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知

知行诺一

节气随想

春分

春分之日,阴阳势均。

上升之阳遇下降之阴,当其势均之时,多云雨。此时此际,可谓阳不得上,阴不得下,天地不交,其象为否。
此或《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言:“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槀不荣。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初春之季,生气勃勃,万物生升,可谓萌生之时节。然而,气候却阴寒湿润多云雨,并非所有生物的天堂。
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迈不过冬春交际这道坎。

春分时,太阳到达黄经0°。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悟”分类下的文章用来记录个人偶思偶得的碎想。请独立思考,切勿轻信。
如若这些小言琐语能引发您的遐想、感悟,不亦乐乎!

节气随想

惊蛰

文王八卦以“震☳”居东方。一阳入地,正应太阳初升之象。
《黄帝内经》以春、木、肝、少阳应象东方。
秋冬两季,阳收而后藏,阴由盛而趋衰。春夏两季,阳复生而长。震于春之初,仅为一阳生升,然其势不可挡。震阳之入积阴,如滴墨入水,彻入而启荡群阴,使待后来之阳施。

中医修正先生在《六节藏象(二)》说:“六节藏象从人体生理出发,将四时人道化,使藏象内容进一步完整。在春夏少阳太阳之间加入阳明,为圜道立个开口,就如在震乾之间安装一丸红日,照见凡夫步云之路;在秋冬太阴少阴之后加入厥阴,为圜道留个出口,就如在巽坤之后安装一轮明月,映现神仙下凡之踪。阳明化饮食水谷之精华,厥阴传男女血性之精气,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故谓人道化。这既丰富了圜道的内容,更让封闭式圜道与外界有了沟通。”
于人而言,六节圜道,生生不息。因二生三,六节所以承四象。又阳之用需藉阴,阴之成必凭阳,阳明(藉胃)所以在三阳之中,而厥阴(凭肾精)在三阴之末。

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345°。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悟”分类下的文章用来记录个人偶思偶得的碎想。请独立思考,切勿轻信。
如若这些小言琐语能引发您的遐想、感悟,不亦乐乎!

节气随想

雨水

雨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太阳于雨水到达黄经330度。

《黄帝内经》以春、木、肝、少阳应象东方。立春后,气温逐渐增高,地阳渐长,升而遇天之阴降,相会相迎,成云化雨。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曰:“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之用,莫著于寒暑;寒暑之成,乃积自水火。

春时发陈冬藏之精气,化生雨露,先行滋润,蓄势待命,以听“帝”之震荡,复苏万物。此或立春之后继之以雨水,惊蛰之意。

修正先生在《藏气流传》一文中指出,“肝泄肾之藏后肾之精气化为少阳之气,自手少阳三焦和足少阳胆而出,从三焦敷布周身,从胆入脾助消化而开发后天资源,化生水谷精气。”似乎与立春、雨水、惊蛰、春分这几个节气的功用相呼应。

!!!“悟”分类下的文章用来记录个人偶思偶得的碎想。请独立思考,切勿轻信。
如若这些小言琐语能引发您的遐想、感悟,不亦乐乎!

先天后天 何如当天 (2017-01-30 16:18:06)

修正传真(771)03182919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这承传了千百年的先后天妙论,在中医界可谓尽人皆知,至今未闻异议。平心而论,先后天之本说法的提出,相当有道理,因此,就如五行藏象论及八纲辨证那样,几乎为所有的中医人接受。有意思了,八纲辨证一旦被中医人接受,放下伤寒论“六经辨证”就如释重负;五行藏象论一旦被中医人接受,四时藏象变成了“不完整的”五行藏象论。那么,脾肾为先后天之本的高论响彻杏林,是否也有不好之处呢?

敝人疑心重,鉴于中医学千百年不断沦落的事实,早就对诸多传统妙论推敲怀疑。在中医诸藏府中,脾肾是否是最重要的呢? 从脾肾的造字看,脾从肉卑,脾之为言裨也,肾从肉臤,臣牵之意,都不像是人体最重要的藏器。当然,从字义引申出的疑惑,不可援为医理的依据。 中医传统理论的是非,最终还必须质证诸中医经典。

翻开《素问灵兰秘典论》,在这专论藏府关系的《黄帝内经》篇章中,通论十二藏府(其中脾胃合论) , 心肺列第一第二,脾胃并列第六,肾列第九。似乎,这统领先后天的脾肾的重要性,被疏忽了?再翻开《素问六节藏象论》,在这唯一以藏象论命名的《黄帝内经》篇章中,虽然分封五藏为五“本”,并没有明确指出脾肾为先后天之本,也没有专门讨论先后天问题,而心肺二藏同样高列第一第二。

心肺,这鬲肓之上的父母,位配太阳太阴的君主与相傅,主神明而行治节,其生理地位无与伦比。 从未听说哪位医学家对此稍有微言,就算毫无医学知识的人,都能感受到胸腔内心跳动不休、肺呼吸不止的生命活动。请问高谈先后天之本的医学家,您们是否怠慢了自己身体内的父母呢?您们也感受到了体内脾肾的生命活动在进行中?魂兮归来,父母从来就在胸中,何去四方些?

考《内经》论五藏次序,除了与四时、六节、五行相匹配外,更多是按心肺肝脾肾次序排列,如《素问》的《灵兰秘典论》、《五脏生成》,《灵枢》的《本脏》、《九针》、《病传》、《阴阳系日月》、《胀论》、《五癃津液别》,都是。 顺序概念,在古代是明确而严格的,脾肾这从卑从臣的藏器的重要性,从来就在心肺之后。将五藏平等看待,已经偏离了些经典思维;先后天之本的提出,对脾肾自身的理解没错,如果扩张进而凌驾父母的权威,那就大错特错了。然而,似是而非的歪论兴起,必然有坦坦王道的模糊或失落为前提。

过分强调脾肾为先后天之本,既是对藏象理解的肤浅,也是整体意识的薄弱。人生所由来,五藏中论肾是正确的;人生所维持,五藏中崇脾也是对的。但主持现有生命的,经典记载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心肺是君主、相傅、父母,肝脾肾三藏岂能与“生之本”“气之本”的心肺相比?《太极图解》有言“一阴一阳井泉见,三阴三阳会云天”。幽潜重泉的少阴少阳,整体上讲只是生理活动的预备队;时盛时衰的阳明运作,也只不过为大众增补粮草;操运现今生理活动的,主要是太阳和辅佐祂的太阴。先天后天,何如当天?

敝人闲读医书,总觉得补脾肾的方药比补心肺的多多了,为什么?实际上,传统中医并不理解如何遂补心肺,因为对心肺太阳太阴理解模糊、乃至于无知。没有生理学基础的支撑,病理及临证还能怎样?补益脾肾的方药数不胜数,补益心肺的方药就少得羞以并论。若舍下“培土生金”“心脾两虚”这些本非嫡出的瓜葛攀援,那就更少得可怜了。

听说,损其心者调其荣卫,荣是什么?卫又是什么?什么也不懂,如何治心?损其肺者益其气,如何补肺?培土来生金,太曲线救肺了吧?那么,什么最益气呢?是人参吗?还是今日暴红的野生冬虫草?但我却听说“气虚宜掣引之”,这掣引当然可以借药物来实现,但纯补的概念就要修正些许,更可以完全抛弃药物而导引自身。今天中医学,源清流浊,并非诋毁。

阅读全文 »

六节藏象(三) (2017-01-29 16:18:20)

修正传真(771)03182919

六节象数

古人观天地,地是静止不动的,而天上的星星日月都在运行不止。 仰观星星今天在这位置,明天这时差不多还在这位置;观察深入了,发现今天在这位置,明年这时差不多还在这位置。 似乎星星日月在走了一圈之后又回来了,于是,天道好还,天圜道也,便在古人心目中确立了。

古人世界观,认为人体就如小天地。 人体中凡有形不动的便是地,而运动并能循还回归的便是天。 或以为天是阳地是阴,没错,但肤浅而不准确。《周易》说“立天之道曰阴与阳”,这天之阴阳,若以一明一暗、一冷一热的白天与黑夜来比喻,似乎更容易理解。多少版的《中基》教材了,都说阴阳对立、互根、消长、转化,这些都正确,但都停留在抽象概念,流传与进退才是深层次的内容。阴阳再分太少,就有了少阴少阳太阴太阳,所谓四象。 仰观天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之星星流迁旋转,世界上便感觉到了春夏秋冬的传递而温热凉寒。 阴阳,引入四象内容后,流迁次序才出现。《素问》第一卷谈藏象,人体之天便是以四象四时立论,若认为四时是不完整的五行,便是对四时认知太肤浅了。

先谈四象,春夏秋冬周而复始,人人都懂。四时配四象,其顺序究竟是少阳—-à太阳—-à少阴—-à太阴—-à再少阳,还是少阳—-à太阳—-à太阴—-à少阴——〉再少阳呢?聚焦问题,秋究竟是少阴还是太阴?冬究竟是太阴还是少阴?在《黄帝内经》中,两者都存在。肺秋阴仪之始,阴气初生而量少,可称少阴,但肃杀强制性将张散弥漫的阳气收敛,其功用可称为太阴,承接并匹配了太阳;肾冬阴仪之极,阴气久积而量多,可称太阴,但宁静的封藏却是即将发生甲坼句萌根基,其功用以少阴称呼更适合。敝人认为,这便是所谓的“气有多少,异用也”。

四时讲究次序,扩张为六节后同样讲究次序:一阳—-à二阳—-à三阳—-à一阴—-à二阴—-à三阴—-à再一阳,这是最原始的三阴三阳次序,就如秋配少阴一样,讲的是阴阳之气的多少。 由于阴阳总是对立的,阳仪进,阴仪就退,便又有了另一个三阴三阳次序:一阳—-à二阳—-à三阳—-à三阴—-à二阴—-à一阴—-à再一阳,这是深层的三阴三阳次序,就如秋配太阴一样,讲的是三阴三阳功用。 前一个次序不可忘记,后一个次序才是六节藏象的核心框架。

请参考中医修正博客
2009-11-01 的“四象在阴阳学说上的意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5ee16d0100fp94.html
2009-11-11的“做一回初小学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5ee16d0100fvij.html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5ee16d0102xexu.html

节气随想

立春

东方之位,太阳升起之地,象征着光明、温暖、生机。
文王八卦以“震☳”居东方。一阳入地,正应太阳初升之象。
《黄帝内经》以春、木、肝、少阳应象东方。春、木、肝、少阳,皆阳初生之景。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
四季之中,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冬至一阳虽生,然阳方生,弱且不固,不固则无以驱阴。至于立春,阳始积固,遂有“立”之说也。其“立”也,一阳震动地内,惊荡群阴,开辟万物生发之初机。《周易说卦传》曰:“帝出乎震”,或此意也。

于人而言,春时,肝疏泄肾藏于前,胆震荡脾土于后, 发陈冬日积蓄之阴精,方得以肇始春夏之生长。

太阳于立春到达黄经315度。

!!!“悟”分类下的文章用来记录个人偶思偶得的碎想。请独立思考,切勿轻信。
如若这些小言琐语能引发您的遐想、感悟,不亦乐乎!

巽风“入”

八卦以巽☴ 为风。风,一阴在下二阳在上,其象下静滞而上燥动。

周易以“入”为巽之德。明末大儒王夫之在《周易内传》中说:“自阴而言之,则自下而柔顺以入合于阳;自阳而言之,则刚得中而以柔道下施,入物而相劝勉。”
阴居下而无向上干阳之意,而阳居上以柔施于下而无强求之情。巽之象,虽内外有别,然上下和洽无疑,有利志行之意。巽之“入”德,或取自此。

病之始因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风者,百病之始也。”
风之动,四季皆有。风行之处,既是“入”物之所。人居于天地之间,自然也会受风的直接影响。
风易入物,入其内则扰其气,如若引发阴阳失和,疾病也将随之而来。

病之外因

东汉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说:”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藏府,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医圣认为人的病由,三条而已。一是外因,如风、寒、暑、湿、燥、火所致之症;二是外感所致之症内传经络、脏腑所成之病;三是内耗,或外伤所致之病。一二其实可以归为一因,皆是外邪内侵导致人身机能失和而病。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因而大饮,则气逆。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于人身而言,藏精而起亟之气名之为阴;卫外而为固之气名之为阳。阴气平和均匀,则生发易遂;阳气周密稳固,则外邪难入。非如此,则阴阳不和,生发不易,外邪易侵,身体易病。

拜个早年了。祝大家新春吉祥!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悟”分类下的文章用来记录个人偶思偶得的碎想。请独立思考,切勿轻信。
如若这些小言琐语能引发您的遐想、感悟,不亦乐乎!

阅读全文 »

节气随想

大寒

华夏大地四季分明,春暖夏暑秋凉冬寒,是天地阴阳相互推荡的自然变化。热能大量输布于外之后必然需要敛藏于内以生发、积聚热能。天地热能不足,万物所能汲取的热能也变少,秋收冬藏或由此而来。

二十四节气有大暑,也有大寒,天生地养的生命无时无刻不受天地的影响。春夏时,随阴阳摩荡而生发,生长;秋冬时,随阴阳摩荡而收敛,收藏。既是被动适应,亦有主动调节。

阴阳摩荡,而生万物,但不必然产生生命,何以知之?在已观测到的太阳系九大行星,仅仅地球存在生命。
何以知阴阳相互摩荡?显之于天,有日出月落之情;应之于地,有四季景观之状。

太阳于大寒到达黄经300度。

大寒的大字,含至,广,盛之意。

!!!“悟”分类下的文章用来记录个人偶思偶得的碎想。请独立思考,切勿轻信。
如若这些小言琐语能引发您的遐想、感悟,不亦乐乎!

六节藏象(二) (2017-01-18 11:35:09)

修正传真(771)03182919

《素问》第一二卷谈论藏象,只用四时,也就是不难理解却被后人疏忽的四时藏象。第三卷阴阳离合论将四象扩张为六节,为第四卷的六节藏象论铺平道路。这四时藏象,也就是被后来五行藏象巧妙掩盖的原始藏象论,在医史上被普遍误解为不完整的五行藏象。

鉴于藏府生理的复杂性,《素问》作者认为有必要予以适当的扩张,这便是《阴阳离合论》的缘起,终于在下一卷出现了《六节藏象论》,中医医理完成奠基。通观《内经》,以藏象论命名的只此一篇,并没有五行藏象论。

六节藏象从人体生理出发,将四时人道化,使藏象内容进一步完整。在春夏少阳太阳之间加入阳明,为圜道立个开口,就如在震乾之间安装一丸红日,照见凡夫步云之路;在秋冬太阴少阴之后加入厥阴,为圜道留个出口,就如在巽坤之后安装一轮明月,映现神仙下凡之踪。阳明化饮食水谷之精华,厥阴传男女血性之精气,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故谓人道化。这既丰富了圜道的内容,更让封闭式圜道与外界有了沟通。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5ee16d0102xefe.html

《三阴三阳六气标本气化之理》说略 (2017-01-01 08:24)

人身生化是气化的一个过程,三阴三阳六气标本谈的是气化,所以六气为本,三阴三阳是行令之所为标。
首先看少阳相火,这个少阳之火他是相,他是听命而行的,所以不可妄动。而且这个少阳之火不是少阳自身产生的,他不是自主的,他是在阴的基础上产生的,这个阴就是肝,而肝足厥阴经所行,本经之气是属于阴的。然而肝的功能是从阴化阳的,所以称肝为阴中之少阳。少阳火化出之后他是需要去路运行的,这个运行之道就是手足少阳。三阳是管阳用的,少阳也不例外,因为少阳运行的是火,火为阳,标本同气,从本。
那么,这个少阳相火是干什么用的呢?火气生发运行天地。作用有二:一个是作用于天,一个是作用于地。作用于天,天赋生命以动力;作用于地,地气得开发利用。作用于地的相火,他只有在进食后,胃中有水谷,即有了地气,这个相火才释放开始工作,不然就静若处子。而作用于天的相火,则必须在心君行令的状态下工作的,也就是在心太阳宣布水谷精气于全身的状态下工作的。不然,如果断食,水谷之气用尽了,生命的动力也就消息了。所以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从这个层面看生命机制,那么,生命体的整个运作过程无非就是开发利用水谷精气充身生化的一个过程,也就是开发利用胃气的一个过程。所以生命的病理状态无非也就是胃气不化或不运的一个状态。胃气不化责在阳明无火或阳明藏器受伤,阳明无火责在少阳火气不足而藏器受伤责在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或劳倦伤脾。

阳明燥金,这个阳明他是胆少阳火气化胃中水谷之气而出阳明精气,阳明精气由少阳火即日精与脾胃土即水谷之精气即月精化合而来,日月合明,故称阳明。天为阳,地为阴,水谷之精即阴中之阳,具有滋润作用,天气下为雨,而雨出地气,即地气上为云变化而来,所以这个阳明精气还具有降下的作用。滋润即能润燥,降下的功能即金气的功能,所以称阳明燥金。而这个滋润与降下的功能就是太阴肺的功能。所以阳明不从标本而从乎中,而阳明与太阴互为中气,故阳明从乎中即从乎太阴也。

太阳寒水,这个太阳他也不是自主的,也是在阴的基础上产生的,心为阳中之太阳,心手少阴经,心之性属阴而其功用为阳,是宣通敷布阳明精气于全身,供一身新陈代谢的,心主神明,神者,示申也,申即宣之义也,通上彻下,德施周普。所以太阳是宣通供养一身阳气的,太阳宣发敷布的阳明精气与机体的原始动力三焦相火合化而新陈代谢,产生太阳磅礴之气,产生一身的生命活动,一身才得温暖柔和,充满活力。阳明与少阳合化而出磅礴充身之三阳,亦称太阳。太阳是真正赋予一身机体生命活力的,一身之新陈代谢活动是在太阳气交之分进行的。人身有一处阳气不到就化寒,有一处水气不化就停积水饮障碍机体气化运行。人身生命气化活动停止肉身就变成冰冷僵硬,一身之水就称死水不动。所以太阳具有化寒化水功能,故称太阳寒水。寒水为阴,标本异气,故太阳从本从标。

太阴湿土,这个三阴是自主的,太阴是由肺调节的,肺手太阴经,本性为阴,主收降,肃肃出于高原,阴阳转接之所,先有心之彻底宣通而后才有肺之顺利收降,故称肺主宣降。太阳心的宣布是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为气,是气传子母的过程。而太阴肺则是液行夫妇的过程,高处不胜寒,肃肃出于高原,将太阳之气收敛化液而滋润机体。太阴肺能将人身的整个大气收敛住,才不会产生大气向外涣散无度,心肺协和,则气机开合有度。这样形成了云行雨施,天地交感,产生气化循环。太阴肺能将太阳气交新陈代谢各种产物,该升的升,该降的降,该出的出,该入的入,分别作出处理,以行治节。机体整个的生命代谢产物的分清别浊处理,其责在肺。但从藏气流传上讲,主要的功能是将太阳气化合成出的精微物质收归入肾,为人体生化的可持续能源作储蓄补充。机体的滋润,润滑之性来自于太阴之收降,故称太阴湿土。湿土为阴,标本同气,故太阴从本。

少阴君火,少阴也是自主的。先看“君”字,尹者治理也,口代表四方可引申为天下。治理天下者君之德也。火者气化之动力也。少阴肾主封藏,将太阴肺整合收降的精微物质即太阳心君布化产出的成果转化成新能源,新能源交由肝与包络储藏,再通过疏泄而起极化为少阳相火。少阴所藏的是太阳心君布化产出之物,故称少阴君火。而此物又是少阳生发之源,相火生发利用可化出君火,君火布化合成出新物质经收藏而后又可化出相火,。君相两火之间是如此相依为用的。火为阳,标本异气,故称少阴从本从标。

厥阴风木,厥阴也是自主的,厥阴包络为主。包络是人身再造之地,生殖之门户。也是人身起死回生之地,手握绝阴回阳之职。生命之门从此开启,开天辟地由乎此。故称风者六气之长也。无风之动,六气无由生。生殖之门可以再造新生命,但却是一把双刃剑,同时会消耗本身而甚至毁灭本身。生殖之门开启过大,则相火化出必受制约。因为同出一源也。由此得见,生门死户同一处也。风者动气也,厥阴为绝阴化阳,由静化动,从此万物得以生长。故称厥阴风木。风动向阳化为相火而为一身之气化动力,风动是为生相火入少阳,故厥阴不从标本而从乎中,厥阴少阳互为中气,故厥阴从乎少阳。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c78c240102wtdr.html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