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中医归正 --- 深夜读史
归正先生微信公众号原文:
昔年种柳,依依汉南
今看摇落,凄怆江潭
归正先生 / 深夜读史
---Domenico Ghirlandio《Saint Luke》
深夜翻史,读到《史记---孔子世家》,掩卷叹息。
要说孔子一生,过得并不如意。他出生卑微,一生波折,却又孜孜汲汲,追求着扶礼乐于即崩的理想。他晚年周游列国,鲜有诸侯采纳他的主张,最后断粮于陈、蔡两国之间:
“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此时众人们,被围困且断粮,早已饿得站不起身,然而,孔子却还倔强地为弟子们讲述着他的学问和理想,弦歌不绝。如果历史可以倒带并重放,这一定是我们民族历史上最神圣且悲怆的时刻:垂垂老矣,饥寒交迫... 这一切都没法将圣人打倒,他倔强地守护着君子的尊严。
此时的孔子,也知弟子们心中的苦闷,就先后问了子路、子贡和颜回同样的问题:我的学问,并没有偏离正道,而我却为何落到这般田地?
子路答曰:是我们仁德不够难以取信于人吗?
孔子反驳:若有仁德皆可畅行于世,那伯夷叔齐就不会被饿死,比干也不会被剖心了…
子贡答曰:这是因为夫子之道高深之至,难以被天下接纳,才落得今日田地,夫子可否将你的要求降低一些呢?
孔子感慨:你不想着如何修习完善自己,却想着降志苟合?
颜回答曰:虽然夫子之道高深之至,难以被天下接纳,但君子还是应该修习完善自己。若修习不精,则是我们自己的问题,若修习到位却不被重视,那就是一个国家的耻辱。人不知而不愠,方显君子本色。
孔子门下,不乏才智过人之人,而颜回却凭借着自己纯正的信念,位列三千弟子之首。贤如子路子贡,在逆境之下,也难以守住对真理的执著。
真理,也许从来就不是为这个尘世所备。
就当孔子尽其一生寻找并传播真理的时候,与他同一时代的老子,一定是看穿了世人的顽愚。因此,老子的一生,多在“自隐无名”中度过。在孔子的时代,老子不过是周室图书馆的一小吏,默默无闻,籍籍无名,不为世人所知。
遥想当年老子西出函谷时,关尹见紫气东来,长三万里,状如飞龙,方知这位骑着青牛的老汉乃是华夏的珍宝。
“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
归正相信,华夏几千年,必有得道之人时隐时现于的历史长河中,但这些人大多无心于尘世,不曾留下只言片语。也许,历史的剧情被关尹的恳求所扰乱,最终让我们得到了《道德经》。然而,老子在临近结尾时,依旧写下了“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的断言,说成大白话就是:我说了你也做不到...
得道之人对凡人天花板的认知,在不同文明里也是一贯的。且看佛教的《大乘起信经》和《佛本行集经》,经文中对释迦摩尼佛也有着类似的心理描述:
“我所证法。此法甚深。难见难知... 一切众生。不能睹见... 彼诸众生。未证此法。徒令我劳虚费言说”
当释迦摩尼佛开悟后,也曾感叹世人无明,无道可说,与其传道,不如直接涅槃而去。然而,在大梵天王的劝说下,释迦摩尼佛在世间传法四十九年,可最终依旧无果而终...
在老子西行的五百多年后,西方世界终于出现了他们有史以来第一位堪称“得道”的先知---耶稣基督。追随祂的,是虔诚的十二门徒,而最终,出卖祂的,是十二门徒之一,而当祂被抓之时,所有门徒四散而逃如散家之犬...
圣人、佛陀、觉者、先知... 当我们称颂他们伟大的时候,他们在人世间的践行却无一例外的举步维艰。在一来一去之间,除了在历史长河中泛起了些许涟漪,却怎么也推不动我们心中的顽石。
点击“在看”,传播真知
敬请关注“归正先生”---Fu_Academy
[请关注中医归正(中医修正)先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