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山文集《周易内传》乾 文言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文”,系传之所谓“辞”,文王、周公、象、爻所系之辞也。“言”者,推其立言之意,引伸之而博言其义也。乾坤为易之门,详释其博通之旨。然以此推之,余卦之义类可知矣。
元亨利贞者,乾之德,天道也。君子则为仁、义、礼、信,人道也。理通而功用自殊,通其理则人道合天矣。“善之长”者,物生而后成性存焉,则万物之精英皆其初始纯备之气,发于不容已也。“嘉之会”者,四时百物,互相济以成其美,不害不悖,寒暑相为酬酢,灵蠢相为事使,无不通也。“义之和”者,生物各有其义而得其宜,物情各和顺于适然之数,故利也。“事”谓生物之事。“事之干”者,成终成始,各正性命,如枝叶附干之不迁也。此皆以天道言也。
“体仁”者,天之始物,以清刚至和之气,无私而不容已,人以此为生之理而不昧于心,君子克去己私,扩充其惻隐,以体此生理于不容已,故为万民之所托命,而足以为之君长。“嘉会”者,君子节喜怒哀乐而得其和,以与万物之情相得,而文以美备合礼,事皆中节,无过不及也。“利物”者,君子去一己之私利,审事之宜而裁制之,以益于物,故虽刚断而非损物以自益,则义行而情自和也。“贞固”者,体天之正而持之固。心有主而事无不成,所谓信以成之也。此以君子之达天德者言也。
仁义礼信,推行于万事万物,无不大亨而利正,然皆德之散见者,中庸所谓“小德”也。所以行此四德,仁无不体,礼无不合,义无不和,信无不固,则存乎自强不息之乾,以扩私去利,研精致密,统于清刚大和之心理,中庸所谓“大德”也。四德尽万善,而所以行之者一也,乾也。故曰“乾元亨利贞”,惟乾而后大亨至正以无不利也。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揲以求画,则六位积而卦德乃成,而观变玩占,在成卦之后,则分全体之一,而固全载本卦之德。爻也者,言其动也,故一阳动于下而即曰“龙德”。余卦准此。
“隐”有二义:以位言之,则隐居之谓;以德言之,则静所存而未见之动者也。“易”,为所移也。世有盛衰,所秉者正,世易而道不易也。事功著而名成,静修之事自信诸心而迹不显,人所无能名也。“不易乎世”,与世异趋,“遁世”也。“不成乎名”,人不知其潜行之实,“不见是”也。潜则固不行矣,而言“乐行”“忧违”者,立阳刚之质以为德基,由此而行乎二、五,则利见矣;行乎三、四,则无咎矣。二、五者,乐地也;三、四者,忧地也,“违”者,远于咎之谓。其行其违,皆以刚健之德为退藏之实,故曰:“确乎其不可拔。”通一卦以赞一爻之德,故虽潜而龙德已成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正中”,谓正位乎中也。以贞,悔言之,二、五为上下卦之中;以三才之位言之,二出地上,五在天下,天地之间,大化之所流行,亦中也。乾无当位不当位,天化无所不行,凡位皆其位也。中斯正矣,故曰“正中”。“庸”也者,用也,日用之言行也。“在田”,卑迩之事,因人情,达物理,以制言行,出乎身,加乎民,必信必谨,以通志而成务也。刚健以“闲邪”,执中以“存诚”。闲邪则诚可存,抑存诚于中,而邪固不得干也。程子以“克己复礼”为乾道,此之谓也。履中而在下,故曰“不伐”。以阳爻居阴位,变民物浊柔之质,反其天性,故曰“化”。凡此皆守约施博之道,德成于己而达物之情,君天下之德于此立焉。及其升乎五位,亦推此而行之尔,是以为天下之所利见,而高明广大之至德,不越乎中庸精微之实学,亦于此见矣。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龙德皆圣人之德,此言“君子”者,圣不自圣,乾惕之辞也。九二君德已成,九三益加乾惕,故曰“进德”。九二敦庸行,九三益尽人事之当为以应变,故曰“修业”。三为进爻,以阳刚处之,乃大有为以涉世变之象。故德以历变而益进,业以应变而益修,乃其所以进、修者,一惟其固有之忠信以存心,而即其言行之谨信以立诚,惕若于退省之余,而不恃其健行之识力;忠信笃敬,参前倚衡,而蛮貊之邦无不可行矣。业统言行,独言“修辞”者,君子之施政教于天下者辞也,辞诚则无不诚矣。“诚”者,心之所信,理之所允,事之有实者也。变“修”言“居”者,所修之业,非苟难之事,皆其可居者也。三居下卦之上、乾必至此而成象,故曰“至”。至此而乾道已成,人事已尽,故□“终”。知至而必至,极天下之变,而吾敬信皆有以孚之,乃以尽精微而事豫立,故曰“可与几”。乾乾之益也,知终而终, 虽上达不已,但自尽其德业,不妄冀达天造命之化,以反疏其人能,故曰“可与存义”。夕惕之志也,健行而一以惕若之心临之,应几速而守义定,圣功之密也如此,则心恒有主而不骄不忧矣。“上位”下卦之上也,“下位”上卦之下也。居上下之间,危地也。知几存义,一因其时,而不舍其健行惕若之心,以此履危.无咎矣。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徳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自初至三,皆象圣修之功。九二君道已尽,九三更加乾惕,以应物尽变,乾德成矣。自四以上,以学言之,则不思不勉而入圣;以时位言之,德盛道行,将出以受天命之候也。故四以上皆以功效言之。
四出下卦之上,故曰“上”;于上卦为下,故闩“下”。四,阴位,退爻也,故曰“退”;刚而不已,近乎五,故曰:“进”。上而进,或跃也;下而退,或在渊也。疑而自试,虽不遽进,而无嫌于跃。要其纯健之体,行志而非从欲,则贞而不邪;与上下合德而一于健,不杂阴柔以与群龙相异,则得群而不离。“进德”谓德已进,“修业”谓业已修;前之进修,固可及时而见功,由下学而上达,非有速成之过;行法而俟命,非有侥幸之情。是以无咎。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此明惟大人所以为天下之利见也。“同声相应”,倡之者必和也;“同气相求”,感之者必动也。惟其下湿,故水流之;惟其高燥,故火就之。诚为龙,而云必从;诚为虎,而风必从。惟刚健中正之德已造其极,故见乎四支、发乎事业者,民虽未喻其藏,而无不共睹其光辉。乾之“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者,于斯而显矣,阳刚之得位以中,圣人之本也。而六爻皆纯,无有异趣,天下皆仪式圣入之德,即百世之下犹将兴起。上下五阳,拱于九五,道一风同,见之者利,德之不孤而必有邻,如三辰之依气以运而“亲上”,百昌之依形以发而“亲下”,类之相从,理气之必然者也。若共、驅、向魃、匡人之见圣如不见,斯拂人之性而自不利耳,岂理数之常哉!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阳贵阴贱,上爻托处最高。“无位”者,五为天位之正,上其余气而远于人也。阴为民,下五爻皆阳,敌体相竞,“无民”也。“贤人”,谓四以下群阳。“无辅”者,众皆睹九五而从之,不为上辅也。“动”,谓此爻独为老阳发用,时非其时,位非其位,贤人非其人,而仍以刚动,有悔道矣。其亢也,初不恤悔;有悔矣,而龙德不屈,伯夷所以思虞夏而悲歌,孔子所以遇获麟而反袂也。

“潜龙勿用”,下也。

位在下,故以不用自养其德。

“见龙在田”,时舍也。

“舍”,止也。君德已成,时未居尊,故止于田以修其庸德;然德化虽未行,固宜为天下之所利见。

“终日乾乾”,行事也。

以刚居刚,而履人位,事方任己,不容不乾乾也。

“或跃在渊”,自试也。

或跃或在渊,出而试其可行与否,进可受命,而退不失己。圣人之行虽决之以义,而道必以适于事者为极至,无嫌于姑试进退以自考,所以异于功名之士勇于行,隐遁之士果于止也。

“飞龙在天”,上治也。

位居尊上,故治化行于天下,而天下利见之。

“亢龙有悔”,穷之灾也。

位已至极,无可复进,虽尚志髙卓,而灾及之。难自外至,非所宜得者,曰“灾”。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乾元”谓乾为诸卦之首,众阳齐兴,德无偏盛,君臣民庶道一风同之象也。篇中五序彖、爻之辞,反复以推卦德,示易道之广大悉备,义味无穷,使读易者,即约以该博,勿执典要以废道。于乾详之,而凡卦皆可类推矣。然易之蕴,文、周之辞已括尽无余,外此而穿凿象数,以谓易惟人之意求而別揣吉凶,则妄矣。
此上七节,以时位言之。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

体虽纯乾,而动爻则为动于地中之象,乃阳所藏密之基也。凡一爻之义,皆以其动言之,余准此。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阳气出于地上,百昌向荣,春光明盛之象。因此见凡卦之中,皆可与时序相应。京房之徒,强配卦气,为妄而已。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阳动于进爻,乃四时日进不止之象。言“与时偕”者,天道不倚于四时,而四时皆与天为体,时之所至,天亦至也。

“或跃在渊”,乾道乃革。

内卦乾道已成,外卦阳刚复起,革之象也。天体常一,而道有变化。寒暑晦明,运不息而气异。其相承相易之际,一进一退,如在渊而跃,革以渐也。

“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

天道周流于六位,惟五居中而应乎天位,乃天之大德敦化,所以行时生物之主宰运乎上,而云行雨施皆自此而出也。

“亢龙有悔”,与时偕极。

极,至也,穷也,极其至则穷也。气数穷则天道亦变矣。

“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数止于九,所谓十者,仍一也。故洛书尽于九,而河图中宫十五;裁有余,补不足,虚极于六,盈极于九,大地之化止于此矣。九者,已极的无可增也。惟乾纯阳,而发用之数,见乎过揲者皆九。天阳之数,无所不用,于此见天之所以为天,大极无外,小人无间,生死荣枯,寒暑晦明,灵蠢动植,燥湿坚脆,一皆阳气之充周普遍,为至极而无能越之则焉。故人之于道,惟有不足,无有有余;惟有不及,无有太过。尽心乃能知性,止至善而后德以明,民以新,故曰:“圣人,人伦之此”。道二,仁与不仁而已,无得半中止之道也。君子于此,可以知天,可以尽性矣。
此上七节,以天化言之。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

凡物与事皆有所自始,而倚于形器之感以造端,则有所滞而不通。惟乾之元,统万化而资以始,则物类虽繁,人事虽赜,无非以清刚不息之动几贯乎群动,则其始之者,即所以行乎万变而通者也。利者,健行不容已之情,即以达万物之情;贞者,健行无所倚之性,即以定万物之性;所以变化咸宜而各正性命,物之性情无非乾之性情也。此以明兀亨利贞皆乾固有之德,故其象占如此。元亨为始而亨,非遭遇大通之福;利贞言性情,则非利于贞,而以不贞,为小人戒,明矣。舍孔子之言而求文王之旨,将孔子其为凿说乎!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此言四德之统于元也。“美利”利之正也。“利天下”无不通也。“不言所利”无所不利之辞,异于坤之“利在牝马”,屯之“利在建侯”。当其始,倚于一端,而不能统万物始终之理,则利出于偏私,而利于此者不利于彼,虽有利焉而小矣。乾之始万物者,各以其应得之正,动静生杀,咸恻隐初兴,达情通志之一几所函之条理,随物而益之,使物各安其本然之性情以自利,非待既始之余,求通求利,而惟恐不正,以有所择而后利。此其所以为大也。

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此言元之所以统四德,惟其为乾之元也。“中正”以二五言。丝无疵顔,曰:“纯”;米无糠秕,曰“粹”,谓皆阳刚一致而不杂阴之浊滞也。阴凝滞而为形气。五行已结之体,百物已成之实,皆造化之粗迹,其太和清明之元气,推荡鼓舞,无迹而运以神,则其精者也。乾之为德,一以神用,入乎万有之中,运行不息,纯粹者皆以精,是以作太始而美利咸亨,物无不正。在人为性,在德为仁,以一心而周万理,无所懈,则无所滞。君子体之,自强不息,积精以启道义之门,无一念利欲之间,而大德王道于斯备矣。

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

承上义而言乾之为德,既大始而美利天下,而六爻之动,自潜而亢,有所利,有所悔,或仅得无咎,发挥不一者,何也?自卦而言,一于大正;自爻而言,居其时,履其位,动非全体,而各有其情,故旁通之。要其随变化而异用者,皆以阳刚纯粹之德,历常变之必有,而以时进其徳业,则乘龙御天,初无定理,惟不失其为龙,而道皆得矣。圣人用之,则云行雨施,而以“易知”知天下之至险,险者无不可使平。君子学之,则务成乎刚健之德,以下学,以上达,以出以处,以动以静,以言以行,无日无事不可见之于行,则六爻旁通,虽历咎悔而龙德不爽,惟自强之道,万行之统宗,而功能之所自集也。

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隐而未见”,以位言;“行而未成”,以道言。未成,谓方在笃志近思之时,不即见之成能也。弗用者,君子自修之序,自不急于见功。爻言勿用,以君子之道戒占者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学博,则聚古今之理于心。问审,则择善而辨所宜从。宽谓容物而不自矜。仁则推爱之理而顺乎人情。四者下学之事,宜民之道,故为在田之象。而学问至则百王之法惟所损益,宽仁施则百姓之情皆可上达,宜为天下所利见,虽未履天位,而君德备矣。古者世子入大学以亲师考道,天子卑服而亲康功田功,皆以养成君德也。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慯,虽危无咎矣。

不在天,不在田,惟其位非中也,时之危也。“重刚”,行之乾乾也。刚者,非但勇于任事,实则严以持心;不恃其健行,而知时之不中,防其所行之过,操心危则行不危矣。以位则建大猷以乘时而未就,以学则望圣道一间之未达,成汤之惟恐胜予,颜子之欲罢不能,皆此爻之象,尽人事之极也。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重刚”,下卦已刚而此复刚;又三、四为人位,重三为四而皆刚也。不在人者,三为人之正位,四其余位,人道已尽,而俟天之时也。德之将熟,命之将受,决于止则自画而贰尔心,决于进则躐等而有惭德,疑而自试,必得其所安,君子体道之深心也。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九五履天位,而刚健中正以应天行,故其德之盛如此。天地以主宰言,日月、四时、鬼神,皆天地之德,以纯粹之精,而健行得中。明不息,序不紊,刑赏不妄,人而天矣。先天,谓天所未有,大人开物而成务,弗违气应物化而功就也。后天,天已垂象,因而行之。奉天时,时至功兴,不爽其则也。天且弗违,则人不可不见,而见之者,鬼神自应以吉。当大入之世而弗见焉,鬼神弗佑,四裔之诛自取之矣。违大人,即以违天也。书曰:“未见圣,若不克见;既见圣,罔克由圣。”大人不世作,而圣言孔彰,乐其道者见之。非圣无法,允为自弃。勿曰生不逢尧、舜之世,遂可随末俗以迁流也。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进退以行言,存亡、得丧以遇言,保其固有曰存,本所无有曰亡,得所未有曰得,失其所有曰丧,刚而不止,居高而不肯下,亢也。亢之为道,率由于不知,而龙之亢,非不知也,秉刚正之德,虽知而不失也。惟若孔子,知不可为而为之,而不磷不缁者不失,乃能与于斯。忠臣、孝子,一往自靖,不恤死亡之极,亦有圣人之一体,虽有悔而固为龙德,时乘之,亦所以御乱世之天也。
此上十节,申释彖、爻之辞,言君子体易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