因系之辞,谓道之元亨利贞者,皆此纯阳之撰也;摘出其阴之成形者,以为六画之坤,而文王因系之辞,谓道有元亨利牝马之贞者,惟此纯阴之撰也;为各著其性情功效焉。然阴阳非有偏至之时,刚柔非有偏成之物。故周易之序,错综相比,合二卦以著幽明屈伸之一致。乾坤并立,屯蒙交运,合异于同,而经纬备,大小险易得失之几,互观而益显。乾坤者,错以相应也。屯蒙者,综以相报也。此周易之大纲,以尽阴阳之用者也。余卦放此。

:乾刚且动,坤柔且静,并行而成能成形。

坤之德,元亨同于乾者,阳之始命以成性,阴之始性以成形,时无先后,为变化生成自无而有之初几,而通乎万类,会嘉美以无害悖,其德均也。阴所以滋物而利之者也。然因此而滞于形质,则攻取相役,而或成乎惨害,于是而有不正者焉。故其所利者牝马之贞,不如乾之以神用而不息,无不利而利者皆贞也。凡言利者,皆益物而合义之谓,非小人以利为利之谓,后仿此。

:元亨者:乾坤合和,始性命而成乎形,启生生之门。

马之健行,秉乾之气而行乎地,阳之丽乎阴者也。牝马之贞,与乾合德以为正也。君子有攸往以下,为占者告也。乾之龙德,圣人之德,坤之利贞,君子希圣之行也。刚以自强,顺以应物,坤者,攸行之道也。君子之有所往,以阴柔为先,则欲胜理,物丧志而迷;以阴柔为后,得阳刚为主而从之,则合义而利。此因坤之利而申言之,谓君子之所利于坤者,得主而后利也。

:利、贞者:坤委顺于乾之健行,乃合德而可行无疆。

同类相比曰朋,西南、东北以中国地势言之。西南为梁州,崇山复岭,冰雪夏积,阴所聚也。东北冀、营、兖、青之域,平衍而迤于海,地气之不足也。得朋则积阴相怙,丧朋则解散私党,而顺受阳施。盖阳九阴六,有余不足,自然之数;而地以外皆天,地所不足,天气充之。以其本不足者承天,而不恃其盈以躁动,则其贞也,以从一而安为贞,非以坚持不屈为贞。此因坤之贞而申言之,谓君子体坤之贞者,惟安斯吉也。

:坤性静而滞积,违乾健则无以行疆。从一者,从乾而已。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文”,系传之所谓“辞”,文王、周公、象、爻所系之辞也。“言”者,推其立言之意,引伸之而博言其义也。乾坤为易之门,详释其博通之旨。然以此推之,余卦之义类可知矣。
元亨利贞者,乾之德,天道也。君子则为仁、义、礼、信,人道也。理通而功用自殊,通其理则人道合天矣。“善之长”者,物生而后成性存焉,则万物之精英皆其初始纯备之气,发于不容已也。“嘉之会”者,四时百物,互相济以成其美,不害不悖,寒暑相为酬酢,灵蠢相为事使,无不通也。“义之和”者,生物各有其义而得其宜,物情各和顺于适然之数,故利也。“事”谓生物之事。“事之干”者,成终成始,各正性命,如枝叶附干之不迁也。此皆以天道言也。
“体仁”者,天之始物,以清刚至和之气,无私而不容已,人以此为生之理而不昧于心,君子克去己私,扩充其惻隐,以体此生理于不容已,故为万民之所托命,而足以为之君长。“嘉会”者,君子节喜怒哀乐而得其和,以与万物之情相得,而文以美备合礼,事皆中节,无过不及也。“利物”者,君子去一己之私利,审事之宜而裁制之,以益于物,故虽刚断而非损物以自益,则义行而情自和也。“贞固”者,体天之正而持之固。心有主而事无不成,所谓信以成之也。此以君子之达天德者言也。
仁义礼信,推行于万事万物,无不大亨而利正,然皆德之散见者,中庸所谓“小德”也。所以行此四德,仁无不体,礼无不合,义无不和,信无不固,则存乎自强不息之乾,以扩私去利,研精致密,统于清刚大和之心理,中庸所谓“大德”也。四德尽万善,而所以行之者一也,乾也。故曰“乾元亨利贞”,惟乾而后大亨至正以无不利也。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揲以求画,则六位积而卦德乃成,而观变玩占,在成卦之后,则分全体之一,而固全载本卦之德。爻也者,言其动也,故一阳动于下而即曰“龙德”。余卦准此。
“隐”有二义:以位言之,则隐居之谓;以德言之,则静所存而未见之动者也。“易”,为所移也。世有盛衰,所秉者正,世易而道不易也。事功著而名成,静修之事自信诸心而迹不显,人所无能名也。“不易乎世”,与世异趋,“遁世”也。“不成乎名”,人不知其潜行之实,“不见是”也。潜则固不行矣,而言“乐行”“忧违”者,立阳刚之质以为德基,由此而行乎二、五,则利见矣;行乎三、四,则无咎矣。二、五者,乐地也;三、四者,忧地也,“违”者,远于咎之谓。其行其违,皆以刚健之德为退藏之实,故曰:“确乎其不可拔。”通一卦以赞一爻之德,故虽潜而龙德已成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正中”,谓正位乎中也。以贞,悔言之,二、五为上下卦之中;以三才之位言之,二出地上,五在天下,天地之间,大化之所流行,亦中也。乾无当位不当位,天化无所不行,凡位皆其位也。中斯正矣,故曰“正中”。“庸”也者,用也,日用之言行也。“在田”,卑迩之事,因人情,达物理,以制言行,出乎身,加乎民,必信必谨,以通志而成务也。刚健以“闲邪”,执中以“存诚”。闲邪则诚可存,抑存诚于中,而邪固不得干也。程子以“克己复礼”为乾道,此之谓也。履中而在下,故曰“不伐”。以阳爻居阴位,变民物浊柔之质,反其天性,故曰“化”。凡此皆守约施博之道,德成于己而达物之情,君天下之德于此立焉。及其升乎五位,亦推此而行之尔,是以为天下之所利见,而高明广大之至德,不越乎中庸精微之实学,亦于此见矣。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龙德皆圣人之德,此言“君子”者,圣不自圣,乾惕之辞也。九二君德已成,九三益加乾惕,故曰“进德”。九二敦庸行,九三益尽人事之当为以应变,故曰“修业”。三为进爻,以阳刚处之,乃大有为以涉世变之象。故德以历变而益进,业以应变而益修,乃其所以进、修者,一惟其固有之忠信以存心,而即其言行之谨信以立诚,惕若于退省之余,而不恃其健行之识力;忠信笃敬,参前倚衡,而蛮貊之邦无不可行矣。业统言行,独言“修辞”者,君子之施政教于天下者辞也,辞诚则无不诚矣。“诚”者,心之所信,理之所允,事之有实者也。变“修”言“居”者,所修之业,非苟难之事,皆其可居者也。三居下卦之上、乾必至此而成象,故曰“至”。至此而乾道已成,人事已尽,故□“终”。知至而必至,极天下之变,而吾敬信皆有以孚之,乃以尽精微而事豫立,故曰“可与几”。乾乾之益也,知终而终, 虽上达不已,但自尽其德业,不妄冀达天造命之化,以反疏其人能,故曰“可与存义”。夕惕之志也,健行而一以惕若之心临之,应几速而守义定,圣功之密也如此,则心恒有主而不骄不忧矣。“上位”下卦之上也,“下位”上卦之下也。居上下之间,危地也。知几存义,一因其时,而不舍其健行惕若之心,以此履危.无咎矣。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徳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自初至三,皆象圣修之功。九二君道已尽,九三更加乾惕,以应物尽变,乾德成矣。自四以上,以学言之,则不思不勉而入圣;以时位言之,德盛道行,将出以受天命之候也。故四以上皆以功效言之。
四出下卦之上,故曰“上”;于上卦为下,故闩“下”。四,阴位,退爻也,故曰“退”;刚而不已,近乎五,故曰:“进”。上而进,或跃也;下而退,或在渊也。疑而自试,虽不遽进,而无嫌于跃。要其纯健之体,行志而非从欲,则贞而不邪;与上下合德而一于健,不杂阴柔以与群龙相异,则得群而不离。“进德”谓德已进,“修业”谓业已修;前之进修,固可及时而见功,由下学而上达,非有速成之过;行法而俟命,非有侥幸之情。是以无咎。

阅读全文 »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此所谓大象也。孔子就伏羲所画之卦,因其象以体其德,盖为学易者示择善于阴阳,而斟酌以求肖,远其所不足,而效法其所优也。数之积也,画已成而见为象,则内贞外悔,分为二象,合为一象,象于此立,德于此著焉。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卦之垂象于两间者也。而合同以化者,各自为体,皆可效法之以利用。君子观于天地之间而无非学,所谓希天也。故异于彖,而专以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之相袭者示义焉。
“天行”云者,程子谓:“重卦皆取重义,此独不然。天一而已,但天之行一日一周,而明日又一周,有重复之象”,是也。变乾言“健”,健即乾也。或先儒传授,声相近而误尔。以,用也。学易者不一其道,六十四卦各有所用之,所谓“存乎其人,存乎德行”也。理一也,而修己治人,进退行藏,礼乐刑政,蹈常处变,情各异用,事各异趋,物各异处。学易者斟酌所宜,以善用其志气,则虽天地之大,而用之也专,杂卦之驳,而取之也备,此精义之学也。违其所宜用,则虽乾坤之大德,且成乎大过,况其余乎!因卦之宜,而各专所拟议,道之所以弘也。纯乾之卦,内健而外复健,纯而不已,象天之行。君子以此至刚不柔之道,自克己私,尽体天理,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而造圣德之纯也。强者之强,强人者也;君子之强,自强者也。强人则竞;自强则纯。乾以刚修己,坤以柔治人。君子之配天地,道一,而用其志气者殊也。修己治人,道之大纲尽于乾坤矣。

:效乾之健行不息,谨于修己而已。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此以下皆所谓小象,释周公之爻辞也。取一爻之画,刚柔升降,应违得失之象,与爻下之辞相拟,见辞皆因象而立也。其例有阴有阳,有中有不中,有当位有不当位,有应有不应,有承有乘,有进有退;画与位合,而乘乎其时,取义不一,所谓“周流六虚,不可为典要”,易道之所以尽变化也。
初九处地位之下,五阳积刚于上,立纯阳之定体,疑无不可用者;以道在潜伏,不可以亟见,故一阳兴于地下,物荣其根,为反己退藏,固本定基,居易俟命之道,位使然也。

“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普”与溥逋,周篇也。阳出地上,草木嘉谷皆载天之德,以发生而利于物,此造化德施之普也。大人藏密之功已至,因而见诸行事,即人情物理以行仁义象之,故为天下所利见。礼曰“先王以人情为田。”顺人情以施德,德乃周遍。以时则舜之历试,以事则文王之康功田功,以日用则质直好义,虑以下人,而邦家皆达,皆天德之下施者也。

“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三居下卦之上,乾象已成,反而自安其止,而以刚居刚;三为进爻,健行不已,行而复行,欲罢不能;故为终日乾乾,夕复惕若之象;不言“夕惕”者,省文。

“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阅读全文 »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文王以全卦所具之德,统爻之变者谓之彖。言彖曰者,孔子释彖辞之所言如此也。象曰义同。
物皆有本,事皆有始,所谓“元”也。易之言元者多矣,惟纯乾之为元,以太和清刚之气,动而不息,无大不届,无小不察,入乎地中,出乎地上,发起生化之理,肇乎形,成乎性,以兴起有为而见乎德;则凡物之本、事之始,皆此以倡先而起用,故其大莫与伦也。木、火、水、金,川融、山结,灵、蠢、动、植,皆天至健之气以为资而肇始。乃至人所成能,信、义、智、勇、礼、乐、刑、政,以成典物者,皆纯乾之德;命人为性,自然不睹不闻之中,发为侧悱,不容已之几,以造群动而见德,亦莫非此元为之资。在天谓之元,在人谓之仁。天无心,不可谓之仁;人继天,不可谓之元;其实一也。故曰,元即仁也,天人之谓也。乾之为用,其大如此,岂徒万物之所资哉!天之所以为大,以运五气,以行四时,以育万物者,莫非乾以为之元也,故曰“乃统天”。“乃”者,推其极而赞之之辞。
尝推论之:元在人而为仁,然而人心之动善恶之几,皆由乎初念,岂元之定为仁哉!谓人之仁即元者,谓乾之元也。自然之动,不杂乎物欲,至刚也;足以兴四端万善而不伤于物者,至和也;此乃体乾以为初心者也。夫人尤忌于羞恶,不辨于是非,不勤于恭敬,乃至残忍刻薄而丧其恻隐,皆由于惰窳yu不振起之情,因仍私利之便而与阴柔重浊之物欲相昵而安;是以随物意移,不能自强而施强于物,故虽躁动烦劳,无须臾之静,而心之偷惰,听役于小体以怀安者,弱莫甚焉。惟其违乎乾之德,是以一念初起,即陷于非僻而成乎不仁。惟以乾为元而不杂以阴柔,行乎其所不容已,恻然一动之心,强行而不息,与天通理,则仁于此显焉。故曰元即仁者,言乾之元也,健行以始之谓也。故惟乾之元为至大也。
:乾,万物之元始,变动神化,无不以之。统天摄地,范围广大,生死成败,无不因之。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天气行于太虚之中,氤氳流动者,莫著于云;其施于地以被万物者,莫著于雨。言其著者,则其轻微周密,于视不见、听不闻之中,无时不行,无物不施者,可知已。“品物”,物类不一,而各成其章之谓。“流形”,理气流行于形中也。行焉施焉而无所阻,流于品物成形之中而无不贯,亨之至盛者矣。
自其资始而统天,为神化流通之宰者,则曰元。自其一元之用,充周洋溢,与地通彻无间,而于万物无小不达者,则谓之亨。故可分而为二德,抑可合言之曰“大亨”。始而不可以施行,其始不大;亨非其始之所统,必有不亨。本义“占者大亨”之说,本与文言四德之旨不相悖。非乾之元,非云行雨施之亨,又何以能大亨?夫岂小人不仁无礼,侥一时之遭遇,快意以逞之为大亨乎?舍彖传以说彖辞,不信圣人,而信鬻术者之陋说哉!

:肇始且无不贯,亨通万物,乃得以生成、变化。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此通释利贞之义。“大明”,天之明也。“六位”、六爻之位。“时成”,随时而刚健之德皆成也。“六龙”,六爻之阳。“乘”之者,纯乾之德,合六为一,如乘六马共驾一车也。“御”,驱策而行之于轨道也。以化言谓之天,以德言谓之乾。乾以纯健不息之德,御气化而行乎四时百物,各循其轨道,则虽变化无方,皆以乾道为大正,而品物之性命,各成其物则不相悖害,而强弱相保,求与相合,以协于太和,是乃贞之所以利,利之无非贞也。以圣人之德拟之,自诚而明者,察事物之所宜,一几甫动,终始不爽,自稚讫老,随时各当,变而不失其正,益万物而物不知,与天之并行并育,成两间之大用,而无非太和之天钧所运者,同一利贞也。
盖尝即物理而察之:草木、虫鱼、鸟兽,以至于人,灵顽动植之不一;乃其为物也,枝叶华实,柯干根荄之微,鱗介羽毛,爪齿官窍,骨脉筋髓,府藏荣卫之细,相函相辅,相就相避,相输相受,纤悉精匀,玲珑通彻,以居其性,凝其命,宣其气,藏其精,导其利,违其害,成其能,效其功,极至于目不可得而辨,手不可得而揣者,经理精微,各如其分,而无不利者无不贞焉。天之聪明,于斯昭著;人之聪明,皆秉此以效法,而终莫能及也。各如其分,则皆得其正。其明者,无非诚也,故曰“大明”也。自有生物以来,讫于终古,荣枯生死,屈伸变化之无常,而不爽其则。有物也,必有则也。利于物者,皆贞也。方生之始,形有稚壮小大,用有强弱昏明之差,而当其萌芽,即函其体于纤细之中,有所充周,而非有增益,则终在始之中;而明终以明始,乃诚始而诚终,故曰“大明终始”而“六位时成”也。是惟纯乾之德,太和之气,洋溢泱洽,即形器以保其微弱,合其经讳,故因时奠位,六龙各效其能,以遵一定之轨,而品物于斯利焉,无不贞者无不利,故曰“时乘六龙”而“利贞”。乾之以其性情,成其功效,统天始物,纯一清刚,善动而不息,岂徒其气为之哉!理为之也。合始终于一贯,理不息于气之中也。法天者,可知利用崇德之实矣。

:元亨乃可利万物,正性命。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此则言圣人体乾之功用也。积纯阳之德,合一无间,无私之至,不息之诚,则所性之几发于不容已者,于人之所当知者而先知之,于人之所当觉者而先觉之,通其志,成其务,以建元后父母之极,乾之元亨也。因而施之于天下,知无不明,处无不当,教养劝威,保合于中节之和,而天下皆蒙其利,不失其正,万国之咸宁,乾之利贞也。
凡彖传于释彖之余,皆以人事终之,大小险易,各如其象之德,学易者可法,筮者可戒。惟乾言圣人之上治,尧、舜而下,莫敢当焉。学易者不可躐lie等而失下学之素。若筮者得纯乾之卦,必所问之非义,筮人之不诚,神不屑告,而策偶成象;又或天下将有圣作物睹之征,而偶见其兆也。

阅读全文 »

节气随想

立冬

太阳于立冬到达黄经225度。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水始冰。水面初凝,未至于坚也。地始冻。土气凝寒,未至于坼。”

冬,古通终字。冬天到来,一岁将终。

冬三月,阳气由多而少。阳少(至于失衡而不足以制阴时)则万物失主,阳杀阴毁。于生之理而言,阳少,生气不足,则不宜耗散,而宜外收而聚藏于内,卫护要害,休生养息,沉淀化生,以待春时。

生灵无不应时而作。动物无意识的或冬眠,或避寒;植物或萧条,或萎缩。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更宜体悟天时而感应天时。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曰:“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 都说是冬日聚藏阳气的方法。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假若违逆天时,耗散而非闭藏阳气,那么身体将得不到相应的休养和沉淀生化,到春天则容易生阳之气不足,身体或不能生发,或生发无力,也即萎、厥。

冬之三月,是天地及万物由敛收转而闭藏的时节,阳气(生之本)聚而内藏,阴气(藏之源)散而外宣。阴阳之道,此消彼长,彼盈此虚。道使之然也。

阅读全文 »

节气随想

霜降

太阳于霜降到达黄经210度。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霜,天阴下沉,遭遇地阳,阴气阳气合和而凝结为霜。露、霜皆因阴阳合和而成形,性阴而凉、寒。霜较之露更为阴寒。

霜降之后,天、地阴气渐盛,寒气渐重,预示着冬天的临近。

秋之三月,是天地及万物由宣发转而敛收的时节,阳气退而内收,阴气进而外散。如逆天时之收敛,则无异于以一己之阳热抵御周遭之阴寒,用螳臂当车形容也不为过。秋三月谓容平,可能是说秋天是阳气由发散而至封藏必需的收敛阶段,非此不足以适应冬三月之阴寒。这符合坤之静顺(秋应时为太阴)承乾(夏应时为太阳)之健行。

!!!“悟”分类下的文章用来记录个人偶思偶得的碎想。请独立思考,切勿轻信。
如若这些小言琐语能引发您的遐想、感悟,不亦乐乎!

钱去哪儿了?

经过数万年的发展,人类逐渐繁衍出许多数量不一、形态各异的社会群体。到了现代,因为各类工作的分工,多样的需求,思想观念等的不同,贸易日益成为重要的社会活动。钱也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之一。

货币(一般称做钱),实质也是一种物品,它是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实践中,逐渐演变成为买卖活动(即贸易)的中介物。它被特定的人群接受(或因信赖货币发行者的实力或信用,或因被强制使用,或因沿旧习),用来换取生活必需或非必需物品。货币既是物品,那么当它不再被特定的人群接受或者使用时,它也会消亡。

宏观来说,钱的流向受自然环境(灾荒)、人文环境(政治、战争、文化、政策法规等)的影响;微观上,钱由不同的个体支配使用,因此受制于个人的喜好、知识见解、执行力等因素。由于绝大部分人趋利避害的性情,可以说人们对钱的使用基本符合这一特性—即通常情况下,钱趋向于进入高利润领域,这和水往低处流动的特性相反;特定情况下,钱倾向流入低风险地带,这与水往低处流的特质相同。我们可以借鉴水的流动帮助理解钱的流向。

如果将一国的货币供应量比作干流,那么贷款利率可以看作是下游的水闸(下游水闸越敞开,流出干流的水就越多;同理,贷款利率越低,贷出的资金也越多),存款利率是上游水闸(上游水闸越合拢,进入干流的水就越少;同理,存款利率越低,存入的资金就越少)。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是水库中的水闸(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即水库中的储备水源,水库水闸越敞开,水库中的水越少;同理,准备金率越低,保障银行资金安全的资金也越少)。(从理论上说,一国的货币供应量大致要和本国的生产总值相当)

我们国家的货币收支情况大概如下:

收入(汇入干流的)主要有:
1.个人、公司、企业的收入,包含了出口创汇(赚取的外币兑换成人民币后,或者存入银行、私人持有,或者进入流通领域)
2.外资投资,外国人入境旅游消费等
3.政府支出(市政建设、交通运输设施等)

支出(流出干流的)主要有:
1.个人、企业、公司等的支出(如房地产、钢材等等低效率、重复建设的行业,投资回报越来越低而风险越来越大(一些个人或者企业贷款者,以借新贷还旧贷,若较长时间内盈利无改善,借贷和还贷差会越来越大,坏账的几率也会相应大增)
2.人民币结算兑换成外币,存在人行,退出流通邻域,包含外资撤出、投资、移民、国外旅游消费等等
3.政府收入(税收、土地租售等)
4.权力、资源等集中产生的财富藏而不用(贪腐官员、买办商人等,钱藏而不用,或者转移出境。数量可观)

受近年国际经济大环境恶化的影响,以及国内低效率,高产能,重复性开发和建设的消耗,(收入)中1、2、3项,开始或者已经少于(支出)中的1、2、3项。可以说,如果现有的环境持续不变,货币的保有量是趋于越来越少,即可流通的资金越来越少—也即通常说所的通货紧缩。而14年11月底降息、15年春节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分别降准、降息(水库放水即准备金率调低,上游水闸和下游水闸同时降低—即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银行保证金减少),反证了国内资金紧张的现状,经济通缩的可能性越来越明显。

有限的降准和降息所释放的资金,相对于我国的众多企业,实在是杯水车薪。更重要的是,市场中的个体参与者,越来越多的开始转变观念:比如对经济支柱之一的房地产的看法,不再像前几年那样认为房价只涨不跌,对各种经济事务也越来越理性,思考和反思也越来越深入。当认为钱难赚的人多余认为钱易赚的人时,大势也就开始转向,而一旦大势转变,短期内是难以反转的(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近五六十年无不经历过几次时长不一的经济危机,短至两三年、长至十几年):节省消费,惜贷,要账,重视现金,不肯赊账的人和公司就会越来越多,钱的周转也就越来越难,这样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投资难以收回—节省开支,消费减少—生意难做—投资更加难以收回——我们国家这十几年的繁荣离不开信贷以及经济杠杠的应用,房贷、车贷等等,以及这些行业带来的表面繁荣或者说纸面繁荣(其实质是寅吃牟粮,借钱消费——都是建立在经济可以持续健康的发展这一假设前提下,当且仅当这一前提成立,个人才有能力偿还借款。当自然或者人文环境出现变化时(现状是产能过剩,出口乏力;物价高涨,消费不足),经济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减缓甚至停滞,繁荣也会灰飞烟灭。历史上多次繁荣而衰亡大多有着类似的原因。)

阅读全文 »

节气随想

寒露

太阳于寒露到达黄经195度。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秋露者,天之阴气下降,遇地面之阳气,凝结而成。

寒露时节,昼夜温差越趋明显,阴气渐长,寒气日盛,天阴达于地面凝而成露。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露水性甘味平,养阴抚阳,滋益肝肾,去诸经之火,愈百病,止消渴。用以煎煮润肺杀虫的药剂,或把治疗疥癣、虫癞的散剂调成外敷药,可以增强疗效。

此或因秋露为阴阳合和之物,用其性甘味平而偏阴之体。

秋虽燥,然天道且有秋露滋养万物以待冬时。

!!!“悟”分类下的文章用来记录个人偶思偶得的碎想。请独立思考,切勿轻信。
如若这些小言琐语能引发您的遐想、感悟,不亦乐乎!

阅读全文 »

节气随想

秋分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曰:“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太阳于秋分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地球于秋分昼夜时间相等。

秋三月谓收。夏三月之阳能散布周身而外,无阻于内,则秋三月之阳能易收敛。既为收,秋季不宜散布体内的阳能于外,应适量减少运动,避免不必要的剧烈运动。

秋分阴阳各半

秋分之后,从寒露、霜降、立冬、小雪至大雪,阴渐长而至盛极,昼短夜长。夜则阴胜阳 (立冬前,昼阴始胜阳)

冬至一阳生

冬至之后,从小寒、大寒、立春、雨水至惊蛰,阳复生而渐长,阴由盛而渐衰,昼短夜长。昼则阳不胜阴(春分前,夜阳始胜阴)

春分阴阳各半

阅读全文 »

节气随想

白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白露,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白露之时阴气渐盛,先著于夜,渐及于昼。昼夜温差由此逐渐增大。

露,天之阴气下降,遇地面之阳气,地阳不胜天阴,因而凝结为露。此清气在下,浊阴出下窍之理。

雾相反,天阴不胜地阳,因而气化为雾。此浊气在上,清阳出上窍之理。

黄帝内经第五篇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

内经言人体,言应时,亦言天理。古人言天人感应,并非胡言妄语。实今之人知有所未达也。

!!!“悟”分类下的文章用来记录个人偶思偶得的碎想。请独立思考,切勿轻信。
如若这些小言琐语能引发您的遐想、感悟,不亦乐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