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中医归正 --- 象罔玄珠
归正先生微信公众号原文:
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了为何而启航
归正先生 / 象罔玄珠
---Marcantonio Bassetti《St Anthony Reading》
最近俗务烦杂,难以大论,节选《南华经》外篇《天地间》中的一则寓言,与诸位共读之:
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吃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在这则寓言中,玄珠所代表的,自是天地间无上的真理。当真理丢失了,应该如何去寻回呢?黄帝先后派出了以聪明著称的“知”,以眼睛明亮著称的“离朱”,以能言善辩的“吃诟”去寻找,但最终都无果。最后不得以,黄帝派了象罔去寻找。这个象罔,以漫不经心,遇事恍惚为人所诟病,但最终却出人意料地找到了玄珠。于是乎,黄帝感慨:“奇怪了,为什么象罔能找到?”
这个疑问,不难解答。
“真理”和“知识”,本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靠着聪明绝顶的头脑,或是靠着一目十行的眼睛,当然可以汲取大量的“知识”,但是,却无法得到“真理”。“真理”是什么?“真理”是对天地间规律的一种提取和凝练,是柏拉图苦苦寻求的“Form”,带着分辨心去寻找,往往会因为太过聚焦而找不到,反倒是在不经意之间,却有可能遇见。这也是象罔最后寻得玄珠的原因。
学习“知识”,做的是加法,得到“真理”,做的是减法。用做加法的方式,去追求减法才能获得的结果,最终必定无果。
记得叙利亚诗人纪伯伦曾有一句名言:
“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了为何而启航”
在人类最初的世代,我们本无“知识”,就像《上古天真论》说的,恬淡虚无,过着“形与神俱”的日子。但后来,我们最初为了更好地生存(再往后为了更好地满足),开始学习知识。渐渐地,足智多谋,目达耳通,成了人们羡慕的能力,因为可以藉此更有效率地汲取知识。渐渐地,我们就如伊甸园里吃了智慧果的原人那般,逐渐偏离了本应有的状态,沉浸在高速获取知识的快感之中无法自拔。
在归正求学的经历中,阅过数不尽的聪明人。与他们相比,归正往往相形见绌,感慨自己愚笨。然而,归正却也有着聪明人难以企及的执拗---容不得半点取巧的执拗。也许,正是这份执拗,让归正有了今日略有模样的学问。归正用全部心力去读的书不多,不超十本,但对于每一本,必是要一遍再一遍地通读直至会意,若还是不会意,就逐字逐句地抄写经文。在抄写经文的时候,偶尔也会达到书写和思考相互交融的状态,乃知口口相传之外,确有心心相授… 绝不借助注解,也不断章取义,只有这样掌握到的,才是最接近真理的。
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真心希望朋友们能够成为象罔,少一些目标,少一些取巧。在恍恍惚惚之中,悄然无声地做着准备,不知不觉地获得收获,这样的收获,也许才是最大的… 至于什么时候,那已不是人可以安排的了。
这就像人类的先知在《圣经》中说的那样---那时辰,你们不知道(马太福音25:13)
点击“在看”,传播真知
敬请关注“归正先生”---Fu_Academy
[请关注中医归正(中医修正)先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