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中医归正 --- 带刀文人

归正先生微信公众号原文: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归正先生 / 带刀文人

---Hans Memling《Angel with a Sword


今日不谈医,谈史。史能明心,也可医心。

如果说,要从漫漫中国历史中选出一位前人,作为文人的完美画像,归正的选择是李白---一位史上极少见的“带刀文人”。

李白之名,相传得自出生之时,其母梦见天上长庚星(即太白金星)下凡,故而得名李白。所谓人如其名,李白,终其一生,活得清澈纯白,如天上的太白金星一般,影响并引导着千百年来的文人。

在我们这个时代,李白最被人熟知的是诗词。他的诗词,飘逸绝尘,据说当年唐玄宗初闻李白诗词,惊叹这是出自仙人之手。然而,除了欣赏诗词之外,我们更要透过李白的诗词,去洞察这位活脱脱的人。

从李白在《与韩荆州书》中“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的自述可知。李白早年醉心剑术,如游侠般游历于诸侯之间,直到而立之后,方才在文坛崭露头角。他早年的侠客经历,在他的诗词中多有体现:

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
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
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当朝揖高义,举世称英雄。
                           ---李白《赠从兄襄阳少府皓》节选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李白《侠客行》节选

由以上两段节选可以确信,历史上的李白,有着极高的剑术,年轻时是一名侠客,交尽天下豪杰,喜欢路见不平就出手相助,事后却又不接受感谢。他早年也曾杀过人,至于究竟杀过谁已不可考,无外乎贪官恶霸之流,为民除害。

年轻时侠客的经历,赋予了李白诗词大江大河般的奔腾汹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种居高临下、恢弘壮阔的气势,绝非白面书生可以写出。年轻时侠客的经历,更赋予了李白爱憎分明不妥协的性格。这对他日后的仕途,有着很深远的影响。

除了侠客之外,李白也追求至高无上的真理,如《西上莲花山》和《梦游天姥吟留别》等,都给人以寻仙访道的形象,并曾写下“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的诗词,李白号青莲居士,自称来世是金粟如来。因此,当时的人们都称他为李谪仙。

亦文亦武,时仙时侠… 这些都赋予了李白独有的生命境界。他的诗词是中华文坛的巅峰,他的高傲和正直也让后世书生难以望其项背,无怪乎杜甫曾这样赞美李白: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然而,命运却偏爱刁难这样一位鲜明活泼的人。

从《与韩荆州书》中诸如“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一类的词句中可以看出,李白也追求功名利禄。他曾游历京师,在贺知章的引荐下,得以觐见唐玄宗。贺知章,号“四明狂客”,在京城是出了名的恃才傲物,但他却极敬重李白,李白在当时文人心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在盛唐时代,读书人地位很高,明君如玄宗,更是极看重李白。《新唐书》中曾有玄宗初见李白的记载:“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意为玄宗赏赐御宴,还亲自给李白调汤,并赐翰林学士。

如同历史上众多闪耀且正直的文人一般,李白的仕途起步顺畅,然而,太过闪耀终归逃不过高开低走的命运。

李白爱喝酒。相传一日,玄宗和杨贵妃共赏牡丹,忽然想让李白写诗。此时,李白在另一个聚会上已喝得烂醉。玄宗用冷水泼醒李白,李白随即赋诗三首,这就是著名的《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栏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瑤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巫山云雨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妝。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新唐书》对李白写这三首诗的描述是“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一气呵成,精彩绝伦。这三首诗写得很美,深得贵妃欢心。然而,这三首诗最终也成了李白仕途上的分水岭。

也许,是冤家路窄的缘故吧!正直的人常常会遇到山精妖孽,它们会不择手段地嫁祸和栽赃,直至把对方彻底毁掉。纵观我们的文明史,以正义之名摧毁真理和良知的例子,并不少见。才气冲天却又棱角分明的李白,更是逃不过这宿命,而这山精妖孽,就是高力士。

高力士,虽是宦官,但位高权重。当年,玄宗发动政变,复兴李唐王朝,高力士有功,此后深受器重。然而,高傲的李白打心眼里藐视着阉人。在他看来,阉人不仅是肉体,就连精神也一同被阉割了,难登大堂。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一次与玄宗共饮而醉,借着酒兴,倔强地要高力士给自己脱靴子。高力士从此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在《清平调》的第二首中,有“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妝”一句,李白原意,仅仅是借赵飞燕的美貌比之于杨贵妃。然而,高力士却告诉贵妃,历史上的赵飞燕,人品不佳,淫乱深宫,还与胡人燕赤凤关系暧昧,李白写这诗句,是暗讽贵妃祸乱后宫,与安禄山关系非比寻常。杨贵妃听了自是很生气,从此之后,处处刁难着李白。

高傲如李白,哪受得了阉人的算计和妇人的欺凌?他向着难于上青天的蜀道高喊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宣泄着心中的不平和愤恨,但除此之外,又是那样的无力… 最终,李白带着“行路难,归去来”的感慨,告别了帝王,离开了京师。

然而,坎坷的命运似乎还不愿就此放过李白。

李白离开京师多年之后,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蜀地,大唐帝国由盛及衰。此时,肃宗新即位,永王李璘与之不合,举兵造反夺权。李璘也知晓招募名士的重要性,以平叛之名邀请李白做幕僚。

不知真相的李白,心中的侠气再一次激荡澎湃开来,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加入了李璘。也许,此时的李白,还痴想着再一次仗义而为,救玄宗于水火之中,然后亦如他年轻时那般---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第二年,李璘的叛乱被平息,李白受牵连被判死刑,尔后改判流放夜郎。此时的李白,已年近六旬,一路乘船逆长江而上前往夜郎,回想着他过往的千金散尽和快意恩仇,心中最后残存的侠气和理想,也许已经消逝殆尽…

人生际遇,没有无缘故的,时间拉得够长,一切皆有因果。就在李白沉溺于苦闷中时,兵部尚书郭子仪坚定地站在了李白这边。据《新唐书》记载:“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昔日郭子仪犯法,囚于死笼,李白见此人面无惧色,器宇轩昂,断定其日后定成大器,遂不惜得罪权势,竭力救下了郭子仪。此后,死里逃生的郭子仪逐渐崭露头角,最终平定安史之乱,拯救了大唐。郭子仪感念李白的救命之恩,呈请肃宗,愿意纳还官爵,为李白赎罪。肃宗深受感动,赦免了李白。

当李白得知此事,他恰好逆长江水而上到了白帝城。他紧握着天子赦书,回想着自己当初救下郭子仪的坚定,回想着自己半世文人半世侠的一生,必感受到了难以言状的释然和慰藉。于是乎,此刻早已苍老不堪的李白,以他残存的才情,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自此,这位我们文明史上最闪耀的灵魂,与命运达成了妥协,就如同这曾越过千里激荡的轻舟一般,最终消逝在历史的漫漫迷津之中。

三年后,李白死,此后再无带刀文人。

———— THE END ————
推荐阅读:

我的外公

请慎用你的精神力

也说癌症 / 归正先生

你所知道的中医都错了

归正先生---我所知道的“修炼”

归正先生---我们凭什么得以永生

仰望苍穹:向你还原古人眼中的天

归正先生---如果让我再学一次中医

自古神水出高原:寻找人体能量的源头

点击“在看”,传播真知

敬请关注“归正先生”---Fu_Academy

[请关注中医归正(中医修正)先生公众号]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T-ZdWT2XAsEITVR0Xitd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