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知

知行诺一

中医养生:向你展现养生的三重境界(中篇)

归正按:古往今来,养生保健一直是人人都想了解的学问。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中医养生知识愈发开始普及。普及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被低俗化,或沦落为快餐文化的走卒。中医养生,话题实在大,一文难尽,归正计划分上中下三篇,篇篇递进,向大家还原真实的中医养生。

上篇:饮食养生   中篇:运动养生   下篇:修心养生

---Fritz Freund《打雪仗的孩子们》


运动养生:温饱之后的上层建筑

运动的多少,与皮肤蒸发和肺部呼吸消耗水分的多少成正比。当然,伴随水汽蒸发而带走热量、排泄物和排遗物也相对应地增减。进一步讲,运动还不可避免地影响一个人的心理状态。

在中医看来,运动养生,不能简单理解为现代人所谓的体育锻炼,应该包括起居和运动两大块。

一、起居

起,是起床活动或出门办事;居,是回家休息,当然也可以理解为选择居所。在正统中医看来,人的作息起居,是应该根据四季节气的变迁而调整的。

---Jules Breton《Asleep in the Woods》

何起居?其实就是《黄帝内经》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中简简单单的几句话:

春三月……夜卧早起

夏三月……夜卧早起

秋三月……早卧早起

冬三月……早卧晚起

万万不可小看这几行字,这不仅是简单的气温变化使然,更是对人体阳气如何升散,阴液如何收藏的深刻认识。大家只要能够认认真真做到,对身体必然大有裨益。

当然,如果能够更进一步,跳出四季对应一年的思维定格,那恭喜你,你比大多数知名养生学者都牛逼了!归正暂不在此展开,我们日后再回到这个话题。

四个季节伺候四个女人可不是单纯体力活,要靠智慧智慧啊!

---Alphonse Maria Mucha《四季》

反观现代人,做到合理起居了吗?

夜生活丰富多彩,工作日挣扎着早起,周末睡懒觉到中午,多是如此吧?长期不正确的起居生活早已打乱了人体应有的内在状态。那么,在此基础上的运动,还是对的吗?

哥么,下一场哪里喝?

---Edward Munch《卡尔约翰街的夜晚》

好一些的,白天忙于上班,晚上身体已经进入准休眠状态了,却到健身房,并且常常以高强度运动来“弥补”白天伏案工作运动不够的问题,结果大汗淋漓,这样对吗?

归正认为:若人的起居作息无法与大自然同步,盲目的运动只会进一步损害身体。非但无益,而且有害!运动养生,首先要讲究正确的起居,接下来才是如何运动。

再多说一句:《周易》有云“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古人在思考四季变迁时,不是单论太阳,而是日月并提。

你这辈子有一半的时间是跟老娘过的,还想撇清关系?

---Edward Charles Halle《月神》

古人认为除了太阳之外,月(太阴)相的晦望上下弦也参与到了四季的变迁流转之中,进而也会影响到人的起居习惯。东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便是以月相为基础进行人体奥秘讨论的经典之作。

二、运动

起居讲好了,接下来讲如何运动。

每天的运动,当然是从早上开始。

“众爱卿,吃完早餐跟本王一起出去浪!”

---Jean-Léon Gérôme《与路易十四共进早餐的莫里哀》

早晨起床后的运动,必须要以进食作为前提。不然,同样的运动会带来极为不同的结果,这涉及到中医纳甲法中用甲用壬的问题。用甲,调配得度则滋养有功,可延年。用壬,水火异致而洗髓解肌,会要命!

运动的方式有很多归正极反对那些需要大量使用爆发力的运动,这只会耗散人体的最核心能量,这种能量对于每个人都是定数,用多少没多少,补不回来的。

古往今来吃了这方面亏的例子很多:汉霍去病、三国马超、宋林冲、明常遇春、清霍元甲、近代李小龙,这些人武功或许已经登峰造极,却都英年病逝。再看今天体育“健将”们,真实的健康状况和寿命都不如普通人。

“除了强壮的肉体,俺还有坚定的眼神!”

---Ghislain Magritte《永恒的运动》

归正认为,真正好的运动可以包括:印度教的瑜伽、伊斯兰教的苏菲圆舞、中国道教的太极拳和八段锦等等。这些运动才能真正起到滋养身体的作用。

当然,跟着师傅模仿着练,也会有益健康。然而,想要让运动对身体的帮扶最大化,就必须先明白设计者的初衷。这些运动的设计者是谁?都是古代的宗教修行者,那么修行者运动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归正认为,四个字而已---形神合一

运动的最高境界,是肉体与精神的完美重叠

---Jose Gallegos y Arnosa《At Prayer》

运动,应该是从易入难再去繁就简,从少而多再由多还少,始于外而收于内。

运动,必须着重提醒的是运动时的心境。精神要与肢体运动如何匹配?女人虚弱而长寿的普遍现象,应该如何解释?“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不知有汉,更不论论魏晋”环境下的人体素质又有哪些特异?人心该如何运用对人体更好?

且待中医归正下一篇:修心养生


[请关注中医归正(中医修正)先生公众号]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qBlLpjA3JUa79veqYTfcBQ

小镇故事多(2014-09-23 16:06:32)

一、小镇故事

  某小镇有故事:一游客到镇旅馆,拿出1千元押金,让店主挑个房间。他上楼时,店主偷偷拿这1千元付了屠户的肉钱,屠户还了猪农的猪钱,猪农又还了饲料款,饲料商付清了召妓的钱,妓女(美女)又跑来付清了住店的房钱,这1千元又回到了店主手中。这时游客下楼说不住了,于是拿钱走了,但是全镇的债务都结清了!
  这故事生动形象,说明“钱”在间接交换中作为支付手段的必要性。如果没有钱,很多交换将无法深入。但是这个故事能说明的问题仅此而已。我们却不能拿它和中国经济的“缺钱”作类比。

二、上述故事还提示:

  1.钱作为支付手段只是表象,真正支付的是物质或服务。比如,美女给店主的1千元,实际支付的是店主为她提供的住房服务。其它交换关系皆是如此。所以看官们要明白交换经济是物资或服务的间接交换关系,并非钱钱交换。你要是老盯着钱看,那经济学就被你读成货币学了。
  2.货币发行者是授信人,它为市场提供信用。信用是资源的单方向预先提取权,并非交换实现。在现代,授信者由央行担任,它通过商业银行以贷款的方式为市场授信。在模型中就是游客,他以债务形式提供1千元给店主,店主再进行支付,最后这1千元由店主回收,还回游客/授信者。这是现代经济游戏的基本模式,程序是银行贷款-回收-再贷款,对应企业资金-资产-再资金。这是存量循环,是可持续的,不需要增发钞票,也不会债务增加。

三、将上述模型略作修改:

  1.如果将上述模型稍作修改:美女并不住店(嫌价高或想买衣服)。那将会出现什么?那店主的1千元将滞留在美女手中而无法收回。那游客下楼的时候,店主可就穿帮了。他将无钱还给游客,会被告上法庭,甚至拍卖旅馆予以还账。问题出在哪里?美女和店主的交换关系无法实现。
  2.在市场中,上述经济会因为美女和店主无法达成交易而止住循环。美女、屠户、饲料商的产品都将滞销,从业人员失业,资产价格因为店主的抛售出现下降,经济进入萧条/通缩。但你不要悲观,精明的王老板很快发现了商机。王调研后发现,美女要的是服装而不是住店。一月后,王老板向游客申请新贷款1千元,开了一家崭新的服装店(看官问,旧的1千元呢?它被店主浪费了。虽然还在美女手中,但这欠条的购买力本该由店主实现,现在只能抢别人物品了)。服装将被美女购买。上述产业链在美女与店主交换关系断裂后,将被王老板重新无缝对接。新的循环就形成了:王老板买肉-屠户买饲料-饲料商买美女-美女买服装。小镇经济在经历旅店失败引发的短暂萧条后又重新恢复增长。破产店主还帮王老板卖起了服装,实现了再就业。小镇经济萧条与繁荣地波动,正是市场出清功能的体现。什么叫出清功能?清楚无效产出啊!旅店没人住,这店开得有意思吗?不应该通过倒闭将其清除出去吗?没有死亡,没有新生。旅店不倒闭,服装店无法新生。因为服装店需要的信贷/人财物将被无聊的旅店长期占据。
  3.事实很悲催,因为魏光正不喜欢“萧条”。他不但不让旅店倒闭,还要将它做大、做久。于是旧账未清的情况下,店主再获新钱。他用新钱再次购买猪肉,重启了上述循环。于是小镇经济直接跃过“萧条”,奇迹地继续“增长”了。但你要知道,在初始模型中,债务清偿后谁也不欠谁的。但是魏光正的每一次重启,都会导致美女多出“储蓄”1千元,店主增加负债1千元。什么意思?人造经济是通过发新钞/债务重启的,而市场经济是依赖交换运作的。这是人造经济和市场经济的重大区别。小镇经济被重启,人们继续开工,但出了新问题:(1)美女们想买的衣服买不到,不住的旅店却春笋一样“崛起”来。这说明人造经济发生了严重地资源错配。这问题大了。(2)魏光正印的1千元到美女手上后,以“储蓄”的形式再次滞留,经济又不转了,想驱动它还得再发新钱……。
  4.美女发现:自己手中的欠条越来越多,但是能兑现的东西却越来越少(通胀);工作越来越忙,生活反而越来越难;自己似乎被经济绑架了。
  5.人造经济的冰冷真相是:店主一直通过债务而不是交换来间接地透支美女。或者说,店主获取了美女的间接服务,支付给美女大量白条,而白纸却无法被店主以有效产出的方式背书价值。
  6.在店主无法透支美女的时候,上述循环会再次中断。届时,美女会发现,自己被店主耍了。虽然一大堆店主签发的欠条,但是这些钱除了住店之外,啥也买不到。这TM根本就是个骗局。

四、中国经济可不是缺乏“支付手段”。

  现代经济会将美女手中的欠条以储蓄方式吸进银行,让美女成为店主的债权人,而银行退居为资金中间人。银行资产显示店主欠它1千元,负债显示它欠美女1千元,剔除中间人-银行,实则是店主欠美女1千元。银行的支付能力建立在店主还款上,而店主能否还款又建立在美女是否住店上。如果美女没住店,这个资金链就断了。届时,美女的钱存在了银行,银行的钱贷给了店主,店主的钱付给了美女。市场上,银行没钱,美女没钱,店主也没钱。表面看是支付手段缺乏,实质是店主通过负债建立的产能没有形成有效产出,导致经济循环或交换关系断裂了。
  如果地产商是店主,银行是游客,一群手持很多人民币以为发财了,实际除了空房子和铁公鸡外,根本无物兑现的人是美女。那现在的问题是,地产商无法回收民众手中的白条以归还贷款,或者说房子根本就卖不掉。这和初始模型中所有人的服务都被对方恰到好处地消费了是绝然不同的。如果中国的房子和铁公鸡都被欠条消费了,那这经济能有什么问题呢?啥问题也没有。而现实是,地产商的房屋只能被新债/银行信贷/发钞票/债务才能购买,和老欠条无法对接,且越来越无法对接,最终永远也无法对接。这是人造经济无法弥补的裂纹。这裂痕即是豆腐渣工程的主体裂缝,而且这“缝”还越来越大,分分钟陷“高大上”于倒塌。
  “人造经济”中看不中用,在赔本赚吆喝。屁民紧缺的东西它不造,无比过剩的房子它还拼命建。这不是神经病吗?增长/GDP是个中性词,并不必然包含价值,增长的可能是财富,也可能是坏账。小镇建旅馆也是“增长”,开服装店也是增长,但哪一个是财富,哪一个又是坏账?万一,中国经济增长的是坏账怎么办?你们如何面对即将破产的民众?!!
  “经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个迷。可爱的宏观者无法解释流动性是如何消失的?通胀是什么玩意?1百年了,他们还没搞懂1929年大萧条的发生机制,当然也搞不清中国经济将何去何从。而并不可爱的货币数量论者还在“猴子捞月亮”地问:“中国的钱去哪儿了?”。他们认为发了120万亿钞票,就一定有个“货币堰塞湖”藏在某处。却不知,一个巨大的通缩断崖近在眼前!
  中国经济的产出和有效需求无关,交换关系长期断裂,投资主体一直滥发欠条透支民众,却无法以支付有效产出的方式予以赎回,导致大量购买力以或有的方式滞留在民众手中。这导致了严重地通货膨胀和资源浪费。有人一直在用欠条玩弄着别人,透支着自己,这无知是危险的。
  这经济可不是缺乏什么“支付手段”。120万亿钱都进了市场,还缺少支付手段啊?那你告诉我,多少钱才算够呢?我说过,中国经济按这种“魔湿”下去,1千万亿进了市场,也会没有钱,而且会越来越缺钱。什么?钱越发越多,还会越来越缺钱?!对的,一点没错,正是如此。
  
  你还是没搞懂?那这篇文章又白写了。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cdf73a0102v2ha.html

阅读全文 »

节气随想

夏至

《黄帝内经 素问 天元纪大论第六十六》曰:『 太阳之上,寒气主之。』

阴寒的功用,既可汇聚阳能,使其合而生用,又可液化阳能,防其煊发无度。

窃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从六节,少阳阳明太阳太阴少阴厥阴再少阳之次序来看,心肺肝肾中,太阳心与太阴肺同居上部,而肺为华盖,居人体最上,承接上升之阳气。
    人体太阳,是气化的终点。通过太阳的敷布,输送人体各部运转所需的阳能,维持适宜的体温。
    人体太阴,是液化的起点。通过太阴的治节,对血脉的输送进行审理,去其糟粕,存其精华。
  2. 从《周易》并建乾坤为六十四卦之首来看,唯静顺无疆之坤可承载健行不已之乾。
  3. 从文王八卦,离火南热、坎水北寒的卦位来看,寒热相对。
  4. 人是恒温动物,生命的持续正常运转需要建立在稳定的体温之上。
    从我们所处的气候环境来看,一年高于人体温37度的气候少有,而低于人体温的时候多见。受寒邪之后,人体反应多是发热恶寒。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夏至,五月中。《韵会》曰: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

夏至,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夏至时,阳气盛布华夏之地,白昼时间也最长。

!!!“悟”分类下的文章用来记录个人偶思偶得的碎想。请独立思考,切勿轻信。
如若这些小言琐语能引发您的遐想、感悟,不亦乐乎!

中医养生:向你展现养生的三重境界(上篇)

归正按:古往今来,养生保健一直是人人都想了解的学问。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中医养生知识愈发开始普及。普及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被低俗化,或沦落为快餐文化的走卒。中医养生,话题实在大,一文难尽,归正计划分上中下三篇,篇篇递进,向大家还原真实的中医养生。

上篇:饮食养生   中篇:运动养生   下篇:修心养生

---Annibale Carracci《吃豆的人》


饮食养生:最基础,也是最低级的养生。

民以食为天。没的吃,生命都维持不了,还怎么谈养生?因此,谈养生当然要从饮食开始。

吃不同的东西,对人体有不同的作用。鹿肉猪肉,价位不同,人参萝卜,功能各异,几千年来,人类对食品的认知不是毫无根据的。

很多人都相信健康是吃出来的,特别是经历过战乱贫穷年代的,这种观念尤其强烈。因此,滋补强壮的药品和食物在人们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门徒:“今晚上帝安排咱哥几个吃啥?”

---Leonardo Da Vinci《最后的晚餐(草图)》

曾得一位老中医教诲:“虚羸甚者,非草根树皮所能奏功,须用血肉有情之品”。若身处食不果腹的年代,归正认为他说得在理。

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今天人人鱼肉不缺,如果仍然身体虚弱,那还是使用“血肉有情之品”能奏效的吗?由于工作原因,归正接触过不少常吃鹿肉、燕窝、虫草、野参的人,他们的身体也没比普通人健康多少。

“你大爷的!自己身子板不行找我有毛用啊?”

---Albert Bierstadt《林间的驼鹿》

也有人提出,要根据比例调配饮食,真正发挥每一味食物的真实功效,才能真正有益健康,于是便有了各类秘方药膳。归正同样不看好这样的思路,当满足了基础饮食之后,优化食谱以求营养最大化的努力也是愚蠢的。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饮食养生呢?归正崇古,让我们读一段古文:

植禾当以谷,覆鸡用其卵。

燕雀不生凤,狐兔不乳马。

杂性不同类,安肯同体居?

千举必万败,欲黠反成痴。

这是东汉炼丹术士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对人们依赖补品汲取营养的反思,大致想表达的意思是:体外之物与人体本非同类,可以起到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但绝无法真正滋养生命。

别想从食物里索取太多,吃够了就好!

---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喝汤》

归正认为,魏先生的思路是非常正确的。人的身体是知足且诚实的,当摄入的营养已能够满足身体活动的需求时,多余的食物和营养对胃肠道和人体都是负担。这也是古人“食五谷杀身”以及“辟谷”的理论基础。

说白了,饮食养生的概念不全对,甚至可以说不存在,归正认为更应该说成是“饮食维生”,当人的基本饮食得到满足之后,应随即进入更高级别的养生状态---运动养生。

陈寿的《三国志》这样记载了神医华佗对运动养生的理解:

“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

潜心翻译的归正侧面特写

---Hans Holbein the Younger《书写中的画像》

归正将其译成白话,即:人体运动,需要讲求个度。适当运动能助消化,调血脉,防生病。这就像门轴一样,时不时都适当动一动,这样就不会生锈腐朽了。我有一套很牛逼的运动方式叫做五禽戏,练了可以除病,让腿脚轻便,引导周身经络。

五禽戏,虽已失传,但这确实是古人在饮食无忧的基础上所构建的养生杰作。

五禽戏,虽已失传,但古人运动养生的理论思路尚存,且待归正先生下一篇:运动养生。


[请关注中医归正(中医修正)先生公众号]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c99XC8P_aqLPYSgNT4Xntw

知诺浮想:
民以食为天。古人食五谷五味以维持基本的生命需求,而非痴想以此长生不老或出凡入圣。食色,人之大欲,孔子既不反对,也不提倡,想来意在要对两者有所节宣吧。
虽然人的体质各异,然而通常而言,清阳之食有利于人体代谢畅通,浊阴之物、过多摄入食物,从长期来看不利于人体代谢循环。

寒了?寒了!真的寒了。(下)(2011-06-14 10:22:39)

修正传真(771)03182919

寒了,经典如是说(四)

  病人虽然不会骗医生,但他们说寒了未必就是实际病因。当时病人被冷风一吹,未必就病了。非寒邪侵客人体之后,太阳宣布失职,不能煦养皮毛时也有“寒了”感觉。现在让我们打开中医经典,看看我们的开基圣哲们对两种不同的“寒了”是怎么讲的。
  《伤寒论》第一页就列举了与典型伤寒有明显不同的温病,风温。
  《金匮要略》开始讨论具体病症的“痉湿暍脉证治第二”便清楚地记载着“太阳中暍,发热恶寒”。那么什么是暍呢?“太阳中热者,暍是也”。可见仲景谈论伤寒时,1)病邪未必都是寒,2)温热之邪伤人也可以有恶寒症状,3)非寒邪伤人,即使不恶寒,也可以归入伤寒讨论。
  这就使人回忆起《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凡病始于外邪侵客太阳的,皆从伤寒论。
  另一部经典《黄帝八十一难经》第58难也同样记载着“曰伤寒有几?其脉有变不?然,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
  还记得仲景说过“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为《伤寒杂病论》”吗?仲景时代谈论伤寒,从来就包括着众多从太阳而起的外感(热)病。可惜几百年后河间出了个叫刘完素的江湖医生,荒于经典,乱打乱撞几十年后,竟然喊出了“热病只从热治”。更可笑的是,他的医学白话却引出了后世浩浩荡荡的“温病学”大军。哀哉!经典的教诲,听起来和做起来从来都是困难的;魔鬼的诱惑,却常常让人乐此不疲,乃至于生死相许。
  俗话说“不知者不罪”。明白了,就不允许沉默!毛主席曾批评说“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是自由主义表现;魏先生经不起良心的敲打,道出了“若遂结舌喑,绝道获罪诛”的恐惧。今天,修正也要正色告诉诸位看官:寒了!寒了!真的寒了。

寒了,让医理深化(五)

  寒了,有心中医研究的学者应该还会进一步联想到“太阳之上寒气主之”。《素问天元纪大论》清清楚楚地记载着,后面几篇“大论”都跟着学舌可能有同伙呼应的嫌疑,关键在于张仲景做为千古唯一的医圣对此赞同了:《伤寒论》以寒立论,太阳篇占据了六经全书的大半,都是铁的事实。太阳主一身之表,历代医家对此似乎没有异议。那么太阳为什么独独害怕六淫中的“寒”邪呢?还是太阳对六淫的侵袭都带有“寒”的反应?“太阳之上寒气主之”究竟在人体生理病理上指的是什么?太阳的位置是足太阳膀胱经所分布的范围吗?
  如果对太阳的解剖、生理没有清晰的理解,那么太阳的病理、或者说病机便由“有经验”的名老中医恣意诠释了。修正读书,听说过医圣著《伤寒论》,可从来没有听说仲景之后有过什么“圣徒”,今天却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大师”。太好了,所以呢,有空时也浏览几分钟他们的妙论。说心里话,若说他们没有心得、没有经验,那是故意贬低,从时事考量,他们在中医界或许称得上“材为世出”。“世出”之材,虽然有维护国医不堕的“维生素”作用,然而在真学失传1800年之后,也必然携带着让学术继续沦滑的惯性,对中医学有真正意义的不世之材,仲景之后始终没有出现。
  太阳究竟在哪里?“衄乃解”、“热结膀胱”、“热入血室”,后人都认为是火热迫血妄行,并且病邪已经深入到最深层的“血分”,“直须凉血散血”,泻阳救阴。然而仲景却列记于最浅表的太阳,并从寒论治。这与《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盛不死”可是一脉相承的。今天我们了解到的只是“明快清楚”的“热病只从热治”,到底是后世医学家集体误入歧途,还是仲景思想也有严重的偏见,譬如区域寒冷、时病特殊等因素造成“古方今病不相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说仲景方法只适合北方病是无法接受的,长沙坐堂医生明明白白是为江南人治病啊。“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他,不像是个偏执狂啊。严词批评“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的他,像是个狭门家技炫耀者吗?
  病理的太阳寒了,因为外邪遏阻,阳气充身熏肤失职,并不难理解。然而生理的太阳,其间的标本气化谈的究竟是什么呢?敝人的的确确相信《伤寒论》和《内经》对此都曾经有过大量的论述,推测在没有记载的变故中,真学被永远地删除了。1800年多少名医、大家对此迷迷糊糊,他们岂是一群草包?医,仁术也,医者当然具备职业仁心,隐藏者还是为来学留下一条狭窄的路。只不过,世上中医人更像飞蛾,总是选择灯火辉煌的金光大道。《伤寒论》,这继承《素问》的千年绝学,在象数与生理间作出完美排列之前,确实不容易理解。要怪就怪我们的师祖们从来只懂诊治,不顾经典,轻视基础理论的后果是1800年被压在经验大山下、在“实用”框框内只能作有限的来回振动。
  现有的中医核心理论,最有模样的便是五行藏象论。这禁锢中医人思维1800年的“理论”,当然值得我们认真地、辨证地对待。它应该与任何理论一样,接受实践的检验,看看我们既有的认识正确与否,绝不允许它阻碍我们对医理认识的深化。在1800年中医学毫无进步的历史事实面前,在眼下中医学面临被废的残酷现实面前,我们必须勇敢地对既有的理论和经验提出疑问。五行藏象论,就如一座巨大无比的五行山,《伤寒论》后1800年,中医界纵然出现了孙行者,肯定也无法逃脱。今天中医大师们讲解《伤寒论》就很难躲避五行脏象论,然而《伤寒论》397条中从来不见五行二字,他们是大师吗?五行藏象论,请您不要继续劫持中医!中医人,我们真的要为五行藏象论陪葬吗?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5ee16d01017v9r.html

寒了?寒了!真的寒了。(上)(2011-06-13 11:02:29)

修正传真(771)03182919

寒了,病人如是说(一)

  一个人感冒了,就算他正在发烧40度,常常会肯定地诉说,因为昨天或几天前“寒了”(着凉了)。敝人实习期间曾见到一例急性胸膜炎,高烧、恶寒、咳嗽、气促、胸痛,用激素抗菌素治疗十来天痊愈出院,入院时就反复向医生诉说病因:就是前两天寒了。临床上,病毒脑、急性胃肠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慢性尿路感染急性发作、急性肾小球肾炎、病毒性心肌炎,许许多多急性病、甚至慢性病急性发作,就诊时病人常常追忆到昨天或两三天前“寒了”,并向医生强调这是他们认为的病因。就算现代医生很负责、很耐心地向病人讲述病因病理,病人坚持病因是“寒了”,特别是年龄稍大、久病“知医”的病人,更倾向于自己的经验——不就是“寒了”?
  对此,修正要为病人说句公道话,首先他们没有编造谎言去影响医生诊断治疗的动机,我们更没有理由去怀疑众多的病人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能够串词、存心去诱导医生诊断。“寒了”?真的寒了!不过,病人当初自我感觉寒了未必都是病因。对劳动人民而言,寒了可能是重要病因,但富贵人温室裘衣,寒了作为病因就会让人生疑了。实际上六淫外伤,大多数人都疏忽了起初阶段,寒意萌生,多是太阳宣发障碍、熏肤充身失职时才引发的病理察觉——症状。

寒了, 临症的意义(二)

  寒了,有临床经验的中医人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太阳恶寒,《伤寒论》第一条写着“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其中脉象作为陪伴陈述,也可能是沉伏不浮;头项强痛可能轻微,或者被其他症状所掩盖;但恶寒可是太阳病的指标,接下来第三条就明确指出“必恶寒”,后面还跟随着……太多的恶寒了。后人“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的提出,虽未必百分百正确,却也是八九不离十的经验之谈。
  可惜上网一查,见到的却是大量的批评。他们不是正面理解“恶寒”在外感病诊治的意义,而是吹毛求疵地得出“不完全是表证”。这与其说是典型的书生论医,呆板机械,实际上是不理解仲景为何独取“寒”字为书名,弃剩余“五淫”于不顾的道理。不说温热学派对伤寒派祖师独占医圣美名心怀不满,还极力将伤寒的应用范围局限化,学术界从来就有“风热”、“风温”、“风湿”、“风燥”等等与“风寒”并列的感冒。伤寒就是风寒感冒吗?真的有“风热”、“风燥”等等与“风寒”并列的感冒吗?这究竟是学术研究的深入,还是书呆子被“六淫”教条牵着鼻子“立言、立说”呢?
  从伤寒退一步讲,看看温病大师吴瑭的《温病条辨》,第一页“上焦篇”的3、4、5条列举了风温、温热、温疫、冬温,这些好像都跟寒邪不相干的温病,为什么也有“恶风寒”症状出现?看来,吴大师基本素质还可以,作为反对伤寒论的中坚人物,还是客观地记述了他认为与伤寒“反若冰碳”的温病发病时也有恶风寒。这与《伤寒论》把“发热而渴,不恶寒”的温病也归入太阳伤寒的医圣训言相比较,足以让中医人进一步探索外感病初期人体最外层——太阳的反应。

寒了,太阳如是说(三)

  面对病人的陈诉和坚持,我们该如何对待呢?必要的尊重当然是我们的基本医德。虽然《难经》对中医四诊有神圣工巧的等级之分,倘若能详问得情,已经不愧为上工了。遥想仲景当年,世医已经是“省疾问病,务在口给”,再经过1800年的沦滑,真担心今天的大师们是否还能通过详细的问诊,了解到真实的病情。
  再看看西医他们如何对待问诊:那讨厌的系统回顾,从来就占据初诊病历的大部分。即使是检测手段日新月异的今天,主诉和系统回顾仍是他们不敢放下的手段,毕竟只有病人才对疾病有直接的接触啊!对此,各位看官千万别误会,这里完全没有援洋挟中的意思,不是说“他山之石,可以为错”吗?不是说要“博采众方”吗?参西就肯定不衷中了?
  病人既然说寒了,我们就必须谦虚地对“寒了”来番认真思考。真的寒了?为什么寒了?中医人读《伤寒论》,对这症状产生的病理,似乎没有什么疑问。因为伤于寒邪,所以恶寒?实际上大有疑问,没有疑问,是因为“医圣”的头衔太大了,没有人敢于质疑。有疑问,才是中医界的事实,今天教科书出现众多“风热”、“风温”、“风湿”、“风燥”等等与“风寒”并列的感冒,便是对医圣“伤寒”的严厉质问。亲爱同道们,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外客我身,应该是从太阳开始吧?这时候究竟是太阳为主,还是六淫为主呢?您们不会糊涂到谁是主、谁是客都分辨不清吧?
  午睡时朋友恶作剧,往肚皮上滴水,让人全身起了鸡皮疙瘩;一只手掌还没有完全握住烫热的玻璃杯,全身肌肉皮毛不自觉地绷紧;不经意让蜜蜂或毛虫蜇了您一下,全身反应照样是毛孔悚然;虚弱人享受不了冷气,急急忙忙走出大门,外面炙热的气温未必能解救她的寒冷,短暂的巨大的温差反而常常让她全身毫毛肃立,“有时就这么感冒了”。
  外邪客侵初期的人体反应,应该还是太阳为主吧?还记得“太阳之上寒气主之”吗?人体太阳,固然对环境变化有夏汗冬溺的总体调节作用。但遇到剧烈的环境变化时,常常显现出祂那不同于另外“五节”的、特殊的反应——“寒气主之”。太阳从本从标,既有阳气极盛的三阳为标榜,又有“寒气主之”的从本之化。寒了反应,可能对寒邪相对明显,对其余“五淫”就不允许有类似的反应程序?仲景医圣撰用《素问》九卷……为《伤寒杂病论》,既然以“伤寒”二字为书名,岂能没有深思熟虑而随便下笔?(待续)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5ee16d01017v8f.html

节气随想

芒种

夏三月,白昼长,阳气繁盛。正常情况下,人体亦应天时,从内宣布阳能而达于体表,惠及微细血管,脉络,细胞等,让这些“末梢”获取阳能生长,这可以说是人体太阳的“德施普”。

然而,在一定时间内,人体吸收转化的阳能是有限的。当阳能外向性散布周身时,内部各器官的阳能相对较少较弱了,这些器官相应的功能也会受一些影响,需要更多的时间休息调整。这也是夏季中午容易打瞌睡,食欲较差的部分原因。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芒种时太阳到达黄经75度。

芒种,麦收有其时,稻种有其时。

物各有其时。

!!!“悟”分类下的文章用来记录个人偶思偶得的碎想。请独立思考,切勿轻信。
如若这些小言琐语能引发您的遐想、感悟,不亦乐乎!

夺命丹—你肾虚吗 (2016-03-18 10:38:52)

临诊时总有病人伸出手腕问:大夫,我肾虚吗?如果不摸出肾虚来,就用不信任的眼神看着你,好像你的脉诊不过关。
好像国人真的都很喜欢被中医大夫说肾虚,否则怎么滋养出那么多的产业来。满大街补肾的广告,电线杆上满是祖传中医治疗肾虚。电脑打开养生补肾的宣传扑面而来。连各种高大上的电视频道都不停的滚动各种补肾的广告,“补肾,他好我也好”。满世界的广告都在宣传“十男九虚”,“肾虚就要补肾”,各种保健品也都来迎合这种需要。药店的柜台上,补肾药琳琅满目,丸散膏剂应有尽有。
今天的中国人怎么了,是真的肾虚了吗,还是心虚了?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喜为心志,怒为肝志,悲为肺志,思为脾志,恐为肾志的对应关系。恐为肾,肾所藏的先天肾精里也一定包含了所藏的着灵魂。当灵魂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也一定充满了惧怕。所以人与生俱来的那种不安全的惧怕掌控了人的情绪。这就是肾所主的是恐惧的情绪。所以人们拼命的补肾,来企图摆脱这种与生俱来的恐惧情绪。殊不知人的先天生殖之精即天癸是有定数的。
“肾主封藏,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肾者主水,受五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食气入胃,散精于肝”,“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人体摄入物质经过肝胆脾胃运化,心肺宣发肃降,最后才是肾受五藏六腑之精而藏之。所谓藏者,贮藏,藏匿。自然就不会外露,外泄。
而现今所用的一切补肾之品包括食疗,保健品,中药品:丸散膏之类,其作用皆是让肾精外泄,这属于补肾还是属于泄肾。
所谓的补肾药,不都是调动人的欲望,让肾精外泄,竭其精,耗其真。即使有男性的一些病,阳痿早泄之类,大多也是身体自保的措施,身体告诉你不要再消耗了,否则蓄电池耗尽,就报废了。
每天有那么多三十四十人的突然促命。不也有这样的原因吗?早早的头发白,身体重,步履蹒跚,不到半百就衰不正是以欲竭其精吗?
现今眼目的情欲,肉体的情欲也在摧毁着年轻的一代,上大学的孩子来诊,妈妈说记忆力差的象老年人,脸色灰暗,搭脉真是体内象被掏空,妈妈还绝对说孩子没一点不良恶习。和孩子单独交流,手淫很严重。
同事之间开玩笑,现今我们的儿子能找个生孩子的媳妇都不容易了,我们的女儿能找个生孩子的丈夫也难了。看看现今不孕不育科有多火,就知道这种玩笑一点也不夸张。
肾精枯竭,不但丧了自己的性命,连下一代的性命也被断了。
“肾主骨生髓。”肾主骨和髓的生长发育,肾藏精,精生骨髓,骨髓充实。肾的精气盛衰,直接影响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肾藏重要,补肾重要,爱护肾藏,健康长寿,就要远离一切补肾之品。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376fe60102w35o.html

大通缩还远吗?

杠杆和信贷,以及电子科技在当代的广泛应用,使货币流通速度得到空前提高,促成了总货币量(包含现金和以电子支付等形式存在的信用货币)的成倍增长,刺激了社会的提前消费式繁荣。
杠杆和信贷,对债权方而言是资产,对债务方而言是负债。
持续繁荣的前提在于消费和生产不脱节。若生产不能被消费,产出难以出售而不能转换为生产方的收入,进而影响生产方的资金和人员收入,抑制他们的再生产和消费。
假使这样的情况不是个体,局部存在,而是大面积现象,那么对消费以及再生产都有不小的冲击。
倘若上述情形再加入个人消费性贷款,生产方生产性贷款,三角债,多角债等的因素……

通缩的一些理由:

  1. 通缩的深度和广度是以最近一次通胀为参照
  2. 通胀从某些方面来说造成了财富的相对集中(国内)和财富的绝对转移(国外),客观上减少了货币的总量以及流通速度
  3. 债务偿还出现问题时,债权人和债务人都会受到或多或少的损失,严重的导致对应的货币长期被冻结甚至湮灭,将迫使两者在主观上减少消费支出,同样起到了降低货币流通速度以及总量的作用
  4. 比较理性的资本多以保障资金的安全作为主要任务,然后兼顾盈利,而不是相反。比如,部分国企、民企近年争相“走出去”,一些外企转移厂房等;热钱撤离等等
  5. 在货币总量减少,流速降低,盈利水平逐渐下降的情况下,贷款+利息的偿还相对来说越来越难,银行的可贷资金以及贷款意愿越来越低
  6. 国内外经济大环境的低迷会日益影响消费信心,从而强化以上过程

!!!“悟”分类下的文章用来记录个人偶思偶得的碎想。请独立思考,切勿轻信。
如若这些小言琐语能引发您的遐想、感悟,不亦乐乎!

未来必然大通缩的逻辑解析!(2017-04-06 08:07:38)

很多人无法理解未来必然大通缩的观点,在于无法理解这个准货币体系的本质和运行规律。而这个准货币的本质和规律只会在近代20年内出现的电子货币的催化下才会迅速发展累积危害到很严重的地步,而电子货币给金融和经济领域带来的变革很多人无法抽象思考。这就会让更多人别说看透未来的宏观经济走势,就是我逻辑清晰地解释清楚了甚至也无法理解透彻。
通胀和通缩,以往的观点认为,总是货币因素导致的,对于实物货币时代来说,这个观点是很正确的,对于传统的经济社会来说,也是正确的。
但是现在并不是实物货币时代了,而是电子货币与实物货币并存的社会,而且电子货币供应的规模巨大。我国流通中的实物现金货币才不过货币供应量的5%。到了几乎实物货币丝毫不影响通胀的地步了。
其次另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货币流速,货币流速是一个比货币供应更能影响通胀和通缩的重要因素。
在传统的经济社会中,社会中的生产者融资规模本来就很少,消费者赊账融资或者说赊账进行信用创造的规模更是凤毛麟角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传统的经济社会中社会总债务规模十分有限,实物货币+传统经济社会中,社会总债务规模占基础货币规模的50%都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你很难想象社会中的有钱人会借出自己钱财的一半给别人而不会有任何担心。
那么当前社会上,准货币体系+融资债务经济体在电子货币的催化下,这多个巨大的危害在相互作用下被累积到惊天危机的地步了。

全文重点在这里,且判断通胀通缩的唯一着眼点也在这里:
准货币体系会派生货币和伴生准货币导致货币供应巨幅增长。同时社会上所有的融资资金都有极强的支付转移压力,会促使社会经济交易的尽快达成而大幅增快货币流速。因此在这里,是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速两个因素同时相互作用导致了过去的经济十分繁荣和通胀持续大幅增长。
我国当前社会总融资债务规模高达160万亿,已是基础货币的5倍以上规模。债务危机在未来必然爆发,没有破解之道,因为这个债务累积过程不可逆,就像攀岩运动过程一样,一旦上了一个关键的台阶后该过程就不可逆了。因此,社会是绝对不可能主动去杠杆的,因为主动去杠杆的过程就会导致资产价格下跌和债务危机爆发。所以我们只能继续累积债务到未来债务规模更加巨大而危机大爆发,全社会被动去杠杆。

那么未来通缩的逻辑就一定会是这样的。

全社会被动去杠杆的过程,一定是同时伴随去杠杆和债务违约的过程同时发生。去杠杆会导致债权和债务同时湮灭,也就是会导致货币供应量M2萎缩减少,其次债务违约会导致债权消失,这两点,一是从货币供应量上来说导致萎缩,另一个因素是债权消失打击消费信心令货币流速降低。这两因素结合,必然令经济环境反向进入通缩,同时中债危机爆发,那么社会上的融资增量将显著减少甚至融资枯竭和消失,那么相对来说,货币的流速的大幅降低将会更加影响经济环境进入更严重的通缩过程,这是过去长经济周期性繁荣的逆过程,是20年来的经济繁荣期累积的债务危机后在短时期内的逆过程爆发。因此产生的破坏性会更加剧烈的释放而不会像日本那样用长达数十年的通缩来缓慢释放。
因此,要理解我对未来必然,100%会大通缩的观点,必须从准货币体系导致货币供应增大,再加上社会融资十分之庞大导致货币流速极端增速,最后再结合电子货币的催化剂作用让这个过程加速累积危机到十分难以挽救的地步这3个要素上来领悟。则可以得出未来社会必然大通缩无疑问,且没有挽救的办法。

所以我称之惊天危机,只等择日爆发。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dca46a0102xhx8.html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