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bluehot - 世纪大通缩,全球大萧条!
世纪大通缩,全球大萧条!(2015-03-01 13:26)
世纪大通缩,全球大萧条!
(兼论中债危机爆发的必然性)
2015年作此长文,观点有重复,言语较罗嗦,仅表达作为普通公民的一员,对国家的经济现象我已经独立的系统性地思考和分析过了,以此来纪念这个伟大的时代。以下全文,仅代表个人的思考和观点,请谨慎审阅并不得作为投资依据,对错留给时间去慢慢验证。
引子:
此文仍然用一个可以启迪思考的小故事开始!
假如我们将一个经济社会抽象为只有一个家财千万贯(流通货币)的大财主家庭和一千贫困农户家庭组成,来思考一些典型的经济现象。
这个时候,大财主即使家财千万贯,但其消费的需求规模有限,大量的财富也只囤积在保险柜而不会参与社会流通,而上千贫困农户即使有消费需求,也无消费能力。因此,这个状况下经济萧条,处于通缩的经济环境中。
某个时候开始,上千农户都去向财主借钱万贯,与其他农户交易购买各自所需的物品,会发生怎样的状况?
1.随着信用借款的农户越多,财主家的钱财会越来越少。
2.农户即使是用借来的钱消费,也是可以繁荣经济,提升物价整体水平的。
3.随着借钱的农户越多,社会上参与交易的货币就会越多,经济活动就会越频繁,经济就会越繁荣。这是一个逐步通胀的经济环境。
4.这也是一个全社会逐步增杠杆的过程。
5.财主即使把自己的财富几乎全部出借完毕后,但他仍然拥有近千万贯财产的债权,他并不会认为自己变穷了。因此,也并不会减少他自己的消费需求能力。
6.核心的重点,所有的这些的信用借款过程和经济活动的交易过程都满足零和原则,全社会的流通货币,不会增加一分一毫。
接下来,则是农户还债去杠杆的过程了。随着农户把所借之万贯钱财还给财主,经济社会又重归于沉寂和萧条,通缩又开始了。
因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社会上整体的增杠杆行为,可以导致经济的繁荣和通胀现象,社会上的去杠杆行为,则也会导致经济的萧条和通缩现象。
故事到此并没有结束,前面的结论固然重要,但并不是我想得出的主要结论。
现在我们把故事中家财千万贯的财主,改变成为我国现代的金融银行系统,这是否会有什么不同?或者哪些因素会有所变化和不同呢?
最重要且核心的一个变化就是,随着贫穷农户向我国银行系统信用贷款的增加,我国银行系统里的总货币规模并不是减少却反而是增多了。
这两个细微不同的故事里:从经济层面来说,不会有多大的本质变化。
但从金融层面来说。现代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违背了典型的零和原则,导致了全社会的货币供应量会随着信贷的增加而增加,而货币供应,又是下一次信贷的资金来源,这就会导致社会信贷的增长,似乎没有约束的力量,会导致全社会的债务规模和杠杆水平,以超乎想象的水平发展下去。
由此而来的货币供应也大幅度增长,同样会作用于经济领域中,因此,经济的繁荣,通胀水平的提高,也同样会以数倍上十倍的规模超乎想象的水平在发展着。
从细微修改后的故事中可以看出,我国现代金融银行系统的准货币体系,显著是由商业银行信贷可以派生大量的主权信用货币,给经济社会带来了天量的货币供应,结合前面增杠杆的行为可以让经济繁荣,通胀发展的结论一起作用,这个才是我国经济十多年来高速发展和通胀水平高企最核心的主因(我国的GDP高速发展就是这么来的,GPD的曾经高达2位数以上的增长水平,绝大部分是由债务GDP的增长而来)。
因此,分析透彻经济问题,则一定不能离开重点分析货币的重要作用。而且,分析的重点,一定要放在违背了零和原则的准货币体系和导致杠杆增大的消费者信贷这两个重要因素上。
一.历史回顾:辉煌的金融货币史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糟糕的时代。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我国近代30年的金融货币史,足可以在世界金融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笔。随着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的出现,让现代的流通货币增加一个全新的存在形式——电子货币,这个货币的存在形式,足以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变革。正因为随着IT技术的发展,让准货币体系,这个违背了资本市场典型满足零和原则的货币体系,有了巨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这是一个繁衍巨大金融和经济灾难的温床!
首先来看我国从2000年开始到2014年底,这15年来我国的最核心的金融货币数据。包括货币供应的存量和年度增量数据。
2014年底,各项存款为113.86万亿,各项贷款为81.68万亿,外汇占款为29.41万亿,广义货币M2为122.84万亿,狭义货币M1为34.80万亿,流通中现金钞票M0为6.03万亿,基础货币(央行总负债)为33.82万亿。
2014年底相较于1999年底,这15年来,各项存款增长了9.5倍,各项贷款增长了7.7倍,外汇占款增长了18.9倍,广义货币M2增长了9.4倍,基础货币增加了8.6倍。
无论从我国的金融货币存量和增量数据总可以看出。我国的货币供应增长是十分迅速的。这15年来,我国的基础货币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几乎都到了15年前的约10倍规模。而M2的总规模已达122万亿,约为19万亿美圆,已超过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的货币供应量M2(近12万亿)的规模了。
以下是我国准货币体系内在的一些本质特征。
1.我国的基础货币增长,显著由以美圆为锚印刷外汇占款而来,其占到了基础货币的约90%的规模。基础货币的增长,只能由国家央行提供。
2.我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则是由基础货币的增长加上由银行表内信贷派生出来的准货币共同增长而来的。准货币的增长,不能由国家央行提供,只能由商业银行系统靠信贷派生而来。
3.准货币的增长规模和趋势,自有其运行轨迹和规律,银行表内信贷的规模也就是准货币的增长规模,受央行准备金率的约束。因此,银行表内信贷有最高极限约束,在我国20%的准备金率约束下,准货币的最大规模为基础货币的4倍,事实上只能无穷接近这个极限而无法到达这个极限。这个释放过程,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货币乘数效应。理论上的货币乘数极限值为5(准备金率的倒数1/0.2)
4.M2极限论:一定基础货币规模和准备金率下,货币供应量有增长的极限,银行表内信贷和准货币规模有极限值约束,真实值越接近理论极限值,则M2增长越困难,银行存款增长越艰难,银行信贷的可贷资金越枯竭,央行的准备金规模越庞大,银行系统的资金规模越少越紧张越容易被挤兑,银行系统性风险大幅度提高。
5.应对此货币紧缩的对策。印刷基础货币和降准!但降准是饮鸩止渴的行为,会继续增大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而印刷基础货币,则是降低货币信用的行为,有可能造成国家主权货币信用危机。
6.正确的对策是宏观引导全社会主动去杠杆。
央行的数据显示我国准货币的规模为88万亿人民币,我国规模庞大的准货币,其实是一种暂时失去了流动性的国家主权信用货币,它可以与货币随时转换而获得流动性。约束准货币丧失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是银行的存款利率。庞大规模的准货币,虽然不直接参与经济社会的流通和交易活动,但却是消费信心的基石所在!
因为资本市场的交易始终满足零和原则,因此,社会中即使很少的货币流通,也是可以做到经济发展的繁荣与健康的。
目前,我国流通中的现金钞票M0,为5.5-7.5万亿规模,因为有电子货币的存在,电子货币也参与了经济活动中的交易与流通,与现金钞票具有同等的作用与效力,M1约为34万亿,约等于基础货币的规模,就是我们流通中货币的总规模,参与经济活动的任何流通环节和买卖交易中。
在我国的准货币体系中,最重要且最被人最为忽视了的重点是:
我国银行表内信贷的债务人,才是我国庞大规模准货币的实际背书负责人,准货币虽然也是国家的主权信用货币,但其并非由国家政府或者央行,或者是所有的商业银行来背书负责的。
“福兮祸所伏”,我国虽然已成为了世界第2大经济体,货币供应总规模也超过了美国成为了全球第一,但全社会的总债务规模,也到达了宇宙第一的水平。
正因为准货币体系具有以上特征,才导致我国全社会的总债务规模,社会综合杠杆水平在过去十多年里,几无约束迅速发展,当前社会的总杠杆水平,总债务规模,在中国5000年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是不曾出现过的。
我国所面临的危机,主要在于违背零和原则所产生的准货币规模过于庞大,同时更是庞大规模的债务难以维系,经济的发展赢利水平,已无法覆盖天量的债务本息支出,债务危机一旦爆发,全社会被动去杠杆,则会让经济体快速进入通缩环境中,从而让债务负担变得更加不可收拾,一旦大量的债务人违约及外逃,则会让规模庞大的国家主权信用货币的绝大部分——准货币失去了背书负责人,因为这个规模过于庞大,已超过国家基础货币规模的2-3倍,国家政府和央行根本无法也无能力兜底,由此将引发大面积的银行破产,并由此引发一场经济大灾难,中国将由此进入史所未见的世纪大通缩环境中,全球经济也将失去中国庞大的需求,而陷于经济大萧条环境中。
战争,是否会是最后解决所有危机的惟一危途?
二.经济与金融
1.经济
经济就是生产和消费的循环,而生产和消费的循环是通过任何买方和卖方的交易来完成的,买方通过使用货币和信用购买卖方出售的物资产品和服务,交易同时始终遵循零和原则,卖方的货币收入始终等于买方的货币支出。
以上这个看似十分简单的经济交易模型,其实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思考有多远,此简单模型的内涵就有多深。
此模型,可以用来分析简单的每个经济领域的经济现象,更可以分析复杂的整个国家经济环境的发展趋势。可以简单分析单个经济市场和局部经济市场的经济问题,更可以分析复杂的社会供需关系及通胀和通缩的趋势发展问题。
这是因为社会上的任何个人和机构,都同时是模型中的买方和卖方,而社会经济中的所有活动都必须通过交易来体现其生产价值。离开了交易,就等于没有了经济!
在交易活动中,买方使用货币和信用,卖方提供产品和服务,任何一次或多次交易活动中,始终都会遵循零和原则,也就是说卖方的货币收入始终会等于买方的货币支出。零和思维是分析经济问题中必须要把握好的重要思维模式。
很多人都有把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甚至土地市场,都当成是货币的蓄水池这样的观点。其实任何这类池子论的思考都是十分错误的,因为他们都只看到了买方的货币支出而没有看到卖方的货币收入,在交易的模型中,很多人只关注到了模型的前半部分,而无视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卖方所获得的货币收入,犯了典型的缺乏零和思维错误。
在交易模型中的卖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之外,其实还有一类重要的金融资产,例如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
对金融资产的买卖交易,不是一个社会价值创造的体现过程,金融资产更不是最终端被直接消费的产品和服务,因此,其交易额不会被计入到GDP中,同时其交易也会始终满足零和原则,因此,上证A股股票市场无论上万点或者低于千点,都是不会对货币供应量的增减产生任何影响的,同时前段时间A股每天成交上万亿的交易资金额,也不会对国家GDP产生任何的贡献。正因为如此,在考虑经济问题时,我并没有把金融资产考虑在卖方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中。
在分析经济问题时,我们常会思考分析到供应-需求关系。其实经济活动中的供-需关系,已经体现在了上面的模型中了,因为供需关系的平衡与失衡,最终也总是会体现在交易活动的规模和频次上,而只要是交易活动,就一定在上述模型的分析范围之内。
供应,是指卖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需求,是买方提供的货币和信用。
需求,可以分为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而其中,又以消费能力最为关键,消费能力,是指买方能提供的货币和信用来完成交易的支付能力。
在现代数十年的经济活动中,信用创造,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最为关键和核心的因素。而由信用创造产生的债务GDP,又是我国GDP的核心构成要素。
信用创造,主要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属于直接融资模式的信用借款,其提供信用的债权人为非银行属性的任何机构和个人。另一种是属于间接融资模式下的信用贷款,其提供信用的债权人是商业银行。
信用创造是前面经济模型中的最为关键的核心部分。因此,信用创造的两种融资模式,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也同样将是分析宏观经济问题更为核心和关键的思考因素。
在前面文章所述的故事中,贫困农民向财主借钱,是属于直接融资模式下的信用借款,债权人是财主,而贫困农民向银行借钱,是属于间接融资模式下的信用贷款,债权人是商业银行,这两种融资模式,债务人都是贫困农民。
现代商业银行通过信贷,会大量派生国家的主权信用货币,派生货币或者衍生货币,也可以称之为准货币,是货币供应量M2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得出如此结论:我们的经济,本质上是由信用创造而来的经济,或者直接说成是债务拉动型经济。而全社会规模何等巨大的信用创造,又是通过消费者信贷来刺激生产信贷同步增长与繁荣来实现的。
消费者信贷,是从经济层面思考最为重要的关键点,是过去我国经济繁荣的最为本源的核心要素之一。同时更认为,消费者信贷,虽会导致一场繁荣,但更会导致一场灾难。
本人认为,货币是否派生,是区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最为关键的思考点之一,其次,间接融资会产生两对债权和债务关系,也是参考的区分点之一。任何直接融资的行为,虽然也是社会增加杠杆的过程,会导致社会总债务规模的增加,但国家的主权货币供应量却不会因此而增长,而任何间接融资的行为,不但会导致社会增加杠杆和总债务规模的增长,更会导致国家货币供应量M2的同步增长。
货币的供应和信用的创造,是前面经济模型中买方支付能力的重要体现,在经济生产和消费的环节中,占据了经济中最重要的关键位置。
而现代社会的金融货币体系中,商业银行依靠信贷可以派生货币,我称之为准货币体系,是近代金融史上的一个新事物。此货币体系,是一个具有严重缺陷,存在着巨大金融漏洞的一个货币体系。
由此及彼,思考分析经济问题,必须要考虑与货币供应关系密切的另一个重要领域——金融!
2.金融
金融简单的解释是指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的往来等经济活动。
十分清晰的可以看出,金融是前面经济交易活动中,为买方提供货币和信用创造服务的。金融的本身不创造财富和价值,却是经济活动中创造财富和价值完成交易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金融是为经济服务的。
在不同的经济体,对金融的体会和本质把握,是各不相同的。
欧美的一些国家中,货币存款的利率是很低的,他们维护一个低利息,低赢利,低通胀的经济环境。
而在我国,金融市场却成为了一个可以创造财富的市场,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差十分巨大,成为了商业银行赢利的核心来源。我国各类金融资本市场的交易活动也十分活跃,如股票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等等,财富创造的神话,不时从这类市场里传出。
很显然,我国近代十多年维持的是一个高利息,高赢利,高通胀的经济环境。
在现代的金融货币领域,不得不重点提到的一点是,近代30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IT技术的出现,货币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存在形式——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是一种完全具有导致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力量。
计算机互联网络及电子货币的出现,让经济活动中的交易行为可发生在千里之外,大大加快了交易活动频繁度和货币的流通速度。
随着电子货币作为经济交易活动中货币的支出形式,那么就可以重点谈及到另一个要点——支付手段。
银行卡,信用卡等网银支付(银联支付),是大家熟悉的一种电子货币支付手段,这里不重点探讨了。
现在还有一种可靠便捷的支付模式——支付宝。
支付宝是一个非银行系统的第3方支付方式,其他细节不需多议。别小看这个支付宝,其表面看是一种电子支付手段,其实它已具备了银行的功能,因此,他赢利的模式也可以与银行类似,将大量的小额活期储蓄从银行系统转移到支付宝帐户中,从用户的角度看,货币存在各自的支付宝帐户中,其实货币已转移到支付宝的银行资金帐户中,因为货币资金的转出会维持在一定的小规模上,但沉淀在各小额帐户里的转入资金总规模却相当可观,因此,支付宝留存一定的活期资金供日常提兑,剩下的资金则可以大额定存在银行,或者购买银行的货币基金,此为具有银行属性的支付宝的重要获利来源,是金融创新的红利。
假如支付宝帐户里沉淀的资金上万亿,那么一年只考虑定存利率的赢利就是300亿人民币的规模。因此,基于此考虑,余额宝,就是一个以高利息刺激散户活期资金进入这个沉淀资金池的举措,以增加其赢利规模。
支付宝是一个用于网络远程交易电子货币支付的一个重要手段。
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中小额经济交易,一般使用现金钞票来完成,并不使用电子货币及其支付手段。
很显然,微信支付看到了这个商机,基于手机等移动设备的微信支付,或者手机钱包之类的或者统称为移动支付的另一种电子支付手段,也将会快速来到我们未来的生活中,此次春节的发红包抢红包热潮,其目的是让广大用户用手机绑定银行卡,为手机移动支付打下基础。
假如基于计算机的网银支付和支付宝支付是所有远程交易的电子支付手段,那么未来的手机移动支付,将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当面交易的电子货币支付手段,当然其同时也是兼具远程交易电子支付的手段。同样,沉淀在其支付手段提供者帐户中大量资金,也将成为其重要的获利来源。春节各平台,QQ群大量发出去的红包,发出去的可是真金白银,但很多抢到红包的用户,或许在手机支付初始阶段并不会绑定银行卡而失去了提现的权利,大量的资金,将失去了监管,或许进入了支付手段提供者的资金沉淀池,这其实是全民在给手机移动支付的提供方在发红包。
不管是支付宝支付还是未来的手机移动支付,这都是属于前面所说的直接融资范畴。
在大自然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江河湖泊中的水,在微观上,大量的液态水分子会得到能量而脱离水面变成气态水分子,同时也有大量的气态水分子失去能量回到水面而变成液态的水。在某一个时刻,变成气态的水分子会与变回成液态的水分子几乎平衡。而液态的有形之水,可以有灌溉饮用等多种用途。
货币也如水,大量的小额活期资金可以沉淀在支付宝,余额宝等资金帐户里,同时刻的资金转入和资金转出也几乎平衡,因此,余额宝里有了可以使用的有形之水,可以用于银行定存,购买货币基金,或者投资等用途。
对于国家的金融货币体系来说。124万亿的货币供应总量M2里,同一时刻,有高达34万亿的活期存款(以电子货币存在)和现金钞票合称为M1在社会中流动,即使不同时刻有活期存款转为定期存款,但也几乎有相当的定期存款获得流动性而成为活期存款。社会上流通的货币M1也会维持在一个相当的规模上。
大自然中,持续的高温或持续的降水可以打破这个平衡,在货币领域,这些平衡也可以在某些意外的环境下被打破的。
未来债务危机爆发,大量的M2可以快速向M1转移,或者央行大幅度的加息也可以让M1失去流动性而回到M2中。在网络电子支付平台出现某些意外的情况下,大量的资金也可能快速转出第3方支付平台导致这类支付平台的挤兑。这类属于直接融资模式下的第3方支付平台,并不是没有风险的。
同时,各类会员消费卡,购物卡,任何的有货币属性却又不是货币与电子货币的支付手段,都是存在着这个赢利模式和风险的。
在分析金融货币现象时,最为值得重视的是我国当前的金融准货币体系。
随着近代30年IT技术货币电子货币的出现,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派生货币是最为显著和重要的金融货币现象,我称之为准货币体系,这是一个具有严重缺陷和漏洞的金融货币体系,可以被敌对金融势力利用来发动一场金融攻击。
属于间接融资范畴的银行信贷,会产生两对债权和债务关系,第一次交易储户把货币存入银行,债权人是储户,债务人是银行(满足零和原则);第二次交易银行把贷款发放给借贷人,债权人是银行,债务人是借贷者。在第2次交易过程中,整个银行系统会凭空派生出与信贷规模相当的派生货币,银行发放信贷这笔交易,我们可以把银行当成买方,由其支出货币买入了借贷者(债务人)的抵押物,但交易完成后作为买方的银行里的货币却并没有减少,而作为卖方的借贷者,卖出抵押物却获得了真实的货币收入(支付转移后成为又其他人的货币),这个交易显然违背了任何买方和卖方交易始终会遵循的零和原则。这就是这个准货币体系存在着巨大的缺陷和漏洞之所在(此处为极重要的重点)。
在这样一个具有漏洞的准货币体系下,不断进行存贷循环就会导致全社会的货币供应会随着全社会银行表内信贷(间接融资)规模的增长而增长,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全社会的钱会越借越多。而钱越多,在经济交易中提供给买方的支付能力就会越多,经济交易活动就会越活跃,GDP(主要由债务GDP构成)的增长速度极为快速,同时资金的赢利能力会越来越高,同时导致全社会带杠杆经营的赢利水平显著拔高。在本质上却会导致全社会总债务规模越来越大,全社会总债务规模,综合杠杆水平到达了一个人类历史上从没有出现过的,不可思议的高度。
准货币体系,是从金融层面思考最为重要的关键点,是过去我国经济繁荣的最为本源的另一核心要素。
综前所述,经济层面是把信用提供给消费者,或者说消费者信贷刺激生产信贷同步繁荣,是社会经济中信用创造增长的核心因素,而在金融货币领域,准货币体系因违背了资本市场的零和原则,会导致全社会信用创造的规模和空间显著增大,货币供应量越来越多,而货币供应越多,又会导致信用创造更多。彼此反复加强导致全社会的信用创造泛滥,信贷泛滥,债务规模就在无休止地膨胀,社会综合杠杆水平超乎想象地发展,消费者信贷和准货币体系这两个因素综合在一起作用于本国经济体,才是过去我国经济繁荣的真相,更是未来所有危机的根源所在。
这个准货币体系下信贷大规模发放的过程,同时也是货币乘数极限释放的过程,这个货币体系下,信贷规模并非是没有限制的,货币乘数的理论最大值,是准备金率的倒数,在20%的准备金率下,最大货币乘数为1/0.2=5,而5-1=4倍于基础货币的规模,是信贷最大规模的理论极限值,因此,货币乘数减去1,可以直接抽象为全社会的杠杆指数(此处实际上还应该考虑直接融资债务对社会杠杆指数的影响),或者认为是金融货币的杠杆指数。
这个准货币体系下,银行系统发放信贷虽然派生了国家的主权信用货币——准货币(我们可以把派生货币看成是准货币,因为在派生货币的时候,至少会有相同规模的货币失去了流动性而成为了准货币,更为严谨的说法则是商业银行通过信贷派生货币的同时伴生了准货币,派生货币与准货币并不完全相等但有十分密切的逻辑联系,为方便起见前面直接把派生货币与准货币等同起来了),而准货币的真实背书负责人并不是银行和政府或者央行,而是所有的银行表内信贷的债务人。
任何想借债不还的思考都是错误的,因为这将导致大量的准货币失去背书负责人。
在这个货币体系下,假如到了清偿债务去杠杆的过程中,就会导致货币供应的发展趋势反了过来,发生大规模的货币萎缩现象,而货币紧缩。对与货币相当规模的经济体发展,是危害巨大的,几乎大概率由此引发比金融危机破坏性更大的经济危机。
而假如债务危机爆发导致经济体进入通缩环境,大量的债务人无法偿还债务,或申请破产或出逃,都将导致银行系统里庞大规模的准货币失去背书负责人而出现更为严重的金融危机,只有两条道路可以选择,一是将规模庞大的准货币改由国家政府或者央行来兜底,极为大量的印刷基础货币来为此背书。这将导致主权货币信用危机。二是选择让银行大规模破产,系统性地爆发金融危机。没有其他途径可以解决。(其实TURNLEFT下的深入及全面反腐败及抑制所有外部资本,也是一条解决危机的捷径)
因此,这个准货币体系,有两大破坏力巨大的危害。
1.可以让全社会的总债务规模无休止的膨胀下去,而且债务越膨胀,货币供应量越多,经济会越发展,资金的赢利水平越高越刺激全社会提高杠杆负债化经营,让整个社会根本无法发现其破坏威力所在而试图主动停下来。
2.不管是发现危机后的主动去杠杆,或者等到债务危机爆发后的被动去杠杆,都将导致货币供应量大幅度负增长,而货币供应的萎缩和负增长,就从前面的经济模型很简单可以分析得出,买方失去了购买能力导致经济交易无法完成,导致经济活动无法完成生产和消费的循环而导致经济崩溃和萧条,而经济危机则是伤害社会之本的破坏力更为严重的危机,并有由此引发破坏力更加巨大的社会危机的可能。
世界上最早的银行,是为了应对社会上出现的高利贷而出现的。
高利贷是一个双输的交易,最后的结果必然是玩死债务人,拖死债权人的结果。
因此,金融的本质,在我看来,应该要维持一个低利息,低赢利,低通胀的经济环境,要利用税收政策对社会上高赢利领域或市场进行限制和约束,维护一个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秩序。
可我们的金融银行系统,却在社会上放着高利贷,各类民间直接融资产品迅速蓬勃发展更是营造了一个更为无法持续的高利贷环境。债务危机的不日爆发指日可待!
三.中国债务危机必然爆发
要看明白中国债务的严重程度和判断中债危机是否会爆发,是否有解救措施,则必然要从源头开始认识清楚,中国的债务危机是如何演变而来的。
最近我们在经济和金融领域看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货币战争,其实货币战争布局及谋划,很早就已开始,现在进入了白热化的决战阶段了。
首先要明白,货币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其主要目的是要搞坏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体系,让其本国货币泛滥而汇率却在升值,从而达到掠夺另一个国家的财富为主要目标,其次最大化伤害另一个国家的国本,让其丧失东山再起的机会,甚至以颠覆一个国家的政权为目标,以达到军事战争也无法达到的目的。
因此,布局谋划长达十多年的货币战争,是以财富掠夺为首要目标,而货币,是财富的计价工具,很显然,掠夺财富,则可以是直接掠夺一国之货币的形式来完成。
因此,结合前面对经济和金融两方面描述中重点论及的准货币体系的成形和经济模型里核心的买方使用货币和信用为支付能力的内容来综合思考。就可以得出刺激货币及准货币M2的快速增长,是对货币掠夺这个过程中的最重要环节。
从一定准备金率约束下的准货币体系运行规律中可以认识到,这个货币体系虽然有害,但必须要有一个催化过程,才能让其危害体现出来。而这个催化过程就是银行信贷。
前面的经济模型里重点分析过,信用创造,是近代经济飞速发展的核心关键因素。信用创造包括民间借贷和银行信贷。这里我们先忽略民间借贷而重点考虑银行信贷。
所有的信用创造,最容易被人忽视的重点是一定要区分是生产者创造信用还是由消费者创造信用。
因此,银行的信贷,一定要区分是生产信贷或是消费信贷。
首先我们要明白经济社会中的一个前提,就是全社会不创造任何信用,因为资本市场始终是个零和市场,全社会的经济也可以做到蓬勃发展的。
现在我们社会,适当信用创造一些生产信贷,将信贷提供给生产者扩大再生产,丰富社会的产品和物资,或者将信贷提供给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以提高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这都是一种比较中性的信用创造。
之所以将生产信贷认为是中性的而不认为其是良性的信用创造,是因为信用创造会导致债务增长,具有潜在的危害,即使社会上只存在生产信贷,也是有可能导致债务危机的爆发的。其次是生产信贷会受到社会上消费市场的制约,最终消费市场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将制约着生产信贷的资金获利水平,一旦由生产信贷投资而来的产能无法被消费市场及时消化,就会制约着生产信贷的继续增长。因此,并不会导致生产信贷发展到一个无法控制的规模和高度。
很显然的是,要刺激社会的经济大规模发展,货币泛滥,资金赢利水平提高,就必须要设计一个全新的信贷形式,将信贷发放给消费者。
消费者信贷,才是终极导致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中国债务危机无休止深化演变,为完成以货币掠夺为目的的货币战争中最为关键的核心要素。
在中国蓬勃发展了二十年的房地产市场,就是这样一个可以让银行大规模把信贷发放给消费者的经济市场。住房按揭制度,是一个让中华民族陷于万劫不复地步的一个制度,消费者信贷——房贷,是一个大规模将信用创造提供给消费者,并大量刺激与地产相关的上百个行业大规模同时扩大生产信贷,导致中国的货币供应量M2天量增长,同时中国的债务规模也在不可思议地大规模增长。
而消费者信贷,同时更具有掠夺消费市场未来消费能力的另一重要危害的作用。更多细节请见《财富的掠夺与反掠夺》一文。
因此,具有天然缺陷的准货币体系,必须要同时结合消费者信贷,才有可能导致一国之债务规模增长到一个几乎无法想象的高度。中国当前银行表内信贷规模超过80万亿人民币规模,是人民币基础货币的3倍左右,这在中国有史以来的5000年历史上,是从没出现过的。
任何买方使用货币或信用作为支付能力,购买卖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这个交易过程,始终遵循零和原则,因此,规模高达80万亿信贷提供给买方,那么就一定有支付转移后的卖方,80万亿同等规模的货币同时成为了卖方的收入。因此,在这个信贷泛滥,货币泛滥的过程中,大量的权贵利益资本,热钱资本,可以完成对中国国民的财富大掠夺而不被全社会所重视。
当前全社会有高达124万亿规模的人民币货币,其中大量的M2普遍被权贵集团,热钱资本,财团,机构所持有。是在已完成大规模财富掠夺并出逃的基础上,这些都是已完成了财富掠夺,还未完成出逃的规模,即使这样的规模也已到了十分恐怖的级别了。
当前社会上,即使只考虑银行的表内信贷债务规模已超过80万亿。
正常情况下,如何化解这个规模庞大的债务危机?
首先要清晰看清楚通胀能稀释债务这个观点的欺骗性和迷惑性。
从微观上针对单个债务人来说,通胀,可以减轻债务人的负担,表面看,通胀似乎有稀释债务的功能,这个过程中,债务规模是从没有减少并会增加债息的,只是债务人的赢利能力提高了,导致负债不是一件很痛苦的事。通胀,对债务的持续和发展,是有积极的作用的。
但从整个社会总债务规模来看,通胀,从没有令社会总债务规模减少过,而正是因为通胀水平的提高,资金的赢利能力也跟着提高了,不会导致全社会主动去杠杆,却反而会让全社会选择继续滚动化增债务提杠杆。因此,导致了全社会总债务规模不断在大幅度增长。
其次,要清醒并理性的认识到,化解债务危机最正确的措施是全社会主动去杠杆!
要在通胀的环境及资金赢利能力显著较高的环境中,做到主动去杠杆是何其困难的。
我们可以很清晰的认识到要化解中国的债务危机,就需要规模高达124万亿人民币的持有人或机构,主动作为买方来消费和购买资产,让负有债务的卖方获得货币收入并主动逐步偿还银行债务,而这个主动去杠杆过程中,作为买方,且不得继续使用信用作为货币的支付手段。这个才是良性的全社会主动去杠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湮灭准货币的过程。
完成去杠杆后,社会上的货币供应量会逐步靠近或几乎约等于基础和币约34万亿这个规模。这个时候,全社会货币大幅度紧缩了。
但全社会逐步去杠杆的过程中,也是一个逐步通缩的过程,而通缩,将显著增大债务的负荷,让债务人去杠杆更加艰难,而作为M2的持有者更加会紧缩消费,并逐步加强这个恶性循环。
这个一个互相制约的矛盾体,主动去杠杆过程,最后会演变成债务危机爆发,全社会被动去杠杆,并导致货币紧缩和经济萧条。
准货币体系结合消费者信贷在一起放任全社会债务规模的不断膨胀,到最后必然是一个骑虎难下的行为,上山容易下山难都与之同理。
从这个层面来说,在通胀过程中让全社会理性主动去杠杆,是一个十分困难和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让全社会主动化解债务危机变得没有可能。
中国的债务危机,其实还远比以上描述的更加复杂。
前面的描述,只考虑银行表内信贷导致的间接融资债务规模,下面必须要结合全社会正在规模化膨胀的社会民间的信用创造——直接融资类债务的规模一起来考虑中国的债务危机。
我有多篇文章详细解释过,银行信贷的表内债务规模,其实是有极限限制的。在20%的准备率下,银行的信贷总规模,会是基础货币规模的不超过4倍规模。如果需要细节量化银行的信贷规模的话,就可以使用M2极限理论公式M2(MAX)=(基础货币-M0)/准备金率+M0来进行倒推银行的信贷总规模,更多细节请见《探讨M2极限值的经济含义》。目前我国银行信贷十分接近规模的极限了。
全社会规模庞大的债务社会,需要更多的资金来维持生产和经营,当间接融资规模增量萎缩之时,全社会必然只能寻求利息更高的社会直接融资产品来解决资金问题。
这就是我国当前社会各类直接融资产品,如理财产品,信托,基金,高利贷,各类平台贷等等高速繁荣的必然趋势。
因此,现在社会上的总债务规模,就脱离了统计上的跟踪了。社会上的直接融资债务虽不会导致货币供应量M2的变化,但它会导致社会上总债务规模的增长并无法统计,所以称其为影子债务。
现在有媒体公布,我国社会的总债务规模为28万亿美圆约为170万亿人民币规模之巨,这个社会总债务规模,已远超我国的货币供应量M2的124万亿规模,这是完全可能的,主要是考虑其中的影子债务规模已十分庞大了。
在我的观点中认为,社会上民间融资等直接融资债务规模,基本上不会超过货币供应量的1倍规模,而社会上的间接融资债务规模,受准备金率约束,基本上不会超过理论货币乘数最大值减去1倍乘以基础货币的规模。
我国当前的银行表内信贷是82万亿人民币规模,影子债务本人估算为货币供应量规模的20-50%,因此,本人认为,全社会总债务规模约为110-140万亿人民币规模左右。基本上全社会十分接近甚至已经资不抵债了。
中国全社会这个总债务规模,无论从规模上还是程度上,都是在人类历史上都不曾出现过的。
以房贷,车贷为主的消费者信贷,滚动式地掠夺了普通的消费者的消费能力。
当前蓬勃发展的各类直接融资产品,又在继续掠夺当前社会上的相对富裕群体,M2的持有者的消费能力。
前面分析过,债权的持有者,M2的持有者(货币储蓄相对储户的角度来说,也是债权),都是消费信心的基石。
相对富裕的群体持有1000万元储蓄和持有1000万元理财产品,同样都是他们消费信心的基石,有此消费信心基石他们就敢在短期内消费数十万元而没有任何顾虑。但事实上,购买了1000万理财产品的债权人,此刻却不具备了更多的消费能力了,其消费能力被转移去了债务黑洞了。未来的影子债务爆破和银行破产现象的出现,将极大的消灭这类消费信心的基石。
因此,当我国消费市场的大部分消费者都被掠夺了消费能力之后,即使有消费需求,也不具备相当的消费能力和货币支付能力。
买方的货币+信用与卖方的产品+服务进行交易的模型,又再次发挥威力。
当买方的货币支付能力被掠夺后,同时社会上的信用创造也濒临枯竭。那么整个买方市场将消失,全社会交易萎缩,经济活动大幅度减缓和停滞。
此刻大量卖方前期负债投资而来的产品和服务,都成为了产能过剩,在债务的逼迫下,必然断臂求存,导致资产价格的不断循环下跌。经济陷于通缩环境中。而经济的通缩环境,大大不利债务的去杠杆过程,而去杠杆过程,更加会加剧这一通缩过程。
因此,从消费者市场的消费能力被掠夺这个角度去思考。结合我国的债务规模过于庞大且无以为继,这个终极因素,是导致全社会无法去杠杆的决定因素。中国的债务危机,必然爆发,这个是必然的经济现象,不会有侥幸的例外情况出现。
在这个过程中,考虑央行印钞去试图挽救债务危机,也是徒劳的。因为印出来的钞票,可以进入生产者作为买方,提升其作为买方的投资支付能力,却无法进入到消费者的手中,提升消费者作为买方的消费支付能力。而只有消费者作为买方的消费支付能力,才是生产者作为卖方去杠杆的前提基础。而全社会主动去杠杆,才是化解债务危机唯一正确的途径。
未来中债危机爆发的途径和次序也必然是这样的。
首先因为消费者信贷对消费群体的掠夺,社会直接融资产品对相对富裕群体的掠夺后,同时作为信用创造的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规模均已接近释放的极限,全社会作为买方的货币和信用创造而来的综合支付能力显著不足,无法完成经济交易活动,从而导致经济活动开始先期萎缩和萧条,资产价格下跌,通缩迹象开始显露,资金的实际利率提高,债务的实际债息提高。
此状况下,必然导致名义债务利息较高的任何民间社会直接融资产品率先爆破。例如理财产品,高利贷,各类平台贷等等一切已知和未知的直接融资形式。于是会导致社会大量的资金赎回,重新回到银行系统中,这个过程,并不是一个缓解银行系统危机的好现象,而是一个更糟糕的金融现象,这个过程中,即使大量资金撤离社会直接融资产品而回到银行系统中,却并不会导致银行的存款增长和货币供应量M2增长,也不会缓解银行的流动性而导致信贷规模的增长。却反而让全社会大量的机构和企业导致资金链断裂,从而危及整个银行系统。
因此,在高息的民间直接融资债务率先爆破后,接下来将是大规模的银行系统内的间接融资债务开始爆破。
这个过程中,资金将开始规模化撤离中国市场,银行开始出现破产现象,M2提款权发挥巨大威力挤兑整个银行系统,这个发展过程将伴随人民币汇率大幅度贬值,银行存款和货币供应量M2开始出现大规模萎缩现象,国家设置障碍或者限制个人购汇,强制出口企业半额或者全额结汇等现象或许会出现,为应对资金的外流,当且仅当在资金大规模外流时,在降息的大趋势中选择大幅度不对称加息来应对。此过程开始,可以明确金融危机爆发无疑问。
准货币体系下的金融危机爆发,必然会带来更严重的经济危机。
因此,我国经济层面,将出现大量企业破产,企业主,债务人跑路自杀等现象会频发和多发,社会上失业增多,收入减少,物价不是大幅度上涨而是较大幅度的下跌,此过程中,房地产市场,将可以见识到明显的崩溃迹象,房地产的崩溃,将是以北上广的一线城市房价大幅度普遍下跌20%而无法释放成交量,无法增加交易量,也就无法让房价止跌为地产崩溃的判断条件。而地产市场的明确崩溃,将更是中国经济灾难的开始。让中国经济更加雪上加霜,让经济危机深化发展。
随着经济危机的深化发展,逆城市化现象开始出现,大量农村进城务工和从商的人员开始大规模回流农村,形成自发的上山下乡运动,农村乡镇一级开始热闹而城市反变的萧条,大量前期政府投资而来的城市化公共设施,出现明显的产能过剩,同时也会明显反映到高速公路,高铁,航空等运输领域上。
与经济活动相关的人流,物流,货币流均在此阶段明显偏弱。
这个阶段中,社会开始变的不稳定,局部社会危机有突发和多发的趋势。社会危机下的抢购现象和局部的物价大涨和局部严重通涨现象,需要重点关注和防范。此话题不过多讨论。
只有社会危机的爆发,才会让未来的危机发展趋势变得无法预测,也没有进行预测的必要了。独立思考,相机而动,是此阶段最好的应对之策。
过去十多年中国消费市场的消费能力被掠夺,将导致中国债务危机必然爆发,无法化解!中国债务危机的爆发,将首先出现在高利息的民间直接融资类债务上,然后逐步向银行系统传递,将以我国银行出现破产事件和人民币信贷信用被连续降级为中债危机大爆发的标志。
四.美圆指数与人民币汇率
美圆指数表面上看,是对欧元等其他共6种货币的一揽子货币汇率综合变化情况,但实际上美圆指数可以直接抽象为对世界各类物资的综合购买力指数或者价格指数,国际商品市场上商品大多以美元计价,所以商品价格与美元指数成较为明显的负相关。
美圆指数几乎可以形成一个与经济关联的大周期的走势,世界经济繁荣,美圆指数走弱,世界经济萧条,美圆指数走强。
现在很多人有个错误的认识,认为美圆指数可以被用来控制走强,从而导致世界经济的崩溃和萧条。其实是世界经济的萧条,各类以美圆计价的大宗资产价格因需求不足导致价格下降,从而推高了美圆指数,而美圆指数的走强,同时又会是一个风向标的作用,刺激大量资本从其他资本市场上撤离,改为持有美圆资本,更导致世界资本市场货币紧缩,需求降低,又再次推高美圆指数,并因此作用互相加强,进入彼此互为因果的循环中。
日债危机,日圆QE,欧债危机,欧元QE,都有不断推高美圆指数走强的作用。
但未来导致美圆指数更为走强的终极因素,是中债危机的爆发。
前面已经分析过,中国的债务危机必然爆发,几乎没有可以侥幸避免的可能了,那么未来的美圆指数,可以见到更为轰轰烈烈的上涨过程,具体能涨到多少高度,本人无法量化分析,但鉴于此次危机的严重程度,美圆指数突破前期高点,当无疑问,也就意味着各类大宗资产价格在世界性的大萧条危机中,将显著突破前期低点。
人民币兑美圆汇率,这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在开始这个话题前,首先要弄清楚人民币的发行机制。
人民币基础货币的发行,是控制在国家央行手中无疑问。从1994年到2012年,我国实行强制结售汇制度,因此,贸易顺差,外债,外商投资等所有任何方式进入的美圆,可以成为以外汇占款为名的我国央行印刷基础货币之锚。目前我国的基础货币中,约有88%左右的基础货币是外汇占款。这是被很多人分析认为的我国人民币脱离了自主发行的功能而被美圆绑架了,而且被认为是一个错误的政策。
本人认为,强制结汇制度在逻辑上并没有错。美圆同样也是财富,是对世界物资购买力的体现,因此,具有信用的货币,都是财富的象征,因此,我国财富增加了,按逻辑本就应该由央行自主印刷基础货币来与之对应。
我们应该接下来思考,假如我国的进口企业,使用人民币购买美圆去进口物资回国,这种情况下,那么我们的央行将回收了与进口相当的人民币货币,同时,国内市场又多出了进口物资。这个时候,中国市场上多印的外汇占款或者人民币基础货币没有了,而进口的物资又增多了。央行则必须又要把与物资相当的人民币基础货币再度释放出来,这样,也等于需要自主印刷基础货币。
我们只有深入了细节,才会发现,强制结汇制度并没有错误,错就错在国家一昧追求贸易顺差,大量囤积美圆储备,大量的美圆储备囤积在央行,不是用于物资进口等经济相关领域上,而是投资美债,日债,欧债等金融相关领域,成为了被别人绞杀的对象。
其次,从2000年到2014年底这15年来,我国以非美圆等外汇为锚印刷的基础货币规模约为2.5万亿,严格来说,把这部分基础货币的印刷称为无锚印钞的观点,也是欠妥当的,15年来这规模为2.5万亿人民币基础货币的印刷,同样也是央行自主印钞的体现,但这个规模,恐怕连社会总储蓄的利息增长,都没有印出来。
前面谈到的是央行控制基础货币的增长。
在我国的准货币体系中,货币供应的增长,还有一个重要的准货币,也就是派生货币,并不由央行来控制,而是由商业银行发放信贷来控制准货币的增长规模。
目前,我国的准货币规模在2014年底到了88万亿规模,是基础货币的2.6倍左右(这个2.6倍规模,可以直接认为是社会综合的货币杠杆水平)。而与准货币对应的,则是银行的表内信贷债务。
这个准货币体系下,银行放贷越多,社会的总债务规模越大,则国家的货币供应就越多,经济市场使用的货币就越泛滥,经济交易活动就越频繁,物价就会越来越高,资金的赢利能力同样不断在提高。显著表现在GDP高达2位数飞速发展,CPI高涨,M2增速同样以高达两位数的水平快速增长。所有的这些辉煌的成就,掩盖了我们的货币体系被搞乱了(货币供应并不由央行控制了),经济繁荣背后触目惊心的财富掠夺也被掩盖了。
历史上以往的财富掠夺,都是被掠夺之国随着财富掠夺的深入,财富会越来越少,经济会越来越萧条,而我们近代社会的财富掠夺,其形式却反了过来,社会经济会随着财富的掠夺的深入却反而越来越繁荣,社会财富却反而会越来越多,那是因为全社会对财富观点的错位认识导致,我们把不断升值的资产当财富,把购买力不断贬值的货币不当财富,而外国金融资本却把汇率不断升值的人民币始终当成财富,所以我们甘愿透支未来不认为是财富的货币形成债务,来助力这一财富掠夺的过程,全民族何其愚蠢也!。
我国货币供应如此泛滥式的增长,CPI或通胀水平始终持续维持在高位,从经济和金融的逻辑来看,我们的人民币汇率应该贬值,却为何我们的人民币汇率,却始终在升值呢?
正是因为我国的货币泛滥,经济持续繁荣,导致资金的赢利能力大增,大量世界金融资本可以流入中国市场获利,大量的热钱,FDI资本,合法的非法的各路资本,都涌入中国市场,同时,我国始终追求贸易顺差,增加外汇储备。都导致了我国基础货币以外汇占款的形式大幅度增长,成为了银行发放信贷源源不断的活水。表面看,这是一个经济持续良性发展的过程,其实本质上,是全社会总债务规模不断增长,财富被掠夺的恶劣经营状况。
当然这个过程中,我国大力发展房地产市场,把信贷发放给消费者,是整个财富掠夺,搞乱货币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因素。我的文章里,也多次分析了这个因果过程。
汇率问题,表面问题跟经济的环境是强因果关联的。但背后,有个更直接的逻辑关联在决定的汇率的升值和贬值,那就是资本的流入和流出,大量金融资本流入中国,那么汇率就会升值,而假如大量金融资本流出中国,那么汇率就会贬值,这个是关联汇率升贬的逻辑因素,至于资本因何流入和流出,则是经济需要去回答的问题了。
前面分析过,货币战争的目的是财富掠夺,掠夺一个国家的主权信用货币,但我国的货币供应如此泛滥,物价不断高涨,本国百姓从没有把人民币当财富,难道对外国金融资本,就是财富吗?
肯定是的!因为人民币汇率一直在升值!
因此,营造一个人民币不断升值的环境,对外国金融资本来说,人民币就是财富,因为其可以兑换更多的美圆离开中国市场,而美圆是全球结算货币,是财富的体现。
因此,中国这几十年的繁荣和发展,都是透支了本国的资源、环境、未来全中国人民的消费能力和全民族的福祉,来助力全世界敌对金融资本对中国的掠夺。人民币升值途中,战略做空资本一直在外流,他们以刺激短期套利资本,中国企业外出融资美圆债务资本,货币互换等外部金融资本进入中国市场的形式,换庄式的掩盖了战略做空资本的撤离。
做空中国,一定是做空人民币,而做空人民币的最佳环境,是人民币汇率升值而不是贬值。
因此,人民币贬值,才是正确的进行财富反掠夺的策略。
未来的人民币汇率会因为资金的持有安全出现风险而大规模撤离中国,从而导致人民币汇率出现大幅度及快速的贬值,随着风险的释放金融和经济缓慢趋于稳定,在货币紧缩下的严重通缩和资产价格的大跌后的经济环境反过来又是制约汇率继续贬值的因素,此时国家即使无锚印钞也不会对货币信用造成伤害,因为经济的通缩环境下印小钱可以解决大问题。随着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人民币汇率将有可能重拾升值之势,未来10年的人民币汇率发展趋势很可能是这样的,首先人民币汇率小幅度的振荡贬值,然后是快速及大幅度的贬值,接着反弹式升值,接下来是继续振荡式贬值,汇率稳定,最后逐步升值。此为人民币汇率的中长期或然发展趋势,人民币贬值的具体点位,无法建模进行量化分析。
但我国目前,经济和金融上均已成骑虎之势,房地产市场,丢不得保不得,货币市场,松不得紧不得,汇率市场,升不得贬不得。汇率不能大幅度贬值,那是因为避免人民币形成贬值之势,会导致更多资本撤离中国,集中做空人民币。我们维持汇率的努力,只是为了维护资产刨沫的不破裂,为了避免债务危机的过早爆发,我们在延缓这个爆破时间的到来,但换取来的时间并不会太多了。
未来中债危机爆发下的银行破产现象出现,让资金的持有安全风险大增是导致资金大规模不计成本地流出,是未来人民币汇率大贬值的唯一因素,因此,人民币汇率大幅度贬值,将出现在中国银行破产现象之后。而形成汇率贬值之势下的资本外流,才是我国未来所要面临的最为核心的危机。
五.核心危机:M2提款权及资本外流
前面循序渐进的分析了货币战争以掠夺一国财富为目的,表现在本国的经济和金融领域,都是一个十分繁荣和快速的发展的过程。完全可以让人看不清楚这是一场货币战争,思考不透这是一场财富掠夺的饕餮盛宴。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总是资本零和市场进行财富掠夺的唯一策略和手段。
“欲先取之”:”取”的是人民币信用货币,是财富的代名词,财富的掠夺,就是以掠夺一个国家的信用货币财富为目标。
“必先予之”:对于国家政府而言,”予”的是国家经济GDP的快速增长到经济规模为世界第二的规模和金融货币供应量的世界第一的规模,是政绩的体现,对于居民来说,”予”的是持有的房产价值的不断上升,是家庭货币收入的不断增加,是家庭财富估值的不断增长。
低级的财富掠夺手段:"售出一个不断增值的产品,刺激大家踊跃来购买,从而通过交易掠夺大量的货币"。以郁金香泡沫,股市泡沫为典型。
高级的财富掠夺手段:"售出一个飞速增值的产品,刺激大家踊跃带杠杆借贷来购买,从而通过交易掠夺天量的货币"。以房地产泡沫为典型。
因此,低水平的财富掠夺手段,出现在无信贷的经济活动中,而高水平的财富掠夺手段,则出现在信贷繁荣的经济活动中。
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最为核心且难以应付的危机,是准货币规模过大及M2提款权过多的危机,准货币规模过大,意味着银行的表内债务的规模过大,而一旦债务危机爆发,则可以让银行表内信贷的债务人失去为国家主权信用货币背书负责的能力,改由国家和央行兜底,而假如这个规模太过庞大而导致央行无法兜底的话,那么我国银行系统就会规模化成片地破产。而M2过大,就是在危机来临时,挤兑银行的力量就过于庞大了。我国的整个银行系统,将不堪此风险的冲击,这样,就让我国央行试图无锚印钞为准货币兜底的努力变得完全不可行,M2提款权过大挤兑人民币和挤兑美圆和黄金储备的危机,可以让央行废掉无锚印钞来应对债务危机的这一努力。这就让未来债务危机爆发下的银行成片破产爆发系统性的金融危机,也成为了一个必然现象。
这个最为核心的M2提款权危机其实很好理解。
银行系统内大量的由准货币形成的储蓄存款,实际上并不是由国家及央行来兜底的。而是由银行的表内债务人来兜底,而我国这个准货币规模,占到了我国货币供应的70%左右,大量储蓄的提款前提基础,就是全社会银行表内信贷的债务人偿还债务,假如一旦本经济体爆发严重的债务危机,很简单的道理就是银行的大规模储蓄变的不再安全了。于是,只要大规模的资金意识到了这个风险的存在,就会将固定在M2中的大量准货币转为货币M1而具有流动性,兑换美圆流出中债危机的爆发之地。由此导致我国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将同时出现大规模的紧缩现象,由此引发严重的金融灾难和经济灾难,并由此导致破坏力更为严重的社会危机。
这实际上是本经济体由消费类房贷刺激全社会生产信贷同步繁荣,导致银行表内信贷泛滥,导致准货币规模过大,M2货币供应过于庞大,货币乘数极限正向释放导致社会杠杆增大及经济极为繁荣的一个逆向过程。
而由中债危机爆发下的资本外流,会导致货币乘数的逆向过程发挥作用,金融领域货币被动紧缩,资金链断裂,全社会被动去杠杆,并由此引发一场经济大灾难。
因此,导致我们今天巨大的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由两个方面的因素综合形成的。
1.经济方面是消费者信贷的大规模释放。
2.金融方面是准货币体系存在天然的巨大缺陷。它违背了资本市场始终应该遵循的零和原则。
消费者信贷结合准货币体系,虽然让我们经历了一次史所未见的繁荣,它也会让我们见识到一场史所未曾经历过的大灾难。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这两者的结合起来导致的危机。是一个让央行即使考虑无锚乱印钞,也无法挽救的危机。
我的文章里曾经多次解释过,在准货币体系下,其通过银行信贷派生准货币的危害远远大于央行乱印基础货币。而在这个准货币体系下,危机一旦累积积聚而成,几乎无解,因此央行即使采用继续释放基础货币的方式,也是无法解决危机的。
因为我们所面临的危机是M2提款权过大的危机,而M2提款权,都是挤兑银行和挤兑美圆储备,黄金储备,做空人民币的力量。而央行选择印钞来应对危机,本质逻辑上是一个抱薪救火的行为,是一个继续壮大M2提款权,壮大挤兑银行挤兑美圆储备,壮大做空人民币力量的行为。如此清晰的逻辑我也只能解释到这里了。好在来日方长我们当可拭目以待!
M2提款权危机本质上就是一个利用庞大规模的人民币货币储蓄提款权挤兑美圆储备的危机,这就是一个做空人民币的危机,做空人民币不是在货币期货市场而在是在我国的金融货币市场,做空人民币的过程中,无需培养对手盘,中国央行,就是做是做空人民币自然而来的对手盘,其护卫人民币汇率的筹码是高达约4万亿美圆规模的外汇储备,而做空人民币的筹码,则是124万亿M2提款权中的大部分任何有兑换美圆逃离中国的任何人民币资本。
当我们明白了危机的根源所在之后,才能充分认识清楚危机的严重程度和尝试找到解除危机的办法。
导致可轻易挤兑银行系统的M2提款权规模过大,准货币过大,那么解决危机,其实就是一个让M2减少及湮灭准货币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要么就是主动良性长时间的一个缓慢过程(主动去杠杆软着陆),或者是一个被动恶性的破坏性过程(被动去杠杆硬着陆)。而不管是主动去杠杆还是被动去杠杆,去杠杆行为,都将导致经济活动的减弱及货币供应量的减少。都将导致经济体进入通缩环境中,而通缩环境,又大大不利去杠杆过程的发展,因此,即使在没有外来金融攻击因素的考虑下,这也将是一个十分漫长且痛苦的过程。
其次,银行破产也是一个被动的消灭M2提款权及湮灭准货币的一个破坏性过程。其表现出来的形式是严重的金融危机爆发,从而导致社会资金链断裂,货币供应无法满足经济的运行,导致更严重的经济危机爆发。
再次,卖方要去杠杆,则必须提供足够多可以用于交易的商品和物资或者服务。而在去杠杆过程中,作为买方则不能使用信用作为支付手段,因此,替权贵资本洗白方式下的国有资产私有化,这也是一个可以令全社会去杠杆的逻辑。
最后,全面及深入地反腐败,也可以是一个消灭M2提款权的方法。此话题敏感及多变,不再深入思考。
各因素综合发生作用与约束,但都可以推导出一个结论,未来去杠杆是趋势所逼,准货币体系下将发生严重的货币供应萎缩现象,都将导致经济进入通缩环境,而这一通缩状况一旦发生及逐步深化,将是史所未见的。未来中债危机爆发下的资本大规模流出中国市场,也将会是一个无法控制的大趋势,届时人民币信用等级被频繁降级及汇率发生大幅度的贬值,都将伴随而来。而此核心危机明确爆发将是以中国银行出现破产这个最大黑天鹅现象的出现为标志。
在资本开始外流之时,有分析认为,稳定汇率,拉升股市,有缓解资金外流压力的作用。
由此又引出一个大家更为关注的话题,此轮股市上涨的本质及目的。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以认为,我国的经济和金融,将面临极为严重的危机,那么假如此分析正确且是共识的话,那么股票市场的此翻规模较大的上涨,就仍然只能定位为一个级别较大的反弹,而不是股市的反转或牛市的开始。股票市场适用于”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牛市的成长,需要经济的发展为依托。由此考虑,此轮股市极为轰烈的上涨,是政策面配合下的大资本为出逃目的而套现为本质特征的。
股市的上涨,可以是资金推动型上涨,但并不仅仅只能由资金来推动股票的上涨。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对股市的一致看涨的预期和态度,在此前提下即使没有大量增量资金的推动,也可以实现股票市场不断上涨的,例如某只股票的无量涨停现象,就可以完全反证股票市场的上涨,可以做到跟增量资金无关。当然,天量涨停的现象,也是能说明股票的上涨跟资金的推动有很大关系的。
只要大家留心观注,就会发现此轮股市上涨,从政策面上,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的,也就是说,国家从政策宏观面上,引导了一个大家一致看多而推高股市的作用。
曾记否,在过去的2014年里,国家不断降准,定向降准,放松存贷比,然后PSL1万亿给国开行,接着不断的SLF数千亿,MLF数千亿,降息,接着又降准,如此频繁地在股市上涨过程中的关键时间节点上,及时释放货币宽松信息,不断帮助股市节节拔高,一旦遇到股市上涨乏力,或者稍有回调面临破位之时,几乎都会有及时的货币宽松信息出台。释放流动性利好股市的消息面,是此轮股市上涨最为关键的因素。
当然,还有一个不可轻视的因素,同时也在助推股市的上涨。
那就是股票市场的融资额突破了万亿人民币的规模。
作为股票金融资产的买方,现在也可以使用货币和信用作为支付的手段了。也就是说,股票市场,也开始实现带杠杆来掠夺财富这个功能了。
即使没有资金的推动,仅靠消息面的配合,都可以实现股票市场的大幅度上涨,更何况此轮股市上涨的过程中,更有新增上万亿融资资金的助推呢。
股票的本质是一类金融资产,其实从某些层面来说,也是一个实现货币支付转移,实现财富掠夺的工具而已,因为股票市场的任何交易,也都会满足零和原则。
股市是个零和市场不容否定,有多少资金进入股市买入股票,那么就一定有同等的资金完成套现而离开了股市。当然,股市的托管资金帐户上会沉淀一定规模的活期资金可用于随时交易操作,因此,这层意义上来说,股市有一定的蓄水作用,但它不是蓄水池而是极为类似一条宽阔的河道的作用,丰水时节和枯水时节某段河道里蓄住的水量是不等的,股市亦然。此话题不深入。
分析股市资金的流入和流出,就需要重点分析是哪类资金在流入,哪类资金在流出。在这里,我不会有更多的数据和细节深入分析,但假如是大量的散户资金及其融资资金接盘某些FDI,大财团机构,权贵资本,各类大小非,假如这类完成套现的金融资本有典型的逃离中国市场的意图的话,那么此轮股市的上涨,不但不会缓解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反而会增大资本外流的规模和加快资本外流的速度,增大汇率贬值的压力。而接盘的大量民间散户及其融资资金,假如被股市套牢后,等于他们作为消费者在经济市场的交易支付能力就消失了,被掠夺了,这也是一个大大不利债务社会去杠杆过程和提振消费拉动经济这个目的的。
未来的货币宽松的消息面还会陆续不断出现的,被动频繁降准,甚至降息,各类变相降准的工具如PSL,SLF,MLF等等都会交替出现,因此,股市的利好消息还会不断适时出现,会将此轮股市拉到什么位置是个尽头,本人无法量化分析,但任何一轮上涨,为的都是套现,或许未来将出现某个黑天鹅事件,才会将疯牛打回原形,建议广大股民,在疯狂赚钱的同时,留一分套现的警醒。华尔街守则的第一条,不怕你在资本市场上赚钱,就怕你在赚了钱之后离开这个市场。零和市场要完成财富掠夺的基本原则,总是要”欲先取之必先予之”。哈哈狂笑的不一定是赢者,笑到最后的才是胜利者!
六.通胀还是通缩?水在哪里?
我们同样可以通过前面的经济模型中,轻易分析出物价的上涨和下跌现象,分析出未来是通胀还是通缩的经济趋势。
通过认真思考买方的货币与信用与卖方的产品和服务进行交易这一核心要素,则可以分析出通胀可以在以下几个情况下发生。
1.买方因素(买方手里的钱变多了。收入增加,央行大印基础货币)
2.买方因素(买方可使用的信用变多了。信贷增加,商业银行大规模释放信贷,降准.)
3.卖方因素(产出不足,产能被破坏,尤其被社会危机,社会动乱破坏了产能,此危机将是导致通胀最为严重,和最不可控的因素)
4.卖方因素(垄断增强,产品和服务被限制在特殊群体手中)
5.综合因素,降息,刺激交易活动增加。
以上,有些因素导致通胀的力量本来就很微弱,可以被其他力量抵消,例如降准被资金外流抵消,降息被CPI降低抵消。
而导致通缩发生。则上面的情况都反过来。
1.买方因素(买方手里的钱变少了。收入降低,债务危机爆发债权消失,银行破产)
2.买方因素(买方可使用的信用变少了。商业银行信贷枯竭,民间融资风险增大资金撤离直接融资领域)
3.卖方因素(生产力水平提高,产出丰富,高库存及产能过剩)
4.卖方因素(打破垄断)
5.综合因素:CPI的降低等于加息,社会所有存量资金的实际利息和所有存量债务的实际债息提高了,抑制了信用创造活动及货币的流动速度。
导致通缩的最核心原因就是。在产能不会突然大幅度被破坏及减少的情况下,显著由买方的货币和可使用的信用减少因素导致通缩的概率为最大。
也就是说,买方的可使用货币减少(消费者信贷对买方市场的掠夺导致可支配收入减少及社会直接融资对富裕群体消费能力的掠夺两方面结合,未来将导致买方市场的货币支付能力消失,经济活动中的交易活动将大幅度萎缩)。其次就是任何买方获取信用的不足(银行信贷在M2极限规律作用下,货币乘数极限释放后信用创造枯竭,同时民间融资成本高昂而导致信用需求降低)。
此两个终极因素,将是导致买方缺少货币和信用从而无法完成交易活动,引导未来经济体进入通缩环境的根本原因。
而大家都认为印钞将导致大通胀的观点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因为国家央行直接印钞释放出来的货币,根本无法直接进入消费者作为买方的手上,而只能是进入生产者作为投资交易的买方的手上,因此,只要认真思考生产者和消费者分别作为交易的买方所导致的区别后,就可以得出一个判断,国家即使印钞,也无法刺激消费需求的增长。我们现在已出现的货币数据和经济现象,已经能完全能够证明这个观点的正确性。接下来的文章中,也会重点分析国家大量释放货币供应也无法刺激经济和消费的增长这个令人无法思考的经济现象。
以上的抽象与总结,应该更能看清楚未来将出现严重通缩的经济走势。
自本人开始关注和思考分析经济等方面的问题以来,就一直坚持未来不会严重通胀的观点,假如需要一个时间限定,那么这个未来是5-10年内,并同时认为通胀将逐步向通缩转变的观点,主要思考来源是由消费者信贷,主要是房贷导致全社会信贷十分繁荣是通胀发展的最根本因素,也就是前面故事中社会增杠杆的过程会导致社会通胀现象逐步发展的思考一样,因此,房地产发展的颠峰时期及社会杠杆指数最高峰的时期,就是社会综合通胀累积水平,物资价格综合水平的最高点,而只要房地产发展停滞,那么最严重的通胀现象,就不会再长时间出现了,地产行业整体发展停滞维持1-2年,就是经济领域与地产行业密切相关的行业崩溃的开始,通胀也将由此逐步向通缩转变。
在地产行业飞速发展的时期,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增速及GDP增速,都超过了两位数甚至超过20%以上的同比增速在发展,但CPI指数,却为何没有同步增长到超过10%的水平,甚至去年全年任何一个月份的CPI在控制指标定在3.5%的前提下,没有任何一个月份的CPI指标超过2.5%的增长,今年初的CPI甚至降低到了0.8%的低增长水平,刷新了5年以来的新低。
很多人的分析认为,房地产是货币的蓄水池,认为房地产蓄住了大量的货币之水,而没有流向民生领域,因此并没有导致民生通胀到无法忍受的地步,并且分析认为,地产只要发展停滞,大量的货币之水,将涌向民生领域,将导致更为严重的通胀。
我前面分析过,社会上的池子理论几乎都是错误的,因为他们只看到了买方的货币支出,却没有看到卖方的货币收入,缺乏零和思维是所有货币池子理论错误的关键。真正货币的水池,除了央行的准备金库以外,就是大量权贵,热钱集团和机构的资金帐户。他们的资金帐户里,蓄住了大量的货币之水,而其社会综合消费需求能力有限,因此,大规模财富掠夺之下的财富分配不均,贫富分化现象严重,导致了有消费能力的部分群体,却没有产生足够多的社会消费需求,而有社会消费需求的大部分普通消费群体,却没有相当的消费能力。而具有充足消费能力的权贵利益集团,却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广泛的奢侈品消费和不动产投资,这一现象令世界瞩目也是有目共睹的。
通胀和通缩,是矛盾且交替出现的,犹如自然界出现的昼夜交替,寒来暑往现象一样。
很多人把这种现象比喻成为硬币的两面,但硬币的两面是不会同时出现在我们面前的,转动硬币,我们会发现阳盛而阴消,阳衰而阴至。
因此,经济现象的通胀和通缩现象,也是不会长时间地同时出现在社会中的,因此,我们现在社会上出现的工业品通缩,民生用品通胀的现象,也可以称之为滞胀现象,可以短时间内同时出现在社会中,但未来不会长期同时出现,因此,我的观点是,未来即使在民生领域,随着工业领域的通缩深入,全社会债务危机爆发下的被动去杠杆过程中,随着资产价格的下跌,资金赢利能力的降低,社会实际利率水平的提高,民生需求领域,也将进入一个全面通缩的经济环境中。这是本人与大部分的经济分析所悖的地方,即使在出现俄罗斯卢布汇率崩溃后导致的严重通涨现象面前,本人也坚持这个未来经济将进入全面通缩和萧条的判断不更改。这也是本人所坚持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独立思考的体现。
当前社会上,我国拥有世界第1的货币供应量M2到124万亿人民币规模,具有流动性的货币规模M1也到34万亿人民币规模,却为何全社会到处面临资金紧张的问题呢?甚至银行系统还出现了钱荒现象和很多企业及机构出现了资金链断裂而濒临破产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到底货币之水去了何处呢?
全社会资金紧张,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货币的供应方和需求方。
货币的供应方不用说,是指银行系统的资金宽松情况。
2013年6月出现的钱荒现象,其实很好理解,就是准货币体系下的银行信贷规模,是有极限约束的,随着货币乘数越接近理论中的极限,那么银行系统内的库存资金将变得更紧张,社会存款增长将越艰难,银行信贷将越发枯竭。这个是准货币体系的内在规律。我们也可以将这一现象理解为M2极限见顶效应,货币乘数见顶效应,或者社会杠杆见顶效应。这个时候,任何储户的稍大规模提款,都将导致银行出现轻微的挤兑现象而出现资金紧张,因此不惜去同业拆借市场高利息拆借资金。从这个角度出发,未来我国银行系统的钱荒现象,必然重现,而且将变得更为严重,本人认为未来将出现极端的银行隔夜拆借利率突破100%等不可思议的金融现象。
而对于全社会货币的需求方的资金紧张现象,我有个一个很好解释这个现象的举例。
我们用杯子装一杯水,可以看到有形之水,这杯水可以用来解渴,可以用来浇花,更可以用来浇灭初起之火。
我们把这杯水,往地上一泼,假如不考虑蒸发现象,这杯水,并没有任何的减少,还是一杯水的量在社会上,但却看不见任何有形之水了,也不能用泼出去的水来解渴,浇花,或者灭火。也就是说,水还是那么多水,并没有减少,但水变无行了,也变得不可用了,唯一不同的是,地上的过水面积增大了。
这个例子,其实就是告诉我们,社会上的货币如水,货币还是那么多,124万亿的货币供应,34万亿的流通货币,在社会中丝毫没有减少,但我们的投资建设,摊子铺得太大了。因此,到处的建设都需要水,但全社会到处都缺水,货币之水已不可用了。水之解渴和浇花等功能的丧失,犹如货币之水的流动性功能丧失一样,这是本经济体玩金融玩到此等极其糟糕的地步所特有的金融现象,自然界的覆水难收,覆水难用现象与之同理。
由此可见,现在全社会还在妄图用继续释放货币进行投资来拉动经济,妄图用更多的产能扩建,更多的投资增大过水面积,是极其愚蠢和不明智的,是没有分析到危机产生的根源所导致的头痛医脚行为。
七.粮食危机!
粮食安全问题是一个关乎生存的重中之重的问题,因此,粮食安全问题适用”疑害从有”原则,任何危及粮食安全问题的因素,都值得重视,任何应对粮食危机而未雨绸缪的行为,都值得鼓励和提倡。
我国粮食目前大量依靠进口,同时大量耕地被毁,土地被污染,水源被污染,自然环境极端恶劣多变导致自然灾难增多等导致粮食减产等等因素都是显而易见的。
但仅从经济的角度出发,我虽然也十分重视粮食安全问题,但我并不认为未来在中国债务危机爆发,经济危机爆发及汇率贬值环境下会发生明显的粮食安全危机。
从经济模型的层面,我们同样也可以用买方的货币和信用与卖方的粮食来完成交易这个视野来分析未来粮食安全问题的迫切性。
导致粮食大涨价的因素有。
1.买方因素,货币大量供应,央行大印钞,如民国时期的法币无止境地发行导致大通胀。买方大量使用信用来购买粮食这个情况当可以排除在外!
2.卖方因素,粮食产出及供应减少,或者人民币汇率贬值之下导致粮食进口成本增大,例如俄罗斯卢布大贬值后出现的严重通胀现象。
很显然,央行大印钞及未来汇率贬值导致粮食进口成本增大导致粮食价格全面上涨,这两个核心因素,是认为未来粮食价格大上涨最为关键的两个因素。
我国曾经发生过粮仓失火烧出了粮食储备空仓的事件,于是就有人想当然认为中国的大部分粮食储备仓库都是空仓了。认为中国的粮食,几乎大部分都依赖进口了,因此汇率是决定粮食价格的核心因素了。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只要深入细想一下就可以知道真相。
我国主粮只分夏秋两季生产,两次生产就要满足全国全年总人口的主粮消耗。因此,我国大量的粮食,一定会有储备,而且更有国家战略层面的粮食战略储备。
一个个大中小城市即使是每天的粮食消耗。都是惊人的,假如城市周边没有粮食仓库储备,没有蔬菜肉食等生产供应基地,那么各类民生物资,就只能从远方其他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城市或者从进口港口运输过来。因此,我们就应该在各铁路沿线上,高速公路沿线上,就应该会经常看到大量的运粮专列,或者长途运粮大货车车队,根据其运输规模可以测算消耗量城市的规模大小。
而事实上,我们城市的大量的粮食及蔬菜,肉类食品,水果等供应,均是由城市周边的乡镇为主要供应基地,在夜晚由短途运输进城进入到城市周围的各大批发市场,再由批发市场供给全城物资的日常消耗,少部分非本地产粮食肉类蔬菜水果供应则由外部长途运输进入,长短途粮食运输,是保障城市生活的生命线。
本人基于自己对客观思考,认为未来我国不会发生明显的粮食危机的原因如下。
1.首先必须承认,前面所分析的耕地减少,土地及水源污染,粮食进口增加,粮食减产的各类不利因素是客观存在的。
2.我国的粮食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3.我国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下,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由吃饱变为吃好,吃精,大量肉食及酒类消耗,粮食副食品消耗,都要消耗大量的粮食。
4.未来债务危机爆发下的经济危机同时爆发,将导致全社会收入减少,即使国家开动印钞机,货币也无法大规模释放到最终端的消费者用户的手上,从买方货币购买力的方面来考虑,未来对粮食精细度的的需求会减少。因此,我们会首先从减少粮食浪费及粮食的精细度要求,减少肉类食品的摄入上首先减少对粮食的需求,从而抑制汇率贬值下对粮食进口的需求,不至于传递到终端的粮食价格上涨上。
5.债务危机及经济危机爆发之下的经济萧条,大量农村人口回流农村,无异于一次上山下乡运动,大量城市粮食的消耗者,变成农村粮食的生产者。此因素可以大大减缓粮食危机的发展速度。
6.从执政智慧上,我国在经济危机下的企业破产,失业增加,收入减少前提下,假如还不能做到保居民口粮安全,这是相当愚蠢的。
在南方的某省某些城市,现在已设立了粮食紧急供应点,同时有分析认为未来或许再次出现粮票制度,我认为都是正确的稳定民心的好举措,即使粮食不存在供应危机,也可以采取此类措施来抑制社会对粮食危机的恐慌。
因此,未来经济萧条下的由吃好变为吃饱,从而大量减少粮食的需求和消耗,我国保居民的口粮安全当无问题。
但历史告诉我们,粮食安全问题,我们向来不怕天灾,只怕人祸!
因此,我唯一担心的未来会发生严重的,局部的粮食危机,或者局部的大通胀现象,就是社会危机下的产能破坏。也只有这一个最为核心的因素,社会危机爆发下的产能破坏,运输被阻断,才会导致粮食被抢购而出现资源分配不均,一旦运输被切断,供应不及时,就很有可能酿成人为大祸。
在生存面临危机面前,缺乏独立思考的民族,是做不到理性对待的,因此也就无法得出团结才是对抗灾难的正确对策,而会走各自为战,以邻为壑的错误路线。
而很显然的是,在我看到未来债务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严重性程度后,我认为极有可能发展到失控的地步而衍变成破坏性最为严重的社会危机,而这一社会危机爆发的概率正在迅速上升。
因此,未来在除了粮食的供应问题上,还应包括清洁的水源供应,城市的电力供应,天然气能源供应,通畅的物流运输和水电气供应,是减少危机破坏性最首要考虑的保障因素。而大家经常提到的军管,确实也是一个有力的维护稳定的措施。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假如社会危机有初起的迹象,那么最有效的对策就是择机离开风险爆发之地,宁为鸡口,勿为牛后的思维,能否让你看清未来,放弃曾经的繁华呢?
上山下乡,虽不愿提,但很有可能会再次见识到。未来的与农村相关的乡镇消费市场,或将逐步走强。
八.危机初现
本人的观点不断重点提出,消费者信贷及准货币体系相结合,是所有危机的根源。其虽然带来了一场繁华,当更会导致一场灾难。繁华的繁荣程度与灾难的破坏程度,都将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
在消费者信贷掠夺消费市场及消费能力的作用下,会导致未来的消费需求萎缩,让全社会失去了主动去杠杆的能力和机会。而在准货币体系的作用下,会让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或者说货币宽松刺激经济的政策,全部失去作用,会导致传统的经济规律的运行轨迹,全部变得反了过来,也就是说,越宽松货币救经济,经济将会变得越糟糕。
我们都知道。2008年11月决定的4万亿货币刺激拉动经济的政策下,中国的各类资产价格大幅度上涨,同时直接把房地产行业给救了回来,甚至在某些城市极端的2折卖房现象出现后,最后导致房价不但恢复原价,甚至普遍的房价走出了价格翻番的行情。
2008年11月的4万亿大放水,其实是一个货币全面宽松的旗帜,其效果,显著体现在09年。
而2014年,是经济不景气的一年,我们虽然没有公布货币宽松及大放水刺激经济的政策。但是,我们实际上的放水规模,已经超过了08年的4万亿大放水了。
水,就是货币。
而货币,分两种,基础货币和派生货币(准货币)
我们看下图。
我们2014年的信贷增长规模,已经超过了2009年的信贷增长。再看基础货币,2014年的基础货币增长,也超过了2009年的规模。
再看前面图形中的货币存量数据,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其规模均大幅度超过了2009年。
因此,我们的货币供应无论从增量上或者存量上,2014年的增长规模都显著超过了2008年11月开始进行的的4万亿大放水。
有目共睹的是,2014年各类资产价格大幅度下跌,例如钢铁,煤炭,铁矿石,有色金属,原油等等各类大宗资产。而房地产行业,其价格虽然没有明显的大幅度下降,但整个行业却发展停滞,成交萎缩。
PPI连续30多个月负增长,CPI创5年新低。其趋势发展如下图。
也就是说,印钞票,货币宽松和刺激,并不能导致经济的同步增长,国家继续大幅度货币宽松,也无法刺激各类物价的大幅度上涨了。
曾经经典的公式MV=PY在以上货币数据和经济现象下,已经失去了作用了。在准货币体系下明显让这个公式的作用反了过来。
这就是我不断强调的准货币体系作用下的经济和金融运行规律和趋势轨迹与传统的经济学运行规律发生的逆反现象。在准货币体系下,越释放货币刺激经济越糟糕。也就是我们传统的对策印钞救经济变得无效了,即使印钞,也不能挽救经济,还能有啥刺激经济发展的招数呢?
前面分析的经济和金融规律运行趋势是否会如此,我在此有个十分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015年一季度1,2,3月份,货币供应量M2将一共增加4.8万亿,否则,M2同比将在2015年3月跌破10%的增长幅度。假如完成这个目标,加上2014年12月共4个月里,M2将累计增长6.8万亿人民币,这是个什么节奏?这是一个比08年4万亿大放水更加疯狂的找死节奏!我们可以重点跟踪关注看2015年3月是选择M2增幅跌破10%还是继续大放水,同时更要重点跟踪关注2015年3月后的各类资产价格及通胀CPI指数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并由此或可得出结论,我国虽然媒体上不宣传,但实际上却在大幅度释放货币,并且要重点关注对经济的刺激是否起了相当的作用了。
或者可以选择继续跟踪货币数据到2015年6月,要完成10%的M2同比增长目标,那么我们仅今年上半年就要完成10万亿人民币规模的货币供应量投放,这个目标可以由央行发行基础货币和商业银行信贷释放派生货币来共同作用下完成,假如完成了这个货币供应增长目标,那么从2014年12月到2015年6月共7个月的时间内,短时间内将总共需要释放12万亿人民币规模的货币供应到流动性市场中,这将是一个何等规模的大放水节奏?它将远远超过2008年的4万亿货币大刺激规模了。我们可以重点跟踪关注2015年3-6月的货币数据和重点关注4-7月的经济数据。届时本经济体的金融和经济运行趋势,将更加一览无遗!
在2014年,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房地产行业发展停滞,让与之密切相关的行业寒冬早临,其实在例如钢铁,矿石,煤炭等等行业内,经济崩溃已经开始了。其反映在资产价格的不断深幅度下跌现象上,而且到目前即使大幅度放水的前提下,还没有任何改观的迹象。
房地产行业一业崩而百业萧条,与之前的房地产行业一业兴而百业荣的现象完全反了过来。
我们完全可以从房地产行业存在着社会上规模最为庞大,范围最为普遍的消费者信贷——房贷这个因素考虑,未来整个社会上,没有任何行业可以替代房地产行业作为经济的支柱行业,所谓的经济转型,也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而且是必然的。虽然现在社会上也存在着车贷和信用卡之类的消费者信贷,但他们的规模和范围,都无法与房贷对经济发展的催化作用相抗衡。
从这个层面来分析,要挽救经济,刺激经济的发展,则只有继续发展房地产市场,而尤其要继续大规模释放房贷给消费者,这才是拖延经济发生崩溃的唯一之路,但很显然,这是一条让未来危机更加无法收拾的不归路。
因此,从这个因素可以判断出,我国为什么一直不能放弃房地产这个行业,总是对这个市场呵护备至明打暗保,甚至在准货币规律下的信贷枯竭导致很多银行停房贷的前提下,国家央行都出面发文要求各商业银行继续发放房贷,以维护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但经济规律和货币规律是无情的,即使不考虑外部敌对金融势力值此千载难逢的做空中国的好时机面前不动作,即使仅只考虑经济本身的运行规律及货币规律,房地产行业,已无整体救活的机会了。
但这个行业极其特殊,各方面的力量都在维护这个市场的不整体性崩溃,因此,房地产行业,将是经济领域中最后一个崩溃的行业。
我认为房地产行业,将崩溃在我国银行出现破产现象之后,将崩溃在人民币汇率大幅度贬值之后。
很多人不相信阴谋的存在,因此,房地产行业崩溃的时机和先后顺序,是可以用来判断是否有阴谋的一个参考要素。
按经济内在的运行规律,应该是房地产行业先崩溃,导致经济崩溃,然后导致资本外流,相继是汇率大贬值这样一个运行趋势。
而本人的观点则认为,国际金融敌对势力,不会放弃这个对中国经济体发动金融攻击的好机会。
因此,未来国际金融资本,将设法首先狙击我国某银行破产,从而导致资本大规模撤离中国市场,导致汇率贬值及货币被动大规模紧缩,而资金规模化外流及货币紧缩,银行整体出现系统性风险,让银行系统全面停贷,断贷,抽贷并逼债,从而导致社会资金链断裂,全社会信用创造枯竭,才会导致房地产行业整体性崩溃,地产行业发生整体性崩溃,将以北上广一线城市房地产价格整体性下降20%而无法刺激成交量放大从而无法止跌为判断依据。
因此,我认为地产整体性崩溃将出现在银行破产之后,将出现在汇率大幅度贬值之后,而房产税的全国范围内的实质性征收,将出现在房地产整体性崩溃之后。各级地方政府必然会由吃”地”改为吃”房”,但在有地可吃之前,是一定不会提前吃房的。
而地产行业的整体性崩溃,将是中国经济大灾难的开始。
2014年的大宗资产价格包括钢铁,资源,矿产,能源等价格的不断下跌,工业价格指数PPI和消费价格指数CPI的趋势走跌,反映在经济领域已经初步呈现出危机的苗头了。
九.世纪大通缩,全球大萧条
1946年出现了世界上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这个新事物的出现,就注定是要引起社会大变革的。
近代数十年来基于IT技术发展后出现的电子货币,这一货币的全新存在形式,伴随了金融货币领域,经济领域出现了诸多的新事物,例如准货币体系的全面发展,例如社会上消费者信贷的繁荣。这都是在人类历史上,从未大规模出现过的金融货币和经济现象。
因此可以据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在世界各国不同的任何货币体系中,只要大规模存在由商业银行信贷大规模释放派生货币的国家,都将面临严重的金融危机和被动去杠杆下的货币紧缩危机。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货币供应量M2与流通货币M1的差异值过大,意味着这样的国家金融风险也是巨大的,并同时要注意重要鉴别由银行信贷派生而来的准货币是否是M2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消费者信贷(房贷,车贷,信用卡)规模过于庞大的国家,其以往上十年的经济发展一定是走过了一个快速繁荣的过程,未来也将面临一个快速萧条的过程。
而很不幸的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同时具有这两个方面的极限式繁荣发展。未来中债危机爆发,将是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暴风眼。
中国曾经浪费大量的矿产资源和破坏环境,大量的低端制造业产品出口海外,大量换回美圆为庞大的外汇储备,同时高科技及高端制造品,奢侈品则大量依靠进口。
正因为中国是低端的制造业大国,所以未来汇率贬值时,会发生与俄罗斯及某些国家由汇率贬值导致大通胀完全不同的经济现象,而是人民币汇率越贬值,中国的经济越通缩。而高科技及高技术类的制造元器部件,辅助制造工具等,其价格将发生大幅度的上涨,有阻碍生产力和生产技术提高的作用。国外的奢侈品市场,也将会体会到冰冷的寒意。人民币汇率贬值,有刺激出口的作用,但未来国际社会将对中国设置诸多贸易壁垒,彻底打掉中国的出口创汇能力,而国外债务危机下导致的需求减少,全球经济大通缩,也将是压抑中国出口创汇能力的主因。
任何准货币规模庞大的国家,都是最大风险的潜伏之地。
这里不得不重点提到美国的货币体系。
来源自公开的数据,美国08年次债危机开始前,他们的货币供应量M2是7.5万亿美圆,美国次债危机开始后进行了3轮QE,共印钞4万亿美圆规模,到2014年底,美国的货币供应量规模是11.5万亿美圆规模,可以很清晰的看出,美国的货币体系,显著抑制了准货币的增长和派生。他们的货币供应量增长,显著由印刷基础货币而来,而不是靠释放准货币的增长而来。
而消费者信贷房贷,美国于08年爆发了两房债券危机,他们的房贷资金来源,是属于直接融资而来的,而房利美和房地美则是提供房贷直接融资资金的来源机构。这样又可以显著抑制了消费信贷的发展与增长。
在这样的货币体系下,仍是有可能会爆发债务危机和金融危机的,也就是说,大量的债务人有可能破产违约,同时大量的金融机构和债权人有可能被波及而跟随破产,但债务危机和金融危机之下,却不会发生货币紧缩现象从而导致经济危机的伴随爆发。很简单的道理:因为这样的货币体系下,债务和杠杆的增长过程中没有导致货币供应的增长,那么反过来,债务的爆破和去杠杆过程,同样也不会导致货币供应的显著萎缩。因此,未来美国市场的经济,或许将率先从经济萧条中走出来。美国或许将会成为下一个经济周期里世界金融资本的理想去处。
经济的繁荣与萧条,通胀与通缩在人类历史上总是交替出现,历史也总是在不断重演着这样的社会荣辱故事,而泡沫的发展,成长与破灭也不断在历史上重复多次插演,但准货币体系下的全社会被动去杠杆现象,在人类历史上却是从来没有上演过的,这是一出全新的剧目,过去十多年在中国经济体在准货币体系下的增杠杆过程导致的经济极度繁荣现象,让举世界瞠目,那么接下来从未在人类历史上排练过的准货币体系下的被动去杠杆过程导致的数世纪以来都不曾出现过的大通缩现象,也将会让世人结舌,而中国是世界经济最大的廉价资源和产品的提供者,同时也是世界经济产品的消耗者,世界经济一旦离开了中国的需求,全球经济也将陷于一场史所未见的大萧条中。
十.何去何从!
经济发展的上升周期里,全社会增加杠杆并增大赢利水平,这是一个很容易的事情,但经济拐点一旦出现,经济发展大周期开始下行,当全社会意识到要开始去杠杆时,这个时候,就会导致谁也无法去杠杆,以致于发生踩踏效应,全社会只能被动去杠杆,将导致资产价格进一步雪崩式下跌。
只有从我国金融准货币体系结合经济领域的消费者信贷的危害这两个方面同时思考透彻,才能认识清楚未来危机的严重程度和发展趋势,因此,要寻找到应对之策也是很简单的事情了。
只有能理性预测到未来将面临一个严重的通缩环境,那么主动去杠杆行为,才会成为可能。
那么首先最重要的对策就是趁着资产价格还未进一步雪崩之前,尽一切可能主动去杠杆,只有跑在前面,才能远离全社会被动去杠杆的痛苦。
2014年初本人写过一篇文章,《惊天危机下的择日而亡ALLDOWN,DIE ANOTHER DAY》中英文标题都是用两部电影名组成的。
ALLDOWN的含义,现在大家都体会到了,就是世界上各类资产价格大幅下跌的意思。ALL的含义很清晰且具有双关意义,指的是全世界范围内和所有大宗资产价格,DOWN则是价格下跌的意思。
而2015年及以后的日子,资产价格仍将面临进一步下跌的压力,下跌过程中的反弹及其幅度,本人无法量化,但世界各类资产价格,远未触底,仍将随着中债危机的深化和爆发后,会面临一个更加深跌的过程。
接下来,将是DIE ANOTHER DAY了。
ANOTHER DAY是哪一天,只有上帝才会知道!
世界各类资产价格下跌,却是货币信用回归的标志。而任何具有信用的货币,都是财富。
大家绝对意想不到的是,曾经被掠夺走的财富——货币的对内购买力,是有可能被还回来的吗?
因此,未来CPI的下跌,甚至大幅度负增长,就是一个准货币体系规律下被动去杠杆导致货币被动紧缩的一个必然现象,这是一个是令大家匪夷所思而不能令人信服或者令人拒绝深入思考的一个观点和判断。这也是我天涯签名使用”然,之所以然;不然,则不以为然”的由来。
未来即使名义利率降低到为0,只要资产价格下跌,分别表现为PPI和CPI的大幅度负增长之上,也就意味着全社会所有资金实际利率的提高。这个过程,大利我们曾经大量抛弃掉的,广泛不被认为是财富的货币的持有者,因此,现在应当可以体会到为啥世界的某些企业和金融机构,如苹果,三星等企业及某些财团机构会大量持有美圆现金了。
因此,未来我们应该把握一条现金为王的应对之策,谨慎投资,不要大额负债。鉴于未来人民币汇率贬值也是十分清晰的趋势,因此,可以适当持有美圆,具体仓位根据各自具体情况斟酌处理,但本人并不建议重仓持有美圆。此对策早在我之前的分析文章就有提出来过。其最核心的判断依据是CPI指数,只要CPI及资产价格不出现大幅度的上涨,那么这条对策就一定是正确的。假如未来CPI有大幅度上涨的趋势,那么则可以增加美圆的持有仓位。2015年1月我国的CPI同比涨幅为0.8%,跌破了很多人的眼镜,同时欧元区的CPI已出现负增长,欧元QE,居然以刺激CPI到同比增幅2%为终止条件。今天的最新消息:美国1月CPI环比下滑0.7%,创六年新低,导致供大于求阴影笼罩 美油跌超5%,布油跌2.6%,这些都是资产价格本已在低位的进一步深幅下跌,同时更刺激了美圆指数由94.2位置突破到95.2,如此幅度的上涨,在历史上,也算是比较少见的。这些现象,在我的以准货币体系和消费者信贷结合为纲的分析思维体系中,都是完全正常的,而也是被我的分析思维提前预测到了的,这些大趋势预测的观点,散见于我以前的分析文章各处。
基于前面对经济和金融两方面因素的综合思考。
本人大胆得出未来5-10年内将出现的一些极端小概率金融和经济事件。
1.银行系统将全面停房贷,住房按揭制度将名存实亡。住房公积金制度将被废除,之前将放松住房公积金的提取限制。(中国历史上最昏聩的十年是拜这个制度所赐)
2.货币供应量M2将出现同比2位数幅度的负增长,其规模将出现以十万亿人民币计算的萎缩。未来10年内,M2将无法突破150万亿规模,并将朝着靠近基础货币约2倍规模的方向萎缩。
3.我国的GDP约75%的规模为由信用创造的债务GDP构成,未来银行系统大范围停贷断贷和抽贷环境下,全社会信用创造几乎枯竭,因此,GDP也将出现同比2位数幅度的负增长,在2014年GDP为63万亿规模的前提下,我们未来的GDP增长规模却会朝着年GDP为30万亿规模的方向萎缩。10年内将出现中国的债务/GDP之比超过500%,或接近1000%的水平。此比值的突增和倍增,侧重于说明在我国债务危机爆发后的全社会信用创造枯竭导致的债务GDP消失,GDP的年增长水平将出现大幅度萎缩到之前的50%左右,导致分母减少1半而比值倍增的情况,而不是试图表达包括社会融资债务在内的信用创造再继续增大一倍导致分子倍增而出现比值倍增的情况。未来被动去杠杆,全社会总债务规模也将会出现一个先快后缓的逐步萎缩过程。
4.我国的CPI将出现负增长,不排除接近-10%甚至更大幅度的负增长。CPI的降低,等于加息,大大不利经济的运行,大大不利债务社会的发展。大大不利资产的持有者但大大有利于现金货币的持有者!
5.我国银行将出现大面积的破产现象。
6.大范围的企业破产和保险类公司破产。
7.股票市场大量的股票退市,股指跌破前低并跌至十分难堪的点位。
8.人民币信贷信用降低到BB级!人民币主权信用降级!
9.中国将择机出台个人破产法。
10.世界上各类不可控的意外风险因素剧增,尤其以战争风险为最。
……
既然全世界在利益的诱惑面前没有任何主动去杠杆的智慧和勇气,那么经济规律和金融货币规律就必然发挥作用,让全世界范围内来一次惨烈式的被动去杠杆过程。世纪大通缩,全球大萧条并由此展开,演变,深化,持续…….
战争,也只有战争,才是解决所有危机的唯一途径!
(全文完)
最后推荐阅读本人的与本文联系较密切的几篇重点文章。
准货币:虎虎虎
论证GDP经济指标失效的根本原因
探讨M2极限值的经济含义
财富的掠夺与反掠夺
未来的危机之源:M2提款权
惊天危机下的择日而亡All Down,Die Another Day!
零和思维下的经济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