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中医归正 --- 再谈新冠的中药使用

归正先生微信公众号原文:

顾此悢悢,如何可言!

归正先生 / 再谈新冠的中药使用


虽然刚刚结禁言,但我已等不及要啰嗦几句了。

新冠三年,虽有很多悲愤无奈之事,但也伴随着人们对当代医学的深刻反思和真知的逐渐觉醒。比如说,连花清瘟终被赶下神坛;又比如说,疫苗开始被审视和质疑;再比如说,《伤寒论》中所载经方的回归。

过去三年,在我所用的中药方中,桂枝汤占比达八成以上。采用或揉入麻黃汤的方子,占比不到一成,使用清热泻火之方的病例,则少之又少。若三帖中药无法解决问题,则必是医者辨证判断有误。毕竟,在有并发症的情况下,外感在一周就可自愈。

诚心而论,在对抗新冠的诸多可选经方中,我独衷桂枝汤。

桂枝汤,源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是伤寒第一方,也是公认的中医第一方。在《伤寒论》中,该方不但最早出现,且占据了很多篇幅的中心,医圣所使用的其它方剂,也是围绕着此方而展开讨论的。后世医家认为风寒初起的代表方是麻黄汤,及其所衍生出的大青龙汤、小青龙汤、麻杏甘石汤等,这是莫大的误解。麻黄汤从来都是桂枝汤的附庸,只在太阳病的部分情况下用。

桂枝汤既然取桂枝之名,桂枝当然是主药。后世医家对桂枝的理解是解肌、温经、通阳、散寒。何谓“解肌”?私以为后世的理解基本都不对,但难能可贵的是,虽不懂,但后世医家却依然将伤寒论的原文毕恭毕敬地传承至今日。这种敬畏,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欠缺的美德。

在《伤寒论》原文世代传承的同时,也有不少后世医家否定了桂枝解表发汗的功用。明清四百年里,随着温病学的出现,“热盛者桂枝下咽即毙”之说开始盛行,对桂枝的恐惧渐渐深入人心,其中尤以南方人为甚。似乎,东汉末年的外感与当代的外感有着天壤之别,人体的结构和病理也随着时间而改变了... 人体对外邪的病理反应,究竟是如《伤寒论》所述,以人体生理为主?还是如后世医家所云,以外邪为主?内因、外因,孰轻孰重?这是非常值得深究的本源问题,直接影响到本次新冠救治的方法论。

外感寒邪,鼻塞流涕,咳嗽咽痛... 这些症状,现代西医的解释是上呼吸道被病毒或细菌感染了。无独有偶,近代中医也有类似的表述,明末吴有性有“从口鼻而入”之说,叶天士有“温邪上受”之说,吴瑭则更进一步提出了“三焦传变”之说。由于外感所带来的明显上呼吸道症状,因此导致病从口鼻而入的思维占据了现代医学的核心地位。但很遗憾,这种思维是低级又错误的。医圣的《伤寒论》只字不提口鼻之说,只留下令人捉摸不清的“太阳”之境,我认为这“太阳”才是一切流行性感冒的病机。只可惜,神圣的人体,在经过造物者揉面千遍之后,另所有医者望而却步,再也找不到敢于探求“太阳”之境的勇者。

我的所学告诉我,一切流行性感冒,从来就是从太阳开始的,在你出现上呼吸道的一切症状之前,必先有因衣着不慎而着凉的经历。虽极为短暂,但却是真正的病机。唯有在新冠开始之初,以桂枝汤猛攻人体太阳之境,才是救治的正解。

这阵子,很多朋友要我写写关于XBB1.5毒株的文章。在此统一回复,在我的世界观中,病毒是次要的,人体自身才是决定是否有病理症状的核心。无病之时,保暖防寒,病之将起,强攻太阳,这是对抗一切新冠病毒的最佳方案。这个世界太大,大到有数不清的病毒,把全部病毒都研究一遍,我们就可以健康了吗?艹,什么混蛋逻辑啊...

此为书生真言,不需背书,永不过期。

———— THE END ————
点击“在看”,传播真知
敬请关注“归正先生”---Fu_Acade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