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中医归正 --- 归正先生 / 寻回中医的原貌
知诺浮想:
华夏先贤参赞天地,认为人“天造地设”,“天人合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体自为一天地”。
人居天地之中而又自成一体,则必历春夏秋冬四季,然且不限于此。
人体承一阳化饮食以供生身之用;继少阴传男女遂成身后之体。阴阳生死,循环无端,生生不息。
归正先生微信公众号原文如下:
归正先生 / 寻回中医的原貌
引言:很久未跟大家谈医论道了,其实归正一直在酝酿要跟大家谈点什么... 很多人批评归正文章写得不真诚,绕得读者云里雾里。对此,归正当然有责任,但归正也真心认为,当下的人世间,确是无法匹配最高深精微的至理,即使归正哪天全说了,也必如暗夜流星刹那陨落。也罢,归正今天说点干货,至于怎么理解怎么运用,且让仁智各见吧!
我曾身处异道,而今竭力高呼,只为正理得彰!
---Raphael《圣保罗在雅典传道》
自学医起,归正没少跟中医学者切磋,也钻研过各类书籍文献,但凡提到中医生理学,不外乎五行相生相克的脏象理论。所谓五行脏象理论,就是把人体的肝心脾肺肾五个脏器,象化为木火土金水,人体在木→火→土→金→水→木的相生和木→土→水→火→金→木的相克状态下,达到完美的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人体的病痛就来了。
五行相生相克,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里确实有着很多系统性的记载,但在另一本中医经典《伤寒论》中,却只字未提。《伤寒论》通篇只有藏在云里雾里的六节(归正按:六节也称三阴三阳,可分为太阴、少阴、厥阴、太阳、阳明、少阳)。
归正认为,《黄帝内经》是一本古代论文集,要选读,对读者的辨识判断能力有着极高要求,书中所提更不能全部奉若正理。中医生理学除了五行理论外应该另有高论。那么,进入今天的话题,遥远又陌生的六节脏象。
一、哀叹 / 真学失传的历史事实
中医,能够历尽劫波传承至今,着实不易。但是,中医也是不幸的,因为核心理论很早就失传了。在归正看来,现行的中医已非正统。
撇开上古神医们的传说不论,人们熟知的中医始于东汉末年《伤寒杂病论》的成书,张仲景因此书封圣,至今未改。可惜生逢乱世,医圣客死异乡,原书失传。数十年后的晋代,太医令王叔和在机缘巧合下获得断简残章,加以整理,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伤寒论》。然而,很可惜,王太医似乎并没有找到书中六节脏象的注释,导致后人读不懂《伤寒论》,六节脏象从此失传,令人浩叹。
在六节脏象失传后,中医需要寻找一种可替代性的生理学理论用以解释人体,最终的选择,就是五行理论的兴起。在汉代之前,五行基本是用于解释万物规律。归正旧时游学海外,曾大量阅读Paganism的中古文献,其中也有不少类似五行的描述,也不针对人体。因此,五行相生相克,更应该被理解为古人的世界观,最初跟人体并无关联。
用五行解释玄冥幽微的人体,虽也有其合理性,但毕竟不是《伤寒论》真传,这使得后人学医的方向逐渐偏离了《伤寒论》,越走越远。近些年,归正听说《伤寒论》已被降为“选修课”,气得真想破口大骂。
二、回顾 / 还原《黄帝内经》的论述逻辑
六节脏象后世谈得少,上古时代却很常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部分,只谈阴阳,没有五行;太仓公部分,谈阴阳近20处,并出现了太阳、阳明、少阳、番阴、二阴、厥阴等名词,只有一处谈到土不胜木。不过,《史记》毕竟不是医学专著,让我们回顾一下《黄帝内经》头九篇(建议大家顺着归正的思路翻开书):
前三篇,谈的是阴阳四时与人体关系;
第四篇,似乎在谈五行脏象,却始终不见五行二字,木火土金水只是春夏秋冬四时的附论;
到了第五篇,终于出现“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但该篇名为“阴阳应象”,核心内容依然是阴阳和四时。第六和第七篇只论人体阴阳,第八篇通论各脏腑功能,这三篇也未见五行二字
直到第九篇《六节脏象论》,中医脏象理论终于完成奠基。该篇虽见五运二字,但核心内容是篇名中提到的“六节脏象”。
每本书的前几篇必是奠基定调的,接着才是展开论述,主旋律没抓住,读得再认真也是无用功。纵观《黄帝内经》头九篇,不难看出,六节才是论述的核心,五行只是附带论及而已。纵观整本《黄帝内经》,以“脏象论”作为篇名的只有“六节脏象论”,根本就没有与之匹配“五行脏象论”。
我们手握的《黄帝内经》,在唐代曾做过一次修订。那时的太仆令王冰,将师氏秘传的七篇大论增补入书(归正按:这位师氏非凡人,传说最终修炼成仙),并将五行与六节的关系定调为“天以六为节,地以五制会”,天尊地卑,乾坤定矣!王冰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六节远比五行重要得多。
三、还原 / 告诉你六节脏象是什么
归正知六节,凡夫得天道。归正不聪明,但是用心纯粹,六节理论在现有的中医典籍中已经消亡,但是,不排除在丹道、祝由、象数等书籍上找到线索的可能,甚至在基督教《圣经》之中都有真理的余迹。归正在这里不讲推理的过程,因为这将是鸿篇巨著,或将削弱归正的命格,所以,在此只讲推理出的结果:
饮食和情欲,是人生存和繁衍的两大前提。顺着这个思路,古人对人体生理学进行了梳理搭建(对应着上图):在少阳(肝)和太阳(心)之间加入阳明(脾胃),太阴(肺)和少阴(肾)之后加入厥阴(生殖器)。阳明(脾胃)化饮食精华,成为人体的储备能量;厥阴(生殖器)传男女精气,进而实现人类的世代繁衍。随着上图箭头所标的方向,外来能量在人体内循环往复:
(一)饮食由口入胃,诱导肝胆能量(胆汁)进入脾胃帮助消化;
(二)胃肠道蒸腐运化,产生了人体需要的能量,进入心脏;
(三)心脏持久跳动,通过动脉血将能量输灌于周身各处,就如天上太阳一般德施周普;
(四)血液采集人体各处精华糟粕,通过静脉血带回肺,有能力承接太阳(心)能量的只有太阴(肺),肃肃出于高原;
(五)肺对静脉血带回的精华糟粕进行审理判别(这便是《黄帝内经》第八篇《灵兰秘典论》中“肺为相傅之官,主治节”的正解),糟粕之物,化为痰饮,排出身体,精华之物,化为精血,下藏于肾;
(六)在人体需要的时候,肾将藏精血的功能转移到了生殖器;
(七)生殖器在无用之时,又将精血转化为肝胆能量,随时准备着对饮食的消化分解。
简而言之,六节,是天地四时在神圣人体的人道化:在阴阳太少之间加入饮食(阳明)男女(厥阴),天人合一在此得到印证!
煌煌天地,以春秋冬夏成道;幽微生灵,以饮食繁衍得昌。学人切记,学人切记!
四、总结
易曰:简易则天下之理得。
艰涩难懂且成系统的理论,多是有问题的,因为要花费大量的文字去粉饰其没有问题。五行相生相克,看似完美无缺,实则空洞无物,问题多多。
归正写在文中的六节脏象,听起来是很陌生,但是不难理解,凡是有文化的读者,应能消化80%以上。归正坚定地认为,六节脏象就是古圣眼中神圣人体的原貌,华夏文化中所有窥探人体更深奥义的尝试,都须以此作为基点,否则将枉费聪明才智,却换得一世糊涂!
过去的2018年,我们告别了太多这个时代硕果仅存的巨匠。2019年,也许我们还将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科学浪潮中激扬澎湃...我们的这个时代,前行的太快,落下的太多,以至于我们竟然没有时间去思考: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而启程?且让我们缓下劲,仰望天上星辰,原来,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还是天地间那活泼泼的人...
文末附上归正过往部分文章清单:
———— THE END ————
做实在学问,写良心文章
敬请继续关注“归正先生”---Fu_Academy
[请关注中医归正(中医修正)先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