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小思
节气随想
春夏之际,雨水充沛,通常河流水位上涨,若无盛夏的持续高温,蒸腾、转移水分至它处,则易出现此地水患,彼处干旱,如此则秋不燥不收,冬不寒不藏,长此则天道循环受阻。
《黄帝内经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第二》曰:『夏三月,……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人体亦如是,春夏之初,气化繁盛,液化也相应频繁。若夏汗不出,心则难行宣布,充肤熏身之能,久之心反受其伤,导致火道不畅。到秋时,一方面气化已不畅,奉收者少,导致液化不足;另一方面,心难宣布,覆盖体肤,充任防御之能,所以易得痎疟,从而在冬时也容易犯病。
《说文解字》云:『暑之义主谓湿;热之义主谓燥。』《释名》曰:『暑,煮也,如水煮物也。热,爇也,如火所烧爇也。』
小暑节气,地表万物沐浴于天、地至盛之阳能中,自身亦由内而外敷布阳能,最为显著者如水之蒸发。置身天地之间,人此时觉得酷暑难耐,如煮似蒸。
小暑时,太阳到达黄经105度。
!!!“悟”分类下的文章用来记录个人偶思偶得的碎想。请独立思考,切勿轻信。
如若这些小言琐语能引发您的遐想、感悟,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