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中医归正 --- 苍茫
知诺浮想:
归正先生微信公众号原文:
漫天星辰,或许不是远方,而是一种伟大的回归
归正先生 / 苍茫
宇宙究竟有多大?
多年前,人类发射了旅行者一号。以目前速度,3万年后或能飞出太阳系;
在肉眼范围,周天可见银河系内的7000颗恒星,直径距离1500光年;
据哈勃望远镜观测,银河系内共有4000亿颗恒星,直径距离18万光年;
在当前科技的可观测范围内,宇宙有2000亿个相当于银河系的星系,直径距离465亿光年;
而在可观测范围外,是无尽的深渊。
宇宙之大,或已超出了物理的范畴,达到了玄幻飘渺的境界,无怪乎当年庄周发出了“天之苍苍,其色正耶?其远而无所至极耶”的感慨。但却为何,在漫漫宇宙中本应比尘埃更微小的每一个生命,皆以上帝般的视角,真实不虚地俯仰着这个宇宙?明明是再卑微不过的生命,却能衍生出自我意识,乃至于常常认为自己即宇宙的中心?
对于这个疑问,我莫明地萌发出这样的猜想:在人类可知维度下,都属线性,皆可用长短和多少来计量。在这种逻辑下,无边的宇宙当然有着无尽的长度和质量。然而,是否有这样一种可能,在长度和质量达到某个临界值时,无限大又回归无穷小,一切又都从遥远的无边无限回归到眼前的微小尘埃,并再次成为宇宙中微不足道的组成部分,开始新的旅程。如此循环反复和不断叠加,构成了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的无限循环宇宙。
由此猜想,我想到了佛祖拈花,古圣观天,以及慈悲和良善的真义。同时,在上古宗教的经文中,也能够真实不虚地找到与此呼应的痕迹:
恒河沙等之恒河沙。一沙一世界国土中。所有众生。各具一心。
——佛教《金刚经》
沿着上文的猜想继续延伸:若世间的一切皆是无边宇宙的缩影,那么,神圣人体则可能是万千宇宙的重叠和集合。且我坚信在足够遥远的过去,古圣们必能与万千宇宙共振和呼应。透过这种共振和呼应,人类则可能摆脱三维和四维空间的束缚,触碰并踏入天地鬼神所处的宇宙,并由此迸发出远超当下认知的能量。然而,自从得到智慧,脱离本真之后,人类几乎完全遗忘并失去了这种能力。
这种能力,或已遗失,但我们依然能够在上古经文中找到些许痕迹:
《尚书》有云:药不瞑眩,厥疾弗瘳。
从古至今,很多人对这句话有着不同的注解。在此,做出我认为最正确的解释:让精神进入瞑眩状态可以治愈顽疾。
若说世间最上等的药,当然是人的精神,若精神能够时刻光照肉体,则人体就能处于清静平和的状态。上古道家的内丹修炼,其核心就是精神的操控和引导。那么,如何能使精神进入瞑眩的状态呢?我认为最接近正确的答案是:双唇紧闭,舌头不动,通过喉咙和唇后端长久地发出“唵”的音,此时头顶必感受到振动,而整个人也会进入一种瞑眩但却安宁的状态。
唵,读作OM或AUM。在印度教原义中,此发音被认为是世界的本源或本质,几乎出现在佛教和印度教一切咒语的开头。如:
六字大明咒:唵 嘛呢叭咪吽
绿度母咒:唵 达咧度达咧度咧斯瓦哈
往生心咒:唵 呗玛达列吽
唵字作为一切咒语的开始,其实传递出这样的讯息:向鬼神的一切祈求,必须是以共振让精神进入瞑眩状态作为前提。或者说,在共振所导致的瞑眩状态下,人才有可能踏入造物主的禁地,此时说出祈求,才有可能得到万千宇宙中鬼神的呼应。
在佛教和印度教之外,其它宗教的神秘主义也有着类似的教义:我曾遇一位德高望重的穆斯林修士,指着喉咙对我说,安拉就在这里,在你将要发声却还未有声的振动之时;我也曾遇犹太教的法利赛长老对我说,在上帝的领域里,没有元音,只有辅音碰撞发出的神圣振动,比如说,上帝在古希伯来语中写作YHWH。
在我的行医生涯中,也确实遇到过极少数神乎其神的病例,危重病人通过虔诚念咒,以远超当下医学认知的恢复力战胜了病厄。
或许,在我们感叹浩瀚宇宙之时,却忽视了神圣人体蕴藏着一股与万千宇宙共振的原力。凭此力量,一切的远在天边都不再是遥不可及,一切的微若浮尘都内藏着浩瀚无边。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