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山文集《读通鉴论》上册 摘录笔记二

漢文帝

誠以安君之謂忠,直以正友之謂信。忠信爲周,君子周而上下睦,天下寧矣。

`:避浮去躁,靜鎮以寧。

易曰:『謙亨君子有終。』君子而後有終,非君子而謙,未有能終者也。故撝也鳴也勞也,而終之以侵伐,雖吉無不利而固非以君子之道終矣。君子之謙,誠也。雖帝王不能不下丘尼以守位,雖聖人不能不下芻蕘以取善。理之誠者,殫心於此,而誠致之天下。見爲謙而非有謙也,而後可以有終。

`:謙,以誠始,終。非君子有始無終。因時理或受或與,或去或就,坦誠以待人事,淡然以守自我,則有終。

若夫據謙爲柄而撝之,而鳴之,而勞之,則姑以此謝天下而不自居於盈,則早已有填壓天下之心,而禍機伏而必發。故他日侵伐而無不利。黃老之術離誠而用撝久矣。取其鳴謙之辭,驗其侵伐之事,心跡違,初終貿,抑將何以自解哉!

`:假謙行權之機心,小人之奸,無以終。

故三代之制,不可行於後世者有二:農不可兵,兵不可農;相不可將,將不可相也。

`:事易時移。

宋之以樞蜜司兵而聽於相,庶幾近之矣。以樞密總天下之戎務而兵有專治,以宰相司樞密之得失而不委以專征。斟酌以倣三代之遺意,而因時爲節宣,斯得之與!

`:名合實分。相御將,將統兵。靚文匿武。

夫封建之不可復也,勢也。雖然,習久而變者必以其漸。

`:非一朝一夕之功。

吉凶之消長在天,動靜之得失在人。天者人之所可待,而人者天之所必應也。物長而窮則必消,人靜而審則可動。故天常有遞消遞長之機,以平天下之險阻,而恒苦人之不相待。智者知天之消長以爲動靜,而恒苦於躁者之不測其中之所持。

`:動靜宜時。知天知理,應之則吉。

夫天有貞一之理焉,有相乘之幾焉。知天之理者,善動以化物;知天之幾者,居靜以不傷物,而物亦不能傷之。以理司化者,君子之德也;以幾遠害者,黃老之道也。降此無道矣。

`:時勢將變未變之際,或往順好或之逆壞,其曲折反復終不可測。然其勢可知。君子之爲,窮理化物,有可爲必爲之,不可爲則去之。黃老之爲,以幾遠害,而無所爲。更下者,妄動以激變,物我皆傷。