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中医修正 - 冬伤于寒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5ee16d0102ek6x.html
冬伤于寒 (2014-02-09 06:13:42)
修正传真(771)03182919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见于《素问》第一卷《生气通天论》。
经常感冒的人,衣着稍有不慎,就感冒“风寒”了。冬季严寒,寻常人都容易感冒,这“冬伤于寒”应该相当常见,难道说春就必病温? 但经文记载清清楚楚。国学界谨慎胆小者占绝大多数,所以极难见到反驳。鉴于众多《内经》“学者”躲避注解这八个字、或注解而含糊搪塞,不赞同这句话的,应该说大有人在。
冬日伤寒容易春日病温,那么春夏秋三时伤寒是否也可病温呢?温病不应该说只拘限于春日,《内经》这句话究竟是脱简春夏秋三时后的剩余、认知偏颇、还是蕴含着至今不为人知的道理呢?
考《内经》原文,“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痎疟。 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原文四时并论,并没有脱漏春夏秋三时外感。四时并观,以“春必病温”语气最为肯定。估计作者当时已经注意到后学理解有困难,下一篇《金匮真言论》便颇为用意地补充说“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请注意,在《金匮真言论》中春伤于风、夏伤于暑、秋伤于湿讨论的篇幅明显少了,却以相同的语气“春不病温”来追认此前的“春必病温”。
经典虽然认为六淫皆可致病,独重伤寒。承接《素问》第一卷,《热论》更以不容置疑的语气写下了“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则为病热,热虽盛不死”。医圣临症第一书,更直接以“伤寒”命名。就算被认为“别有师承”的《难经》,在五十八难也写下“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伤寒,这经典中医的重中之重,根本就没有被后世温热派及江湖中医所理解过,仲景之后一个也没有。国医沦丧,久矣!(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