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中医修正 - 寒了?寒了!真的寒了。(上)

寒了?寒了!真的寒了。(上)(2011-06-13 11:02:29)

修正传真(771)03182919

寒了,病人如是说(一)

  一个人感冒了,就算他正在发烧40度,常常会肯定地诉说,因为昨天或几天前“寒了”(着凉了)。敝人实习期间曾见到一例急性胸膜炎,高烧、恶寒、咳嗽、气促、胸痛,用激素抗菌素治疗十来天痊愈出院,入院时就反复向医生诉说病因:就是前两天寒了。临床上,病毒脑、急性胃肠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慢性尿路感染急性发作、急性肾小球肾炎、病毒性心肌炎,许许多多急性病、甚至慢性病急性发作,就诊时病人常常追忆到昨天或两三天前“寒了”,并向医生强调这是他们认为的病因。就算现代医生很负责、很耐心地向病人讲述病因病理,病人坚持病因是“寒了”,特别是年龄稍大、久病“知医”的病人,更倾向于自己的经验——不就是“寒了”?
  对此,修正要为病人说句公道话,首先他们没有编造谎言去影响医生诊断治疗的动机,我们更没有理由去怀疑众多的病人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能够串词、存心去诱导医生诊断。“寒了”?真的寒了!不过,病人当初自我感觉寒了未必都是病因。对劳动人民而言,寒了可能是重要病因,但富贵人温室裘衣,寒了作为病因就会让人生疑了。实际上六淫外伤,大多数人都疏忽了起初阶段,寒意萌生,多是太阳宣发障碍、熏肤充身失职时才引发的病理察觉——症状。

寒了, 临症的意义(二)

  寒了,有临床经验的中医人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太阳恶寒,《伤寒论》第一条写着“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其中脉象作为陪伴陈述,也可能是沉伏不浮;头项强痛可能轻微,或者被其他症状所掩盖;但恶寒可是太阳病的指标,接下来第三条就明确指出“必恶寒”,后面还跟随着……太多的恶寒了。后人“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的提出,虽未必百分百正确,却也是八九不离十的经验之谈。
  可惜上网一查,见到的却是大量的批评。他们不是正面理解“恶寒”在外感病诊治的意义,而是吹毛求疵地得出“不完全是表证”。这与其说是典型的书生论医,呆板机械,实际上是不理解仲景为何独取“寒”字为书名,弃剩余“五淫”于不顾的道理。不说温热学派对伤寒派祖师独占医圣美名心怀不满,还极力将伤寒的应用范围局限化,学术界从来就有“风热”、“风温”、“风湿”、“风燥”等等与“风寒”并列的感冒。伤寒就是风寒感冒吗?真的有“风热”、“风燥”等等与“风寒”并列的感冒吗?这究竟是学术研究的深入,还是书呆子被“六淫”教条牵着鼻子“立言、立说”呢?
  从伤寒退一步讲,看看温病大师吴瑭的《温病条辨》,第一页“上焦篇”的3、4、5条列举了风温、温热、温疫、冬温,这些好像都跟寒邪不相干的温病,为什么也有“恶风寒”症状出现?看来,吴大师基本素质还可以,作为反对伤寒论的中坚人物,还是客观地记述了他认为与伤寒“反若冰碳”的温病发病时也有恶风寒。这与《伤寒论》把“发热而渴,不恶寒”的温病也归入太阳伤寒的医圣训言相比较,足以让中医人进一步探索外感病初期人体最外层——太阳的反应。

寒了,太阳如是说(三)

  面对病人的陈诉和坚持,我们该如何对待呢?必要的尊重当然是我们的基本医德。虽然《难经》对中医四诊有神圣工巧的等级之分,倘若能详问得情,已经不愧为上工了。遥想仲景当年,世医已经是“省疾问病,务在口给”,再经过1800年的沦滑,真担心今天的大师们是否还能通过详细的问诊,了解到真实的病情。
  再看看西医他们如何对待问诊:那讨厌的系统回顾,从来就占据初诊病历的大部分。即使是检测手段日新月异的今天,主诉和系统回顾仍是他们不敢放下的手段,毕竟只有病人才对疾病有直接的接触啊!对此,各位看官千万别误会,这里完全没有援洋挟中的意思,不是说“他山之石,可以为错”吗?不是说要“博采众方”吗?参西就肯定不衷中了?
  病人既然说寒了,我们就必须谦虚地对“寒了”来番认真思考。真的寒了?为什么寒了?中医人读《伤寒论》,对这症状产生的病理,似乎没有什么疑问。因为伤于寒邪,所以恶寒?实际上大有疑问,没有疑问,是因为“医圣”的头衔太大了,没有人敢于质疑。有疑问,才是中医界的事实,今天教科书出现众多“风热”、“风温”、“风湿”、“风燥”等等与“风寒”并列的感冒,便是对医圣“伤寒”的严厉质问。亲爱同道们,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外客我身,应该是从太阳开始吧?这时候究竟是太阳为主,还是六淫为主呢?您们不会糊涂到谁是主、谁是客都分辨不清吧?
  午睡时朋友恶作剧,往肚皮上滴水,让人全身起了鸡皮疙瘩;一只手掌还没有完全握住烫热的玻璃杯,全身肌肉皮毛不自觉地绷紧;不经意让蜜蜂或毛虫蜇了您一下,全身反应照样是毛孔悚然;虚弱人享受不了冷气,急急忙忙走出大门,外面炙热的气温未必能解救她的寒冷,短暂的巨大的温差反而常常让她全身毫毛肃立,“有时就这么感冒了”。
  外邪客侵初期的人体反应,应该还是太阳为主吧?还记得“太阳之上寒气主之”吗?人体太阳,固然对环境变化有夏汗冬溺的总体调节作用。但遇到剧烈的环境变化时,常常显现出祂那不同于另外“五节”的、特殊的反应——“寒气主之”。太阳从本从标,既有阳气极盛的三阳为标榜,又有“寒气主之”的从本之化。寒了反应,可能对寒邪相对明显,对其余“五淫”就不允许有类似的反应程序?仲景医圣撰用《素问》九卷……为《伤寒杂病论》,既然以“伤寒”二字为书名,岂能没有深思熟虑而随便下笔?(待续)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5ee16d01017v8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