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中医归正 --- 小儿久咳案例一则

归正先生微信公众号原文:

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

归正先生 / 小儿久咳案例一则

---Hugh Cameron《Buttercups and Daisies》


首先明: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乃医宗正道。世上绝无百试不爽的神方。在未经证的情况下,贸然使用归正药方所导致的一切后果,须自行负责。
小儿咳嗽,当下极常见的儿科疾病。归正不否认空气质量下降对儿童上呼吸道的刺激影响,但当下治疗思路的错误才是造成小儿咳嗽的核心原因。现以下文医案为例:
男童,三岁,咳嗽数月,痰色白而浓,不易咳出。夜间睡眠质量一般,略有躁动。活动多时,常有少许汗出。双面泛红,精神尚好。扁桃体轻度肿大,咽峡充血明显。舌质红,苔白不厚,脉缓而滑。究其病史,久咳源自一次风寒感冒。此前接受西医治疗一月余,多次雾化,还服用止咳化痰的寒凉中药方剂十余剂,皆无效。
问诊之后,断定热尚在太阳之境,应以宣导,不可以寒凉苦降之方压制。基于此,予下方三剂:
桂枝         白芍         炙甘草
辛夷         蝉蜕         制半夏
连翘         薄荷         灯芯草
神曲         木贼         牛蒡子
青蒿         杏仁         枇杷叶
生姜         大枣

注:为免用方不当,特将用量隐去,敬请见谅。

当晚服用半剂,咳嗽症状即缓解。第二日晨,再饮半剂,饭后呕出大量白痰,而后诸症皆愈。
我们当下治疗小儿咳嗽,避开西医不谈,就中医而言,大错有二:
一、见热清热
《黄帝内经》第十九篇的《玉机真藏论》有云: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古圣已经把风寒而为热的逻辑说得很清楚了,而解决“皮肤闭而为热”的办法,就是以桂枝汤为代表的温热解表之方。
中药苦寒之方,或可在一段时间内压制症状,但极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症状反弹。具体反弹程度,因小儿体质而定。上文案例中的孩童,体质较好,阳气源源不断宣腾向上,苦寒之剂无法压制病症,进而导致连续数月的咳嗽。要非常警惕的是,苦寒中药的持续使用,最终有可能迫使儿童的身体被动接受外来的病邪,使病邪在体内持续传化深入,进而导致哮喘及不可预见的难症。错误中药的使用,对孩童身体的危害超过西医,不可不提高警惕!

二、止咳化痰

尝闻王孟英言:欲清气道之邪,必先所依附之痰”。于是,就有了近代中医有咳便化痰的简单逻辑,也就有了浙贝川贝的大行其道。归正要说,这是去医存药的傻儿逻辑,愚昧之至。没有痰,上呼吸道就不会受外邪的袭扰了?在对待痰的问题上,建议换个思维理解:有痰,是邪气不去,人体迫不得已分泌痰液以泄邪。若是这样,那症结是在邪气?还是在痰呢?请相信自己的理性思考。

谨以赤诚,抛砖引玉。

———— THE END ————

点击“在看”,传播真知
敬请关注“归正先生”---Fu_Academy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KBNll1aoN4NcVDLZkvS7y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