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归正先生-金匮真言---带你读懂《黄帝内经》第四篇

知诺浮想:

南方暑、火、心,卦为离☲;北方寒、水、肾,卦为坎☵。二者以太阳之光热。
东方风、木、肝,卦为震☳;西方燥、金、肺,卦为兑☱。二者以太阳之升降。

离☲,火,一阴于二阳中。离者,丽也,阳内虚而外实,华于人、物之表。
夏气充盈,由内而及于外,外邪难以从外表侵入,因而人们夏季相对不容易生病。
汗因阳,气化。尿由阴,液化。夏汗多,气化盛。冬尿多,液化行。皆应天时而已。

立夏,夏三月之始。立者建、成。夏含壮、大之意。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宣告夏日开始。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归正先生微信公众号原文如下:


金匮真言—带你读懂《黄帝内经》第四篇

引言:《黄帝内经》第四篇《金匮真言论》,记载了大量关于五行的内容,这也为五行藏象理论在后世的大行其道奠定了一定基础。然而,古人著书立说,常有将神龙隐于云雾之中的习惯,可曾见过《溪山行旅图》?范中正先生不是将自己的名字藏在了崇山峻岭之中的一颗小树丛里?让后人苦苦寻找了近千年才得以发现...

以吾之笔,向你还原真理的本来面目

---Jan Ekels II《A writer Trimming His Pen


《黄帝内经》第四篇《金匮真言论》,从篇名即可看出,本篇所载内容,极为重要。然而,在归正看来,真正读透并能够见得这篇经文庐山真面的学者实在凤毛麟角。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请大家翻开这篇经文,跟归正一起读。

《金匮真言论》,让人读得懂的部分,不外乎五行配五方(东西南北中)五时(春夏秋冬长夏)的经文,大家可以自己在原文中找到,归正这里不做无意义的赘述。

这些记载,或许可以让人将杂乱无章的事物来个粗略的归纳梳理,似乎是非常完美的五行理论了。但归正认为,若以此断定《金匮真言论》讲的就是五行,那就大错特错了!古人著书立作,多有将神龙隐于云雾之中的喜好,这五五匹配绝非本篇的“真言”所在。

有的时候,信仰是获得真理的前提

---Vincenzo Catena《书房里的圣杰罗姆

《金匮真言论》,读不懂的部分,常被有意忽视,可往往就是“真言”所栖之地。本篇最难读懂的地方在哪?当然要属“俞在颈项、胸肋、肩背、腰股;病在头、脏、肩背、四肢”这些经文了。

先说一下“俞”字,俞通腧,从肉从俞,一般被理解为人体的经络气穴,但在这篇经文中俞分为“颈项、胸肋、肩背、腰股”四部,与经络气穴又有着重大的区别,更应该被通俗地理解为人体内循环的通道。那么,这篇经文中时上时下忽左忽右的俞和病,究竟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呢?

---Leonardo Da Vinci《肩膀的解剖研究

归正认为,人体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相对应的有:肝应春生升,心应夏浮散,肺应秋敛降,肾应冬闭藏。这是正统中医思考人体的大前提,与古人“法象莫大于天地,变通莫大于四时”的世界观相吻合,在此不应该有任何异议这里请大家牢牢抱住四脏对应四时的大前提,接下来进入要点:

一、肝应春生升,生气向上,故病在头。颈项者,上达头面之关隘,故俞在颈项。这点相对好理解。

二、肺应秋敛降,生气向下,病气为何不在脚?也不在会阴?归正认为,脏象活动入秋时,生气是向肺性归朝。故病在肩背,俞亦在肩背。

三、心应夏浮散,清阳之气外散,则气虚于内,人体脏腑失去了清阳之气的内守,病在脏就不难理解了。上焦开发,不正是经胸肋之地吗?

肉眼所见之景,即是人体小天地

---Louis Aston Knight《Mean的ring River

四、肾应冬闭藏,生气内藏,则气虚于外,病在四末也就不难理解了。生气归藏,俞经腰股深厚处。

概括地讲,上文所述可以归纳为两句话:

肝肺应春秋,因生气所趋为病;

心肾应冬夏,因生气所去而病。

纵观《黄帝内经》头几篇,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以四时论生理养生开始,经过第三篇《生气通天论》扩展为一日分四时,再由第四篇《金匮真言论》将生气四时流传具体阐述于血肉之躯、提出了病在俞在,让生气流传超越脏腑,圜道在人体内初步得到了印证,为后来的六节藏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到此,归正已将《金匮真言论》的“真言”讲清楚了,愿各位多做思考,通过自己的思维推演,将认知推入到更高的境界---六节藏象。

Alas!六节藏象,多么遥远而陌生的真理啊!反观当下,最近归正参观了某中医药大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医健康管理太空舱技术”,除了博眼球炒概念争取经费哗众取宠之外,还有哪怕一点点的中医血脉吗?自掘坟墓的中医人...

归正掩卷,对天长叹……

———— THE END ————

做实在学问,写良心文章

敬请继续关注“归正先生”---Fu_Academy


[请关注中医归正(中医修正)先生公众号]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iy-vsIF6lL_eSQRVkt5KJ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