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中医归正 --- 再论冬至
归正先生微信公众号原文:
一阳初动处,太音声正希。
归正先生 / 再论冬至
---Isaak Levitan《Winter Path in the Forest》
今日冬至
黄帝纪年四千七百十七年十一月初七;
西元纪年二零二零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冬至,一年中太阳离人类最远的时候。这一天,昼最短,夜最长,从中华象数学看,应该是一年中阴气最盛的时候,因此,可谓冬日的极致。然而,西方的年历却把这一天定为冬季的第一天,冬天才刚刚来临。
冬至二字,从字面上看,似乎也应是冬天刚刚到来之意。那么,究竟是西方历法正确地诠释了冬至之意?还是洋人不懂星象历法,更不懂中华特有的象数学?
日地的相对运动,决定了地球的四季更替。不过,日地的相对位置,与地球上的四季更替毕竟是两回事。在国人的心目中,立冬似乎是冬天的开始,于是有了后面的小雪和大雪。而冬至,因其地位的崇高(俗称冬至大于年),多是从阴极着眼,认为是盛冬的时候。
“斗柄指子,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这是明代医家徐春甫在《古今医统大全》中对于冬至的描述。若再看看邵康节先生的先天方圆卦图,可以断定,近古的象数家、医家毫无疑问地都认定冬至是最阴的时候,最冬的时候。
果真如此?常识,可以理解为“众以为是”。但是,若能把求知的范畴稍稍扩大,诸位是否听闻“寒在三九”之说?盛冬的寒冷,大约是在冬至后的一个月左右才姗姗而来,所谓三九寒冬,这是普通人可以切实感受到的。同样地,盛夏的酷暑,也是在夏至一个月之后三伏才到来。因此,西方年历也是把夏至当作夏季的第一天,而不是从立夏开始。此外,春分是春季的第一天,而非立春;秋分是秋季的第一天,而非立秋。
其实,三九三伏为盛冬盛夏,早在公元前678年的秦德公时期就有记载,远比北宋邵康节先生早得多,与西方现行的两分两至为四季的第一日完全吻合。归正在此,说句极不情愿的话,邵康节先生对四季起点的判定是有疏忽的,毕竟河洛变数,从可以看到的典籍寻找,基本阙如。
先天后天八卦,皆是上古圣学,本就不应顾此失彼。当下的中华学界,在接受了邵康节先生的先天学后,轻忽了文王的后天学,乃至于“冬至”这明明白白的字面意义都轻忽了。
煌煌天地之间,三九三伏,万物皆可感知。归正认为,这延续了近三千年的古天地观,对归正倡导多年的四时藏象论/六节藏象论有着不一般的启发意义。说句大白话,若连肉体最真实的感知都抛下不理会,我们谈何去探寻人体更深层次的奥义啊?
———— THE END ————
关联阅读:
推荐阅读:
我的外公(归正一生的楷模)
[请关注中医归正(中医修正)先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